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学膜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市值企业布局显示材料赛道?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07 17:05
公司动态 - 烟台万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由万华化学(70%)和新美材料(30%)共同持股,主营合成材料、专用化学产品销售及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万华化学2024年营收1820.69亿元(+3.83%),净利润130.33亿元(-22.49%),当前市值约1900亿元 [1] - 新美材料专注偏光片上游关键材料,产品包括保护膜、表面处理膜及OLED支撑材料 [1] 战略合作与布局 - 万华化学与新美材料合作被视为切入显示材料赛道的重要战略 [2] - TCL科技与世名科技合资成立常熟世合华新材料(注册资本2000万元),聚焦显示光刻胶色浆研发,该材料占面板成本14%-16% [3] - 京东方联合万润股份等设立烟台京东方材料(出资总额8亿元,京东方持股58%),主攻电子专用材料研发 [3] - 天禄科技投资1000万元成立苏州屹甲新材料,拓展光学膜材料业务 [4]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显示材料企业加速布局:专利方面,诚志永华2.4亿元收购DIC液晶专利,飞凯材料收购JNC液晶专利,新美材料45亿元收购LGC光学功能膜业务 [6] - 产能建设:新美材料投资45亿元建5条智能化显示材料生产线,吉光新材(天禄科技、三利谱)投资30亿元建TAC薄膜基地,世华科技拟募资7.4亿元扩产光学薄膜 [7] - 融资进展:润晶科技等4家企业获融资,最高单笔3.5亿元,资金将加速显示材料项目建设 [9] 市场前景 - 液晶面板国产化率提升及OLED产线投产将释放显示材料需求,包括光刻胶色浆、光学膜、OLED支撑/封装材料等 [10] - 国内企业通过专利、产能和资本积累的技术优势,有望承接增量市场需求 [11]
东材科技盘中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2%
金融界· 2025-08-05 03:52
股价表现 - 东材科技股价在8月4日早盘快速拉升 9点35分报价16 32元 5分钟内涨幅超过2% [1] - 当日成交额达1 64亿元 换手率为1 13%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材料研发 生产和销售 产品应用于电子电器 新能源 轨道交通等领域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供应商 在绝缘材料 光学膜材料等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1]
东材科技股价下跌3.79% 公司提示可转债赎回条件进展
金融界· 2025-08-01 03:4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东材科技股价报17.5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9元,跌幅3.79% [1] - 当日成交量为922363手,成交金额达16.68亿元 [1] - 7月31日盘中股价出现明显波动,早盘9点52分报18.4元,5分钟内跌幅超过2%;午后13点19分报17.7元,5分钟内涨幅超过2%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绝缘材料、光学膜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 [1] 可转债动态 - 自7月18日至7月31日,公司股票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东材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 [1] - 若未来20个交易日内仍有5个交易日满足该条件,将触发可转债有条件赎回条款 [1]
听说江苏的VC/PE领跑了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VC/PE市场募资分析 - 2025年5月中国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数量490支,环比减少12%(减少69支),同比增加10%(增加45支)[7] - 418家机构参与设立基金,其中90%机构成立1支基金,6.5%机构完成2支基金新设,3.5%机构完成3支及以上基金新设[7] - 浙江省新设基金94支位居榜首,江苏省75支次之,广东省54支第三;海南省同比增幅最大达172%(增加6支)[14] - 青岛(38支)、嘉兴(27支)成为核心募资节点,青岛、九江、宁波等地同比增幅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7] - 重点新设基金包括:北京保实诚源基金(130.01亿元)、Lochpine Green Fund I(约15亿美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首期100亿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90亿元)等[19] VC/PE市场投资分析 - 2025年5月投资案例数量597起,环比减少17%,同比增加5%,投资规模同比增加47%至739亿元[24] - 江苏、广东和上海三地融资规模及数量合计占比近五成,江苏省融资数量121起、融资额137.28亿元居全国首位[27] - 电子信息行业以166起事件稳居投资数量榜首,能源及矿业在宁德时代上市带动下位列融资规模首位(167.71亿元)[29] - 半导体(65起/57.05亿元)、人工智能(44起/23.86亿元)、新材料项目最受追捧;电池与储能技术(11起/120.74亿元)、生物医药(33起/71.41亿元)、半导体领域更吸金[30] - A轮以192起案例(占比32%)主导交易数量,上市及以后轮次规模占比22%、B轮交易规模占比17%[31] 重点融资案例 - 空中云汇(跨境支付技术服务商)获3亿美元E轮融资[36] - 享道出行(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获13亿元C轮融资[36] - 合肥乐凯(光学膜材料研发生产商)获11.6亿元战略融资[36] - 英矽智能(抗衰老及癌症治疗药物研发商)获1.23亿美元E轮融资[36] - 地瓜机器人(机器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商)获1亿美元A轮融资[37]
东材科技(601208):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同环比增加,多基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
光大证券· 2025-05-05 23: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2025Q1业绩同环比增加,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因环氧树脂等销售价格亏损及光伏双玻组件挤占市场份额,2025Q1归母净利润增加因新增产能释放、高附加值产品占据市场及山东艾蒙特经营改善 [1][2] - 公司多基地布局实力强劲,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各厂区均有现有产能和在建项目,部分项目有预计投产时间 [3] - 因传统制造业市场需求疲软,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下调22.5%)/5.09(下调24.1%)/6.12亿元 [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37.37/44.70/53.49/63.35/74.6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7%/19.60%/19.66%/18.42%/17.91% [5][10]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1.81/4.16/5.09/6.1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20.78%/ - 44.94%/129.58%/22.54%/20.14% [5][10]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19.0%/13.9%/18.1%/18.7%/19.0%,ROE(摊薄)分别为7.2%/4.0%/8.5%/9.8%/11.0% [12] - 2023 - 2027E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60%/1.32%/1.32%/1.32%/1.32%,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97%/3.10%/3.00%/3.00%/3.00% [13] 产能情况 - 绵阳塘汛厂区现有产能8.572万吨,在建项目预计2025年10 - 12月投产;四川成都厂区现有产能2.8万吨/年,在建项目预计2026年2 - 3月投产;江苏海安厂区现有产能14.5万吨/年,有在建项目;山东东营厂区现有产能28万吨/年,在建项目预计2025年12月投产;四川眉山厂区现有产能2万吨/年,在建项目预计2026年9月投产;绵阳小枧、东林厂区及河南新乡厂区分别具备3.875、4、0.35万吨/年产能 [3] 股价表现 - 当前价8.99元,一年最低/最高为6.12/10.31元,近3月换手率169.33% [6] - 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 - 4.69%、13.16%、2.52%,绝对收益分别为 - 7.70%、12.52%、5.60% [8]
东材科技(601208):25Q1业绩迎来拐点,高频高速树脂加速放量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5 12: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度业绩略超预期迎来拐点,电子材料高频高速树脂加速放量,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虽光伏背板基膜仍有拖累,但考虑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维持“增持”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报:营收44.70亿元(YoY+20%),归母净利润1.81亿元(YoY - 45%),扣非归母净利润1.24亿元(YoY - 42%),销售毛利率13.92%,同比 - 5.09pct,净利率3.44%,同比 - 4.76pct;24Q4单季度营收12.25亿元(YoY+34%,QoQ+9%),归母净利润 - 0.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0.36亿元,销售毛利率12.14%,同、环比分别变动 - 6.25pct、 - 2.37pct,净利率 - 5.61%,同、环比分别变动 - 7.02pct、 - 12.07pct [5] - 2025年一季报:营收11.34亿元(YoY+23%,QoQ - 7%),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81%,QoQ+267%),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YoY+105%,QoQ+312%),销售毛利率16.39%,同、环比分别变动+3.68pct、+4.25pct,净利率7.75%,同、环比分别变动+2.94pct、+13.36pct [6] 各业务板块情况 - 电子材料:2024年销量5.93万吨(YoY+51%),营收10.70亿元(YoY+30%),均价1.80万元/吨(YoY - 14%),毛利率14.16%,同比 - 3.35pct;25Q1销量1.52万吨(YoY+32%,QoQ - 9%),营收3.13亿元(YoY+37%,QoQ+17%),均价2.06万元/吨(YoY+4%,QoQ+28%);高频高速树脂25Q1营收1.12亿元(YoY+129%),公司拟投资7亿元建设项目,满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20亿元,年利润总额约6亿元;环氧、酚醛树脂25Q1同比减亏近800万元 [6] - 光学膜材料:2024年销量9.80万吨(YoY+11%),营收11.29亿元(YoY+17%),均价1.15万元/吨(YoY+6%),毛利率10.51%,同比 - 4.30pct;25Q1销量2.63万吨(YoY+46%,QoQ - 1%),营收3.00亿元(YoY+43%,QoQ+3%),均价1.14万元/吨(YoY - 2%,QoQ+4%);预计产品均价及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 [6] - 新能源材料:2024年销量6.47万吨(YoY+11%),营收13.81亿元(YoY+6%),均价2.13万元/吨(YoY - 5%),毛利率17.92%,同比 - 5.74pct;25Q1销量1.27万吨(YoY - 35%,QoQ - 6%),营收3.09亿元(YoY - 7%,QoQ - 14%),均价2.43万元/吨(YoY+42%,QoQ - 9%);PP膜25Q1营收1.10亿元(YoY+37%),25年聚丙烯薄膜2号线有望贡献增量;光伏背板基膜订单需求及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恢复仍需时间 [6] - 电工绝缘材料、环保阻燃材料:2024年电工绝缘材料销量5.00万吨(YoY+59%),营收4.68亿元(YoY+30%),均价0.94万元/吨(YoY - 19%),毛利率12.33%,同比 - 6.59pct;环保阻燃材料销量1.51万吨(YoY+36%),营收1.46亿元(YoY+18%),均价0.96万元/吨(YoY - 13%),毛利率10.66%,同比 - 5.68pct;25Q1电工绝缘材料销量1.18万吨(YoY+37%,QoQ - 10%),营收1.08亿元(YoY+22%,QoQ - 7%),均价0.92万元/吨(YoY - 11%,QoQ+4%);环保阻燃材料销量0.33万吨(YoY - 8%,QoQ - 9%),营收0.31亿元(YoY - 10%,QoQ - 6%),均价0.96万元/吨(YoY - 2%,QoQ+3%) [6] 投资分析意见 - 小幅下调公司2025 - 2026归母净利润为4.18、5.35亿元(原值为4.51、5.93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6.8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9、15、12X,公司目前PB估值为1.83X,自2022年4月30日至今三年平均PB估值中枢为2.38X,具备较大安全边际,维持“增持”评级 [6]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737|4,470|5,068|5,747|6,50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26|181|418|535|681| |每股收益(元/股)| - |0.20|0.47|0.60|0.76| |毛利率(%)| - |13.9|19.1|20.4|21.7| |ROE(%)| - |4.0|9.0|10.7|12.4| |市盈率| - |45|19|15|12| [6][8]
“1+3”战略加速落地 东材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40亿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4:12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4.7亿元,同比增长19.6%,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1][2] - 2024年净利润1.81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888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 [2][3] 产品结构优化 - 光学膜材料2024年营收11.29亿元(同比+17.4%),首次突破10亿元,在建及试生产产能约12万吨 [4] - 电子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0.7亿元,较2019年1.045亿元实现5年10倍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3.13亿元(同比+37.28%) [4] - 一季度光学膜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43%),聚丙烯薄膜1.10亿元(同比+37%),高速电子树脂1.12亿元(同比+129%) [3] 战略与产能布局 - "1+3"产品发展战略推动研发创新与工艺优化,聚焦光学膜和电子材料业务 [4] - 超薄型PP薄膜2022年新增产能3000吨,填补国际垄断空白 [5] - 推进成都聚丙烯薄膜2号线、年产20000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改项目、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项目等重点产业化建设 [6] 新兴市场与技术突破 -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AI、算力升级等领域驱动高附加值产品(如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等)需求增长 [3] - 光学膜产销比接近100%,电子材料产销比达102.5%,显示强劲市场消化能力 [6] - 孵化光刻胶单体、质子交换膜、复合集流体等项目,培育新增长动能 [6] 数字化与创新体系 - 启动CRM数字化营销平台和PLM信息化系统,构建"多基地、跨地域"管理数据分析平台 [7] - 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体系推动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快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