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推进绿色储粮 守好天下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2
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 绿色储粮采用智能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最小化用药等综合措施,形成"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生态协同体系[1][4] - 储粮害虫每年造成我国粮食储藏环节损失超100亿斤,占总量200多亿斤的一半以上[1] - 行业正推动从化学药剂依赖向绿色防控转型,应用智慧监测与防控集成技术、多参数粮情AI监测系统等创新成果[1] 储粮害虫来源分析 - 害虫来源分为外部输入(田间携带占35%、仓储感染占28%、外部侵入占22%)和仓内环境诱发(湿热环境加速虫卵孵化)[1] - 淀粉含量高的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更易受害虫侵蚀[1] 物理防治技术应用 - 低温储粮技术通过内环流控温/空调将粮温控制在15℃以下,全国7亿吨仓容中已有超2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2] - 气调储粮技术在高湿地区应用氮气充入,使氧气含量低于2%,全国应用仓容达5500万吨,需配合粮面密封膜/惰性粉使用[2] 生物防治创新实践 - 天敌昆虫防治中赤眼蜂可降低印度谷螟孵化率60%,麦蛾茧蜂形成闭环剿杀链[3] - 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24小时致死鳞翅目害虫,白僵菌对谷蠹致死率达85%[3] 数字化防控升级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整合多光谱诱捕、AI视觉识别技术,分布式诱捕器植入粮堆实现靶向防控[3] - 高光谱相机与红外传感器生成虫害活动热力图,大数据平台可预测虫害暴发风险并自动触发干预措施[3] 区域化技术适配 - 绿色储粮体系已适配全国七大生态储粮区不同需求,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最小化措施[4]
粮食减损过硬“新招”让颗粒归仓有保障 科技赋能夯实粮食安全
央视网· 2025-05-28 11:27
粮食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10项粮食流通科技创新成果,涉及粮食仓储、粮油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1][5] - 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储粮数量高精度监测、储粮物联追溯技术 [5] - 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已在湖南益阳应用,实现稻谷、玉米等粮食收购、出库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无人化检验 [7]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7] - 四川小麦从田间收割到烘干入库实现"不过夜",科技赋能让"颗粒归仓"更有保障 [8] - 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 [19] 粮食烘干技术进展 - 小麦机收后直接运至烘干房,几小时内完成脱水,实现"即收即烘" [14] - "混流式"烘干技术确保受热均匀,小麦含水率控制在12.5%—13.5%之间,符合国家储备库入库标准 [16] - 三台县创新烘干"共享"模式,通过集体资金入股、资源整合等方式提供社会化服务 [18] 节粮减损成效 - 三台县已建成44个烘干中心,覆盖主要产粮乡镇,预计每年减少粮食霉变损失超3万吨 [18] - 政府为种粮大户提供每吨30元的烘干费用补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18] - 农民对产后节粮减损、烘干进仓服务需求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