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海绵

搜索文档
昊海生科收盘上涨1.39%,滚动市盈率31.94倍,总市值131.9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20:05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19日收盘价为56.75元,上涨1.39%,总市值131.99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31.94倍,创94天以来新低 [1] - 市净率2.33倍,静态PE为31.39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为59.49倍,行业中值为40.19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61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5.10倍,行业中值2.95倍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0年2月29日股东户数7605户,较上次增加918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眼科粘弹剂、人工晶状体、玻尿酸、射频及激光设备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下滑4.25% [1] - 净利润9031.21万元,同比下滑7.41% [1] - 销售毛利率69.52% [1] 同业公司估值对比 - 九安医疗PE最低为11.65倍,英科医疗PE为15.36倍 [2] - 鱼跃医疗PE为20.37倍,安图生物PE为20.67倍 [2] - 同业公司总市值最高为鱼跃医疗360.79亿元 [2]
昊海生科收盘上涨2.24%,滚动市盈率30.09倍,总市值124.3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3 19:10
公司股价表现 - 6月3日收盘价53.32元,上涨2.24%,总市值124.3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30.09倍,创28天以来新低 [1] - 市净率2.19倍,静态PE为29.57倍 [2] 行业估值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为50.80倍,中值为36.71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67倍,中值2.48倍 [2]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66位 [1]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3家机构持仓,均为基金,合计持股246.35万股 [1] - 机构持股市值1.46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眼科粘弹剂、人工晶状体、玻尿酸、射频设备等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下滑4.25% [1] - 净利润9031.21万元,同比下滑7.41% [1] - 销售毛利率69.52% [1] 同业公司估值对比 - 天益医疗PE为-1758.71倍,市净率1.88倍 [2] - 澳华内镜PE为-655.90倍,市净率5.25倍 [2] - 诺唯赞PE为-427.65倍,市净率2.35倍 [2]
关税战加速国产替代 奥精医疗多维布局谋求“骨气之战”的战略突破
全景网· 2025-04-28 09:35
关税影响与公司应对策略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半导体、汽车和医药等产业产生高度关注,但公司出海业务集中在东南亚新兴市场且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因此不受影响 [1] - 公司长期战略为全球化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拓展高成长新兴市场,实现国内外协同发展 [1]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关税重构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图谱,短期利好国产替代与成本优势企业,长期需依赖创新力与全球化布局 [1] 骨修复材料行业趋势 - 骨修复材料领域存在自体骨、天然骨与人工骨三类,人工骨凭借仿生技术优势(生物相容性、成骨速度等)加速替代天然骨,市场份额从2018年不足30%升至主导地位 [2] - 骨缺损修复材料成为骨科高值耗材第五大品类,公司产品可与其他骨科植入类配合使用,形成错位竞争 [2] -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进口品牌临床占比高但受政策与技术突破驱动,国产产品技术水平已赶超进口 [3] 国产替代与集采影响 - 国家集采政策为核心驱动力,公司"骼金"产品中标后终端医院数达1800家,较集采前大幅增长 [3] - 中美贸易战关税壁垒与技术封锁加速行业洗牌,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逻辑强化 [3] - 集采降价对公司营收造成压力,但通过布局标外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骨科、口腔、神外)缓解影响 [4] 全球化与新兴市场布局 - 公司完成德国HumanTech Dental收购,口腔种植产品与"齿贝"协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 - 海外聚焦东南亚新兴市场,已获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注册证,东南亚骨科修复材料市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1.4%(全球平均7.2%) [5] - 马来西亚技术准入门槛高、印尼人口红利显著、越南性价比优势突出,公司具备技术、成本和渠道三重竞争优势 [6] 供应链与产能扩张 - 核心产品原材料(I型胶原蛋白及羟基磷灰石)即将实现自主可控,胶原蛋白海绵可降本并提升国际价格竞争力 [6] - 潍坊新产线2024年11月投产,新增200万盒年产能(为2023年销量4倍),满足出海与集采需求 [6]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自主化构建可持续增长底层逻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