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剧

搜索文档
剧集暑期档,B站也想上桌了?
36氪· 2025-06-23 17:42
2025年剧集暑期档竞争格局 - 爱优腾芒四大平台已展开首轮"王炸"剧集对决,第二轮S+剧集对决即将上演 [1] - B站首次尝试大规模参与暑期档竞争,计划通过四部古装剧集正式"上桌" [1][3] - 公司改变以往"放养"策略,决心通过"四弹连发"模式深耕自制剧领域 [11] B站剧集战略转型 - 公司选择女性古装赛道作为突破口,采用低投入、高质量的中剧模式 [1][8] - 针对古偶市场三大弊病进行改革:摒弃流量明星、避免剧情同质化、控制单集时长在25分钟左右 [8] - 战略目标并非与长视频平台直接竞争,而是通过中短剧探索差异化路径 [8] 当前剧集表现与市场反应 - 首部剧集《青川入梦》表现不佳,总播放量仅1800万,远低于主流平台单集数据 [2] - 站内二创活动反响平淡,弹幕和评论数量稀少,未能实现破圈传播 [2][4] - 公司仍保持乐观态度,后续三部古装剧集(权谋、悬疑、玄幻题材)已杀青待播 [3] 历史成绩与战略调整 - 过去六年仅推出27部自制剧,年均不足4部,多数作品局限于站内小众市场 [15] - 2023年《古相思曲》成为转折点,豆瓣8.6分获20万用户评价,验证小成本精品路线可行性 [15] - 公司延迟两年才决定在女性古装赛道集中发力,错失乘胜追击时机 [15] 商业逻辑与用户增长 - 自制剧战略转变源于平台拉新需求和短剧市场机遇 [18] - Q1财报显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76%,但依赖单一产品《三国:谋定天下》存在不确定性 [18] - 动画短剧业务表现亮眼,Q1流水达2500万,单月流水突破千万 [18] - 付费会员增速持续在3%左右,需要通过剧集内容突破用户增长天花板 [19] 内容生态挑战 - 平台长期以经典老剧二次消费为主,四大名著总播放量超15亿 [21] - 影视区UP主依赖吐槽热播剧获取流量,与古偶剧目标受众存在天然冲突 [21][22] - 流量粉丝与吐槽UP主的"冲商单"冲突反映出内容生态矛盾 [22] - 发展自制剧需平衡UGC生态与内容管控,可能影响平台立身之本 [22] 未来布局与行业影响 - 除自制剧外,公司同步布局台剧、港剧引进和与芒果TV的短剧合作 [19][21] - "观星剧场"后续作品《照镜辞》即将开播,公司将持续观察市场反应 [23] - 作为行业新入局者,公司有望为剧集市场带来题材多样性和创新活力 [23]
“网文+视听”融出文化新样式
人民日报· 2025-06-04 03:35
网络文学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 - 网络文学与网络视听相互成就,共同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新样式与产业新形态 [1] - 中国作协强调需引导创作者面向时代、深入生活、提升文学素养,推动内容精品化发展 [1] - 从业人员需遵循改编规律,推动网络文学资源高质高效转化,实现跨领域融合发展 [1] - 行业活动吸引70余名网络作家、编剧及平台、影视机构负责人参与,探索创新转化路径 [1] 平台与机构实践案例 - 掌阅科技依托网络文学创作自制剧,并打造海外短剧平台iDrama拓展海外市场 [2] - 点众科技基于自有文学资源布局微短剧全链条,推出"河马剧场""繁花剧场"等平台 [2] - 华策影视推动长短剧联动,借力长剧IP延展短剧内容 [2] - 喜马拉雅通过文字与音频双重验证筛选具备影视改编潜力的内容,提升改编成功率 [2] 行业培训与趋势探讨 - 专家授课内容涵盖网络微短剧发展趋势、IP影视转化路径、创作经验及作家转型 [3] - 学员通过培训加深对影视转化的理解,拓宽创作视野,增强融合发展信心 [3] - 培训期间网络作家、平台及影视机构围绕IP转化进行洽谈与对接 [3]
捷成股份20250507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捷成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情况**:2024 年公司整体收入近 30 亿元,净利润约 2.5 亿元,同比下滑,主要因院线市场不佳影响影视版权发行业务,版权运营业务占比超 85%;2025 年一季度业绩与去年同期持平,春节档影片对二季度业务有提升,暑期档表现待关注[2][4][5] - **影视版权投入**:今年将加大投入,重点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及 IP 版权采购,资金面改善后预计收入和利润端有明显改善,利润率相对稳定,预计两到三部剧上线贡献收入和利润[2][6] - **AI 业务进展和目标**:AI 智能创作引擎 ChatGPT 系统已上线试运营半年,早期 ToC 变现遇瓶颈,今年转向 ToB 业务拓展,计划实现五家大型 B 端客户商业化突破以实现收入和盈利[2][7][8] - **短剧业务情况**:布局保守,因市场投资收益未达预期谨慎推进;作为版权出品方或发行方,2024 年投入约一两千万并回收成本,2025 年预计投入三四千万,一半采购版权,一半与河南广电合作拍摄微短剧,计划推广至其他省份[2][3][8][9] - **影视版权产业链情况**:版权保护力度增加有利,但整体消费环境不佳有压力,下游平台降本增效影响价格,正版化趋势使公司经营稳定,重点突破大屏渠道实现分账收益[4][10][11] - **B 端使用场景及收费模式**:使用场景包括 MCN 机构和广电客户,MCN 机构用其实现海量内容生产,广电客户用其自主生产可控内容;收费按内容生产数量和时长计费,目标售价 5 - 10 元一条[17] - **股权冻结问题**:原计划未如期完成股权解冻,徐总通过股票质押筹措资金,预计 6 月基本完成解冻,明确意向资金方覆盖问题,约需一个多月[22][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屏端合作主体**:大屏端主要合作主体,IPTV 为各省级运营商如芒果、东方明珠等,OTT 为华为、小米,还在推动与海尔、海信、创维等合作,已与创维签合同[13][14] - **ChatGPT 客户转化及运营思路**:2024 年推出后注重与手机运营商绑定,注册用户约四五万,收入有限;2025 年运营思路转向 B 端,满足大规模生产内容需求[15] - **生产内容成本及算力租赁**:目前自建小型算力中心自给自足,未来根据用户需求考虑算力租赁[18][19] - **BD 五家大型 B 端客户目标群体**:广电有两到三家意向客户处于试用阶段,MCN 与小程序运营商合作分账,今年计划实现五家正式商业化用户,有更多潜在目标在洽谈[20] - **AI 收入预估**:目前无具体预估,首要任务是实现五家左右正式商业化用户并深度变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