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4D自动标注
icon
搜索文档
最近才明白,智能驾驶量产的核心不止是模型算法。。。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8 20:45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千万级4D标注方案应该怎么做? 最近有幸和很多业内的小伙伴交流,大家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 模型算法只是智驾能力从0到10的关键,却不是从10到100的核心。未来是海量自动标注数据的时代! 智能驾驶的量产开发已经到了深水区,各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做量产落地。其中泛化的核心关键便是如何高效&高质量的获取4D数据自动标注。一方面人工精标 周期长、成本贵,对于量产泛化的关键周期是非常大的阻力,因此高质量的4D自动标注是业内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3D动态目标、OCC、静态标注还是端到端标 注。 相比于车端的感知算法,自动标注系统更像是一个不同模块组成的系统, 充分利用离线的算力和时序信息,才能得到更好的感知结果, 实际落地的时候,对于工程师 的能力要求上了一个档次,想要把这些大模型大系统玩转的好和高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自从端到端和大语言LLM横空出世以来,大规模无监督的预训练 + 高质量数据集做具体任务的微调, 可能也会成为量产感知算法下一阶段需要发力的方向。同时数 据的联合标注也是当下各家训练模型的实际刚需, ...
最近才明白,智能驾驶量产的核心不止是模型算法。。。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5 21:41
行业趋势与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量产开发进入深水区,模型算法是从0到10的关键,但从10到100的核心是海量自动标注数据[2] - 4D自动标注(3D空间+时间维度)成为行业刚需,人工精标因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量产泛化需求[2] - 端到端和LLM技术推动大规模无监督预训练+高质量数据集微调成为感知算法下一阶段方向[3] - 数据联合标注取代分开标注范式,适应智能驾驶算法发展需求[3] 4D自动标注技术难点 - 时空一致性要求高:复杂场景下动态目标跨帧标注易断裂[7] - 多模态融合复杂:需解决激光雷达、相机、雷达的坐标对齐和时延补偿[7] - 动态场景泛化难:交通参与者行为不确定性(如急刹)和环境干扰(如恶劣天气)增加挑战[7][8] - 效率与成本矛盾:高精度标注依赖人工校验,自动化算法在复杂场景精度不足[7] 动态障碍物标注流程 - 四大模块:离线3D目标检测、离线跟踪、后处理优化、传感器遮挡优化[5] - 主流方法:点云3D目标检测或激光-视觉(LV)融合提升检测性能[3] - 跟踪挑战:多帧串联时面临轨迹断裂、ID跳变等实际问题[4][11] 静态与OCC标注技术 - 静态标注依赖SLAM重建:通过全局clip道路信息避免单帧感知偏差[14] - OCC标注成行业标配:特斯拉Occupancy Network推动需求,需解决稠密化点云和跨传感器遮挡优化[15] 端到端标注与数据闭环 - 端到端真值生成整合动态障碍物、静态元素、可行驶区域和自车轨迹[16] - 数据闭环痛点:跨传感器/感知系统协同、场景泛化能力(如不同城市道路)[17][18] 技术应用与课程内容 - 课程覆盖动态障碍物检测、SLAM重建、静态/OCC标注、端到端全流程[8][11][14][15][16] - 实战案例:包括CVPR 2024的SAFDNet算法、DetZero时序后处理、DrivingGaussian闭环仿真[11][16] - 行业需求:数据驱动架构、标注算法性能验证、量产交付经验[17][18]
当下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重建还有哪些应用?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9 16:19
4D标注之静态元素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推动重建应用从SLAM转向4D标注 静态元素标注只需在重建3D场景中标注一次 大幅提升效率[1] - 静态元素标注输入为Lidar或多摄像头重建的3D图 输出为矢量车道线(由N个有序xyz坐标点组成)和类别[5] - 地面重建获取2D BEV车道线 静态点云重建获取3D障碍物信息[6] 重建技术流程 - 激光/视觉里程计获取自车位姿 地面语义分割采用SAM等开源模型[7] - 地面重建采用RoME方法 将语义投影到网格化点云 静态场景点云重建完成整体构建[7] 4D自动标注核心难点 - 时空一致性要求高 需连续帧精准追踪动态目标运动轨迹[8] - 多模态数据融合复杂 需解决激光雷达 相机 雷达的坐标对齐和时延补偿[8] - 动态场景泛化难度大 交通参与者行为不确定性和环境干扰增加模型挑战[8] - 标注效率与成本矛盾 高精度标注依赖人工校验但海量数据导致周期长[8] - 量产场景泛化要求高 需适应不同城市 道路 天气等复杂条件[8] 4D标注课程体系 - 动态障碍物标注涵盖3D检测算法(SAFDNet) 多目标跟踪(DetZero)及数据质检[12] - 激光&视觉SLAM重建讲解Graph-based算法和评价指标[13] - 静态元素标注基于全局clip道路信息实现自动化[15] - 通用障碍物OCC标注解析特斯拉Occupancy Network方案及稠密化优化[16] - 端到端真值生成打通动态障碍物 静态元素 可行驶区域和自车轨迹[17] - 数据闭环专题涵盖scaling law验证 架构痛点及岗位面试要点[19] 行业技术趋势 - 4D标注算法向端到端发展 实现动静态元素 可行驶区域的全流程自动化[17] - OCC技术成为感知标配 基于Lidar和视觉的方案持续优化[16] - 数据闭环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涉及算法研发和工程化落地[19][21]
数据闭环的核心 - 静态元素自动标注方案分享(车道线及静态障碍物)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6 21:33
4D自动标注技术发展 - 轻图算法量产已成为行业共识 公司通过标注数据训练云端模型 再反哺车端模型迭代 实现全场景静态元素标注[1] - 传统2D图像标注需逐帧标注 效率低下 3D场景重建技术可实现静态元素单次标注 显著提升效率[2][3] - 行业采用BEV视图转换技术 通过自车位姿滑动窗口截取局部地面重建图 优化云端自动标注模型训练流程[6]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4D自动标注面临时空一致性要求高 多模态数据融合复杂 动态场景泛化难度大等五大核心挑战[7] - 静态元素标注需结合SLAM重建输出 获取全局道路信息 避免单帧感知导致的道路偏差问题[14] - 通用障碍物OCC标注成为行业标配 需解决点云稠密化 噪声优化 跨传感器遮挡等工程难题[15] 技术应用与课程体系 - 端到端真值生成整合动态障碍物 静态元素 可行驶区域等模块 采用一段式和两段式实现方案[16] - 数据闭环专题涵盖scaling law验证 主流公司架构分析 跨系统问题解决等实战经验[18] - 课程体系覆盖动态障碍物检测跟踪 SLAM重建原理 OCC标注全流程等六大核心模块[8][11][12][15][16] 行业人才需求 - 课程目标群体包括高校研究人员 企业技术骨干 转行人员等 需具备深度学习和PyTorch基础[22][24] - 课程培养方向聚焦4D标注算法研发能力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工作竞争力提升三大维度[23]
为什么做不好4D自动标注,就做不好智驾量产?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5 17:48
4D自动标注技术 - 4D自动标注是自动驾驶数据闭环的核心环节 涉及3D动态目标 OCC 静态标注和端到端标注 需融合多传感器数据并保证时空一致性 [2] - 动态障碍物标注流程包含四大模块 离线3D目标检测 离线跟踪 后处理优化 传感器遮挡优化 其中点云3D目标检测和LV融合是主流方法 [2][4] - 静态元素标注需基于SLAM重建图获取全局道路信息 避免单帧感知偏差 动态元素则需通过跟踪串联时序结果 [5][13] 技术难点 - 时空一致性要求极高 复杂场景下动态目标跨帧标注易断裂 需解决遮挡 形变等问题 [6] - 多模态数据融合复杂 需同步激光雷达 相机 雷达数据 处理坐标对齐和时延补偿 [6] - 动态场景泛化难度大 交通参与者行为不确定性和环境干扰增加模型适应性挑战 [6] - 量产场景泛化是痛点 需解决不同城市 道路 天气条件下的数据挖掘和标注算法性能 [7] 课程内容体系 - 课程覆盖4D自动标注全流程 包括动态障碍物检测跟踪 OCC标注 端到端标注等六大核心模块 [7] - 动态障碍物标注章节详解SAFDNet算法和DetZero时序后处理 包含数据增广 BEV融合等实战内容 [10] - 激光&视觉SLAM重建章节讲解Graph-based算法原理 解决静态元素标注的全局道路建模问题 [11] - 端到端真值生成章节包含动态障碍物 静态元素 可行驶区域的全流程串联 并扩展闭环仿真技术 [15] 行业应用趋势 - 端到端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微调成为量产感知算法新方向 数据联合标注取代传统分开标注模式 [2] - OCC标注成为行业标配 需解决基于Lidar/视觉的方案稠密化 噪声优化和跨传感器遮挡问题 [14] - 数据闭环面临scaling law有效性验证 跨传感器系统协同等挑战 需优化迭代效率提升泛化能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