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AI与“黑灯工厂”——从粮交会看中国粮食产业智能跃迁
新华社· 2025-07-13 21:04
粮食产业智能化升级 - 机器人在粮堆内自由行走快速平仓 AI控制整个粮仓精准计算和调节温度 精炼车间实现24小时机器人值守 [1] - 中科芯禾平仓机器人仅书包大小 搭载雷达系统实时构建三维粮面地图 已在多个粮库示范应用 [1]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 自动通风装置 害虫防控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重塑传统粮仓 [2] - 中粮科工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查看粮仓 AI测算温度并自动化通风降温除湿 已落地多个粮仓 [2] 粮食生产加工技术创新 - "十四五"期间实施粮机升级改造项目1057个 推广应用粮机装备约3.3万台(套) [4] - 中粮东海粮油产业园实现大豆到食用油12小时生产 连续式卸船机每小时输送1000吨大豆 [4] - 灌装车间配备16套智能视觉检测设备 榨油车间1600多个传感器仅需4名工作人员管理 [4] - 精炼环节"黑灯工厂"无照明无人员 机器24小时运转 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监控数据 [4] AI技术应用与产学研融合 - AI智选天眼Pro大米色选机搭载可见和红外镜头 可识别透明尼龙丝微小烟蒂等杂质 [5] - 辽宁省深化校企合作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 解决行业难题30余个 新增产值2.24亿元 [5] - 沈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创新成果受关注 搭建产学研用融合载体激发科技兴粮活力 [5]
粮库兴起智能风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4
智能化粮库发展趋势 - 智能扦检设备、粮情监测系统、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正推动粮库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转型[1] - 智能化技术显著提升储粮效能、保障作业安全、减少产后损失[1] - 驱动因素包括人力短缺、储粮风险和管理漏洞三大痛点[1] 技术应用场景 - AGV/AMR、智能叉车等实现粮食出入库全流程自动化[2] - 平粮机器人、翻粮机器人等替代高强度人工作业[2] - 巡检机器人和无人机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2]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实现温度、湿度等多参数在线监控[2] 运营效益提升 - 作业效率提升数倍[2] - 人力成本显著下降[2] - 大幅减少作业安全风险[2] - 智能系统降低储粮隐性损耗[2] 监管体系升级 - 智能化监管系统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监控[3] - 大数据预警模型自动捕捉违法违规行为[3] - 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3] 发展挑战 - 面临初始投入大、环境苛求等挑战[3] - 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3] - 安全标准亟待统一[3]
推进绿色储粮 守好天下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2
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 绿色储粮采用智能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最小化用药等综合措施,形成"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生态协同体系[1][4] - 储粮害虫每年造成我国粮食储藏环节损失超100亿斤,占总量200多亿斤的一半以上[1] - 行业正推动从化学药剂依赖向绿色防控转型,应用智慧监测与防控集成技术、多参数粮情AI监测系统等创新成果[1] 储粮害虫来源分析 - 害虫来源分为外部输入(田间携带占35%、仓储感染占28%、外部侵入占22%)和仓内环境诱发(湿热环境加速虫卵孵化)[1] - 淀粉含量高的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更易受害虫侵蚀[1] 物理防治技术应用 - 低温储粮技术通过内环流控温/空调将粮温控制在15℃以下,全国7亿吨仓容中已有超2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2] - 气调储粮技术在高湿地区应用氮气充入,使氧气含量低于2%,全国应用仓容达5500万吨,需配合粮面密封膜/惰性粉使用[2] 生物防治创新实践 - 天敌昆虫防治中赤眼蜂可降低印度谷螟孵化率60%,麦蛾茧蜂形成闭环剿杀链[3] - 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24小时致死鳞翅目害虫,白僵菌对谷蠹致死率达85%[3] 数字化防控升级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整合多光谱诱捕、AI视觉识别技术,分布式诱捕器植入粮堆实现靶向防控[3] - 高光谱相机与红外传感器生成虫害活动热力图,大数据平台可预测虫害暴发风险并自动触发干预措施[3] 区域化技术适配 - 绿色储粮体系已适配全国七大生态储粮区不同需求,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最小化措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