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芦笋粉
icon
搜索文档
曹县芦笋产业:小芦笋种出“金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0:25
产业规模与现状 - 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年产量12万吨 [2] - 标准化生产面积占比90% 新品种覆盖率达95%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95% [2] - 农民种植平均亩产量1300公斤 亩收入10000-14000元 [2] 加工能力与出口表现 - 全县拥有规模以上芦笋加工企业10余家 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 [2] - 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型加工厂有3家 年加工量5万吨 从业人员10万人 [2] - 已开发出30多个芦笋加工品种 涵盖保鲜、芦笋汁、芦笋粉等 [2] - 2024年全国芦笋罐头年出口量6万多吨 曹县出口量达4万多吨 占全国70%以上 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2] 品牌建设与品种研发 - 曹县被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 "曹县芦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 全县90%的芦笋种植采用本土企业研发的品种 实现了品种国产化 [3][4] - 主要本土品种包括华东芦笋公司的2000-3、TC-30、盛丰 以及巨鑫源农业科技的航天6号、鑫源1号、鑫源2号等 [3] 创新模式与增收路径 - 积极探索"芦笋+金蝉"复合种植模式 发展3000亩 亩均土地收益达3万元 增加群众收入6000万元 [5] - 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推行"一根芦笋卖三国"模式 将芦笋精准切割为笋尖、笋段、笋根 分别制成罐头销往不同国家 实现利润最大化及全产业链利用 [6]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出台扶持政策 设立专项资金以扩大种植规模 [7] - 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开展药用价值研究 [7] - 目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拓展国内市场 建立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 并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 [7]
乡村大棚里的“创新共同体”
新华网财经· 2025-05-26 14:05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梦飞田园"芦笋基地与南昌大学、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创新共同体"模式 [2][4][5] - 江西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实验室为基地带来智能旋耕施肥一体机等"机器人军团",单棚作业效率提升3倍 [4] - 基地与院校共同开发芦笋茶、芦笋粉、芦笋面等下游产品,拓展产业链 [7] 农业科技研发应用 - 江西省农科院在基地试种芦笋新品种,种源研发被视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9] - 基地负责人将种植经验与科研团队共享,形成"顶天研究"与"立地实践"的双向互动 [9] - 智能采收机器人、清园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农机装备持续测试升级中 [4] 农产品销售创新 - 基地与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直播团队,成功孵化创业团队解决芦笋保鲜期短(常温仅2天)的销售难题 [11] - 电商直播成为突破"优质难优价"困境的有效途径 [11] - 合作涵盖人才输送、物流配送、项目运营等多维度 [11]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 南昌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基地开发研学路线和培训课程,将参访流量转化为"参访经济" [13] - 校地合作实践基地联动校内外资源开发"产村融合""消费在村"等原创课程 [13] - 基地实现从一产种植到三产旅游的全产业链覆盖,成为当地农业与乡村旅游双名片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