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薄膜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聚丙烯行业产业链图谱、产能、进出口及发展趋势: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行业自给率逐年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16
行业概况 - 聚丙烯(PP)是由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热塑性聚合物 呈白色蜡状固体 无毒无味 外观透明且质地轻盈 [1][2] - 产业链上游为丙烯等原材料 中游为聚丙烯生产与供应 下游应用包括注塑制品 编织制品 纤维 BOPP薄膜等 终端涉及包装 汽车 家电 日用品 服装等行业 [2] - 聚丙烯具有轻巧 耐磨损 抗菌性 易染色等特性 能抵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 [2] 生产端 - 2024年中国聚丙烯产能达4369万吨 占全球总产能36.98% 较2018年2317万吨显著扩张 [4] - 2024年全国聚丙烯产量3792万吨 同比增长6.6% 行业自给率提升至90%以上 [4] 进出口 - 2024年聚丙烯进口量367万吨 同比下降10.8% 出口量241万吨 同比大增83.7% [6] - 进口依存度降至3.2% 未来有望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6] 消费端 - 2024年表观消费量3599万吨 同比增长2.4% 注塑制品 编织制品和纤维三大应用占比超80% [8][10] - 注塑为最大应用领域(汽车 家电 医疗 日用品) 拉丝次之(编织袋等包装) 纤维第三(口罩 防护服) [8] 企业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国石化(21%) 中国石油(10%) 国家能源集团(5%)为前三大生产商 [12] - 民营企业如中景石化 东华能源 浙江石化迅速崛起 产能规模不断扩大 [12] - 宝丰能源2024年聚丙烯产量117.34万吨 同比增长56.71% 东华能源聚丙烯销售收入150.63亿元 同比增长22.31% [14][16] 发展趋势 - 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超587万吨/年 总产能突破5723万吨/年 但需求增速仅3.6% 供需矛盾加剧 [18] - 高端化转型加速 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产品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10% 国产自给率提升至45% [19] - 绿色化发展推进 化学回收技术降低成本18% 生物基聚丙烯单体收率提升至92% 可降解PP需求增加 [20]
佛塑科技(000973) - 佛塑科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6 20:55
公司业绩与发展战略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增加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1.22万元,同比增加9.98% [2] - 公司围绕“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定位,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结合提升效益和价值,加大项目投资,提升竞争力 [2][3][4] - 近年来重点投资纬达光电偏光膜三期等项目,推动金力股份并购项目,优化业务布局 [2][3] 行业发展前景 - 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是新型工业化重要支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64.5亿平,同比增长64%,其中湿法隔膜出货53亿平,同比增长75%,市场占比超80%,预计隔膜行业未来稳步发展 [3] 金力股份相关情况 收购情况 - 收购金力股份交易若完成,佛塑科技资产规模和营收预计大幅增加,抗风险能力提升,金力股份产能释放后盈利能力增强,交易有利于提升佛塑科技持续经营能力 [4] - 金力股份100%股份交易对价为508,000万元,交易作价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定价公允合理 [4] 竞争优势 - 2024年在中国湿法隔膜排名行业第二 [5] - 产品性能优异,2024年5微米超高分子量湿法隔膜产品出货量超6亿平方米,市占率第一,占据产品迭代先发优势 [5] - 生产设备先进,2021 - 2022年通过并购等扩张产能,主要生产设备处于行业前列,具备生产5μm及以下超薄高强度隔膜能力 [5] - 有广泛市场认可和优质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知名锂电池厂商及海外新能源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6] - 有技术研发优势,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等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培养技术研发团队 [6] - 有产品质量控制优势,建立严格全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6] 其他事项 - 2024年公司所属金万达公司、东方电工膜分公司、纬达光电部分产品获得相关碳足迹证书 [7] - 公司将围绕产业定位拓展国内外市场 [7]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在2025年4月22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在两个月内实施,委托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代派现金红利 [7]
东材科技: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Q1利润拐点已现,强势业务高速增长且山东项目步入减亏-20250513
中泰证券· 2025-05-13 15: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材科技作为平台型新材料公司,薄膜与树脂双轮驱动,在扩产能、下游客户认证、产品销售结构优化方面持续发力,竞争优势及成长性明确 [5] - 25Q1受益于部分业务下游景气度提升、订单拓展顺利及对拖累项业务管理改善初显成效,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7/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8.2%/26.5%/22.8%,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3x/15.3x/12.5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44.7亿元,同比+19.6%;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 - 44.5%;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 - 42.7% [4] - 25Q1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归母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环比扭亏为盈 [4]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16/65.27/76.8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1.2%/20.5%/1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68/6.9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8.2%/26.5%/22.8% [1][19] 业务情况 - 2024年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工绝缘材料/环保阻燃材料分别实现营收10.7/13.8/11.3/4.7/1.5亿元,同比分别+30.0%/+5.61%/+17.37%/29.9%/18.1%,利润受环氧树脂及光伏背板基膜拖累 [4] - 25Q1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工绝缘材料/环保阻燃材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1/3.1/3.0/1.1/0.3亿元,同比分别+37.5%/-7.4%/+42.7%/+21.6%/-9.8% [4] - 25Q1毛利1.9亿元,同比+58.9%,毛利率提升至16.39%,同比+3.68pct,环比+4.26pct,光学聚酯基膜、高速电子树脂、BOPP产品增长显著 [4] 项目进展 - 2024年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号线等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 [4] - “年产2万吨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等按期转固并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年产2万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正式立项实施 [4] - 眉山2万吨电子材料项目未来完全建成满产后或可贡献年均收入约20亿元及利润总额约6亿元 [4]
东材科技: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8:06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会议召开时间 (1)现场会议时间:2025 年 5 月 15 日 14 点 00 分 (2)网络投票时间:公司此次股东大会网络投票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 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的投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的交易时间段,即 9:15-9:25, 二、会议召开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 188 号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会议主持:董事长唐安斌先生 投票股东类型 序号 议案名称 非累积投票议案 五、股东发言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回答提问。 六、介绍出席情况,会议登记终止,宣布到会的有表决权股份数。 七、现场会议表决及表决结果统计。 八、休会 30 分钟。 九、宣布表决结果。 十、见证律师宣读法律意见书。 十一、宣读会议决议,出席会议的董事等签署会议记录。 十二、主持人宣布会议闭幕。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议案 1、《关于公司 2025 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项目贷款额度的议案》 各位股东及股东委托代理人: 根据公司 2025 年的经营发展规划,公司及子公司拟向以下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 民币 65 ...
“1+3”战略加速落地 东材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40亿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4:12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4.7亿元,同比增长19.6%,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1][2] - 2024年净利润1.81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888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 [2][3] 产品结构优化 - 光学膜材料2024年营收11.29亿元(同比+17.4%),首次突破10亿元,在建及试生产产能约12万吨 [4] - 电子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0.7亿元,较2019年1.045亿元实现5年10倍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3.13亿元(同比+37.28%) [4] - 一季度光学膜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43%),聚丙烯薄膜1.10亿元(同比+37%),高速电子树脂1.12亿元(同比+129%) [3] 战略与产能布局 - "1+3"产品发展战略推动研发创新与工艺优化,聚焦光学膜和电子材料业务 [4] - 超薄型PP薄膜2022年新增产能3000吨,填补国际垄断空白 [5] - 推进成都聚丙烯薄膜2号线、年产20000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改项目、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项目等重点产业化建设 [6] 新兴市场与技术突破 -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AI、算力升级等领域驱动高附加值产品(如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等)需求增长 [3] - 光学膜产销比接近100%,电子材料产销比达102.5%,显示强劲市场消化能力 [6] - 孵化光刻胶单体、质子交换膜、复合集流体等项目,培育新增长动能 [6] 数字化与创新体系 - 启动CRM数字化营销平台和PLM信息化系统,构建"多基地、跨地域"管理数据分析平台 [7] - 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体系推动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快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