Workflow
绿色债券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信托业实践绿色金融:创新与担当
经济观察网· 2025-05-13 17:32
尽管信托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绿色信托业务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绿色项目的识别和评估难度较大,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信托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升专业能力,创新业务模式,推动绿色信托 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托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 熟,信托行业将在推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程久龙/文) 近年来,中国信托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许多创新实践案例。例如,中信信托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托业务规模已达131.61亿元。中 诚信托通过"中诚信托安心11号绿色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清洁能源企业金风科技提供8.75亿元资金支持,助力其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航信托积极探索绿色资产管理信托、绿色资产服务信托、绿色公益慈善信托多种业务模式,设立全国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资产管理信托,为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金融创新解决方案;设立中航信托·绿色生态慈善信托、中航信 ...
2025年中国绿色保险行业产业链、累计保额、赔付额、重点险企及发展趋势研判:保险业加快支持绿色发展,绿色保险行业持续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5 10:40
绿色保险行业概述 - 绿色保险又称生态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企业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 [3] - 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包括三大类:绿色保险产品(涵盖污染环境、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等9个类别)、绿色保险服务(含风险管理、无害化处理等3类)、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普惠金融支持绿色项目)[4] - 行业功能体现在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快速应对事故及补偿受害者权益 [3] 行业发展历程 - 我国绿色保险始于2007年环境责任保险试点,2013年明确强制保险企业范围,2016年首次在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中单设篇章 [5] - 2021年国务院强调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到2027年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的目标 [5][7] 政策体系 - 中央层面构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金融大文章框架,2024年出台《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要求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和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 [7][10] - 标准化建设加速:2023年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国家标准委牵头制定绿色金融术语等11项基础标准 [10] - 地方试点特色突出,如北京要求金融机构5-10年内绿色业务占比超50% [10] 市场现状 - 2023年行业保费收入2297亿元(占行业总保费4.5%),累计保额709万亿元,赔付额1214.6亿元,产品数量超3600个 [13][15] - 头部险企2024年保额:中国人保184万亿元、中国太保147万亿元、中国人寿18万亿元、阳光保险16万亿元 [17] - 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显著,如中国平安1247亿元绿色投资、中国人寿5350亿元绿色投资存量 [20] 企业格局 - 差异化布局特征明显:中国太保主导环境污染责任险(147万亿元保额)、中国平安创新新能源车险(586亿元保费)、中国人保聚焦清洁能源(承保1159万辆新能源车)[19][20][22] - 科技赋能案例:众安在线运用大数据开发绿色农业保险,中国再保险构建绿色再保险风险分担体系 [19] - 细分领域突破:阳光保险探索碳汇保险(8万亿元保额),新华保险发展绿色债券信用增级服务(2900亿元保障额度)[19][20] 发展趋势 - 法规体系完善方向:修订《保险法》纳入绿色条款,建立跨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实施保费补助/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26] - 产品创新路径:提升传统产品"含绿量"(如财产险加入环境损失条款),重点开发交通/建筑/生态领域专属产品 [27] - 资金运用机制:监管层拟试点绿色债权优先受偿,险企需制定"双碳"投资路线图并建立ESG风险管理体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