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耐盐碱小麦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 盐碱地焕发新“丰”光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22:51
创新破壁,盐碱滩涂崛起"新粮仓"。面对广袤盐碱地的天然制约,东营以科技为犁,开辟出粮食增产的 战略新空间。国家农高区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动盐碱地治理从"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的战略转型。 耐盐碱小麦在无灌溉条件下稳产,高蛋白大豆在盐碱土壤中创出高产纪录,这些育种奇迹的背后,是农 业科技对资源边界的勇敢挑战与成功突破。当垦利示范基地依据盐碱梯度精准发展特色种植,昔日"不 毛之地"正蝶变为多元增收的"希望田野"。 体系护航,智慧储粮守护"丰收果实"。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安全存储,是粮安链条的关键一环。 东营构建的"智慧粮库"系统,以技术创新贯穿收储全流程。"盲检"机制保障公平公正,光伏屋顶实现绿 色低碳储粮,智能传感网络形成"冷心"长效抑虫——这些覆盖收储全流程的硬核保障,为"仓廪实"注入 了科技赋能的时代内涵。从高效便捷的售粮体验到储备粮收储的稳步推进,现代技术让"颗粒归仓"的承 诺更加坚实可靠。 从翻滚的金色麦浪到恒温的智能粮仓,东营大地上的丰收实践,奏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乐章。盐碱 地里萌发的新绿与粮仓中的金黄共同证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 束,以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保 ...
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技术进步立了大功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00
农业技术进步 - 灌溉技术和育种技术的进步是今年夏收丰收的关键因素 [1] - 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和技术正在河南等小麦主产区快速推广 [1] - 滴灌技术使亩次灌溉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至40立方米 节水效果显著 [1] - 滴灌配合施肥罐实现水肥一体化 降低施肥难度并提高作物吸收效率 [1] - 滴灌技术大幅减少劳动强度和数量 使田间管理更加轻松 [1] 滴灌技术发展 - 滴灌技术源自以色列 新疆较早引入并逐步推广至大田作物 [1] - 中国制造能力提升使滴灌成本大幅下降 提高了普通农田的使用性价比 [1] - 滴灌需要地下水源配合 在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带需种植耐旱作物 [2] 耐旱作物培育 - 耐旱小麦品种根系可达3米以上 远超普通小麦品种 [2] - 新疆沙化盐碱地通过种植抗旱耐盐碱小麦新品种实现亩产700公斤 [2] - 技术人员通过缩行增密播种和全程水肥管理实现恶劣条件下的高产 [2] 农业经营模式变化 - 种田大户增多 更倾向采用机械化耕作和新技术 [2] - 大户更愿意投资新技术并采纳农业技术人员建议 [2] - 粮食稳产增产得益于庞大的农业技术服务群体和制造业能力提升 [2]
中国农科院展示我国耐盐碱作物育种攻关成果
新华社· 2025-05-25 16:55
耐盐碱小麦品种攻关成果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在河北黄骅主办全国耐盐碱小麦品种攻关成果观摩会,展示和研讨我国小麦耐盐碱育种联合攻关成果 [1] - 全国可利用盐碱地总面积约2.99亿亩,其中盐碱耕地1.14亿亩,占比达38% [1] - 耐盐碱作物育种联合攻关组由55家科研院校和企业组成,制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耐盐鉴定标准,审定了耐盐碱水稻和小麦品种21个 [1] 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进展 - 专家实地观摩了初步鉴定的60份新品系、30个新品种以及大区展示的12个新品种,包括"航麦802""济麦60"等耐盐新品种 [3] - 前期鉴定出的耐盐小麦品种包括"沧麦6002""中麦36""渭麦9号"等 [3] - 筛选鉴定出耐盐性突出的优异新品种如"南粳9108""航麦802""中单1130""中油杂501" [1]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 攻关组将系统推进作物耐盐碱能力提升、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材料创新、品种培育与示范 [3] - 完善耐盐碱品种选育推广应用一体化机制,着力培育耐盐碱作物重大标志性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