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同体

搜索文档
粤港澳三地工商界齐聚惠州,共探创新与产业协同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00:21
粤港澳大湾区工商圆桌会议 - 2025年第三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在惠州举行,主题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旨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1] - 会议机制由广东省贸促会联手中国贸促会驻香港、澳门代表处发起,2024年起已在广州、东莞、香港、珠海等地举办 [1] - 2024年广东省赋予惠州4个战略定位: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和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1] 惠州产业发展现状 - 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南北联动"格局,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领先 [1] - 电子信息产业汇聚TCL、德赛、亿纬锂能、胜宏科技等龙头企业,联动广深莞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1] - 生命健康产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 [1] 大湾区协同创新路径 - 需构建"政企学研金用"创新共同体,明确协同发展路径:一体化协同平台、创新协同组织模式、创新金融支持工具、场景驱动实践应用 [3] - 建议推动成立粤港澳创新联盟和产业协同创新圈,构建"两廊两点"科技创新极点协作架构 [3] -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为牵引,开展跨境协同攻关 [3] 产业协同具体措施 - 纺织服装行业需加强科技创新、落实可持续发展、抓住健康与老龄化消费增量 [4] - 建议广东承担生产制造、香港负责设计品牌运营、澳门落地市场推广及跨境合作 [4] - 推动"港澳研发—广东制造—中国应用—全球销售"新范式,善用香港服务链优势 [6] 科研成果转化 - 澳门推出"产学研线上配对平台",将科研成果和产业应用垂直结合 [8] - 中医药行业需构建专利保护网,推行"科研人员持股+成果收益分成"模式 [9] - 建议建立产业需求驱动的研发模式,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9] 人工智能应用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制定《人工智能指引》,规范仲裁中使用AI技术 [11] - 指引旨在平衡AI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服务当事人降本增效需求 [11]
近200km世界级科学片区 ,它来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13:46
大湾区科学联盟成立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正式成立 汇聚深莞两地高校 科研机构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跨区域 跨机构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两地创新资源共建 共享 形成"环巍峨山"科研圈 生活圈和交通圈 打造"双城联动 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1] 交通互联互通 - 深莞两市将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 以南光高速北延和光侨路北延(双向8车道)双接东莞科学大道(双向6车道) 全长约13公里 建成后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 [3] - 推进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 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 建成后两条线路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 [3] 科创产业汇聚 - 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 材料 生命科学三大方向 集中布局合成生物研究 脑解析与脑模拟 鹏城云脑Ⅲ等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以及中山大学·深圳 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 [4] - 松山湖科学城建成中国唯一 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 布局广东医科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6所高校 [4] 光明区发展 - 光明区被称为"公园之城" 拥有279个公园 光明湖面积堪比西湖 茅洲河等"一河九水"蜿蜒流淌 全区绿色出行道路总里程突破390公里 [7] - 地铁6号线2020年开通运营 2023年"三横两纵"道路通车 2025年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 [7] - 2025年1月1日-5月28日 光明区新建商品住宅 二手商品住宅合计成交2918套 同比增长127% [7] - 光明区人口从2013年的49.64万人增长至2023年底的115.9万人 实现人口数量翻倍 [7]
城市24小时 | 国家级枢纽扩围,这个中部省会率先“晋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22:51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42375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通知,将武汉生产服务型等30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本次入选名单中,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共19个,占 比63%。此次纳入建设名单的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点:紧密融合产业,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服务区域对外开放;提升运行效能,助力 降低物流成本。 | 所在地 | 国家物流枢纽 | | --- | --- | | 北京市 | 北京(平谷)陆港型国家物沙 | | 天津市 | 天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 河北省 | 廊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 山西省 | 太原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甘其毛都)陆上边境 | | 辽宁省 | 沈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 大连市 | 大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 11 11 11 11 | 八十七四日日日日出中 レ | | 百不自 | 大春间负服分型国家彻流松3 | | --- | --- |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 | 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 江苏省 | 南京陆港型国 ...
深莞联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9:50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在深圳成立 深圳和东莞市领导及两地相关单位负责人、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共400余人出席 [1] - 联盟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3] - 联盟将深莞两地高校、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企业汇聚起来 通过跨区域、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 加强科创两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3] 科学联盟的战略规划与目标 - 形成"环巍峨山"科研圈、生活圈和交通圈 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3] - 一座方圆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正在成型 "科研攻关—技术转化—产业升级"全链条创新生态加速构建 [3] - 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共同谋划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3] 交通互联互通规划 - 构建"1高、2快、1主"的陆路通道 支撑科学城深度融合、快速发展 [4] - 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 以南光高速北延和光侨路北延(共双向8车道)双接东莞科学大道(双向6车道) 全长约13公里 建成后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 [4] - 构建"2城际、2地铁"的轨道网络 提高"两城"之间的商务通勤效率 [4] - 推进深圳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 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 建成后2条线路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 [4] 大科学装置与联盟启动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陈和生分别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散裂中子源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相关进展情况 [4] - 深莞两地领导、科学家代表共同推杆启动联盟 两地市长向2025-2026年度理事长单位及两地秘书处授旗、授牌 [4] 大会主办方与目标 - 大会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光明区人民政府、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 [4] - 旨在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为阵地 促进深莞两地人才、科研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高效衔接 [5]
泰晤士河加入“奔流群聊”,六天六场沪伦对话开启英伦之旅
新浪财经· 2025-06-08 07:51
《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活动概览 - 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多家政府机构和知名企业支持,包括浦发银行、安永(中国)、彭博等 [2] - 活动包含六天六场跨界对话,聚焦上海与伦敦双城文明互鉴,涵盖金融合作、科技创新、创意文化等领域 [2][6] - 特别合作伙伴包括智通财经、苏河湾集团,特别支持机构包括伦敦发展促进署、中国东方航空、蓝带国际 [2] THE MINT中英造币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 COINect主题特展首次将中国币章文化带到海外,展出上海造币博物馆1949年后生产的珍品,题材涵盖传统文化、城市景观、生态保护等 [3] - 展览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主办,免费向英国观众开放,可通过线上预约参观 [3] - 配套活动包括中英青年币章设计比赛和圆桌对话,旨在通过币章解读城市记忆和金融文化历史 [2][3] 浪潮之上Codes of Tides多媒体展览 - 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馆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联合推出,以黄浦江和泰晤士河环境数据及金融指数为创作素材 [6] - 10位中英艺术家通过视频、装置、绘画等多元媒介,探索科技与艺术在AI、金融、生态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6] - 策展团队由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和伦敦金史密斯学院教授William Latham等组成 [6] 金融与创新论坛 - 伦敦论坛将于2025年6月10日在怀特霍尔厅举行,聚焦双城金融合作与科技创新,主题为"零碳水岸未来" [6][7] - 参会嘉宾包括伦敦市副市长、浦发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彭博欧洲区政府事务负责人等金融界代表 [7]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校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等学界专家将参与跨界对话 [7] 浦江奔流历史展览 - 展览以《上海图鉴·黄浦江》为蓝本,通过图文和视频展示黄浦江两岸历史变迁和上海港发展 [10] - 旨在向伦敦观众呈现上海打造"全球城市"的历程,突出其文化底蕴和当代成就 [10] - 展览地点设在伦敦怀特霍尔厅,与论坛同期举行 [10] 海派美食文化交流 - "中华餐饮世界表达"活动将在蓝带伦敦概念餐厅举办,展示中餐非遗技艺与西式餐饮空间的融合 [14][15] - 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报集团和蓝带国际厨艺学院共同主办 [15] - 活动包含两场主题美食交流和多场文化互动,推广海派餐饮文化 [15] 创新生态康河沙龙 - 沙龙选址剑桥威斯敏斯特学院,聚焦中英创新高地协同发展,探讨技术转化与全球化运营 [18] - 活动邀请剑桥学界代表和静安专业服务机构,讨论产业链重构下的开放创新 [18] - 议题涵盖传统产业数字化、学术商业化及消费品牌国际化 [18]
乡村大棚里的“创新共同体”
新华网财经· 2025-05-26 14:05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梦飞田园"芦笋基地与南昌大学、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创新共同体"模式 [2][4][5] - 江西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实验室为基地带来智能旋耕施肥一体机等"机器人军团",单棚作业效率提升3倍 [4] - 基地与院校共同开发芦笋茶、芦笋粉、芦笋面等下游产品,拓展产业链 [7] 农业科技研发应用 - 江西省农科院在基地试种芦笋新品种,种源研发被视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9] - 基地负责人将种植经验与科研团队共享,形成"顶天研究"与"立地实践"的双向互动 [9] - 智能采收机器人、清园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农机装备持续测试升级中 [4] 农产品销售创新 - 基地与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直播团队,成功孵化创业团队解决芦笋保鲜期短(常温仅2天)的销售难题 [11] - 电商直播成为突破"优质难优价"困境的有效途径 [11] - 合作涵盖人才输送、物流配送、项目运营等多维度 [11]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 南昌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基地开发研学路线和培训课程,将参访流量转化为"参访经济" [13] - 校地合作实践基地联动校内外资源开发"产村融合""消费在村"等原创课程 [13] - 基地实现从一产种植到三产旅游的全产业链覆盖,成为当地农业与乡村旅游双名片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