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开发
搜索文档
河源108万亩山茶林丰收!全产业链开发书写“绿富双赢”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11-11 19:01
河源108万亩山 茶林丰收!全产 业链开发书 写"绿富双赢"新 篇章_南方+_南 方plus "祖辈种茶榨 油,我们这一代 要把山茶油做成 品牌,卖到大湾 区去。"金秋时 节,河源市龙川 县黄石镇漫山遍 野的油茶林挂满 褐红色的果实, 空气中弥漫着茶 油清香,骆碧群 和她的姐妹们正 带着村民采摘茶 果。 油茶树是世界四 大木本油料之 一,是中国特有 的纯天然高级油 料。河源是林业 大市,在河源像 骆碧群这样从事 油茶产业的茶农 有16.33万户。 他们共同经营的 108万亩油茶 林,使河源市油 茶种植面积位居 广东省第一,占 全省油茶种植总 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上。截至2024 年,河源油茶产 业综合产值突破 35亿元,成为乡 村振兴一大支柱 产业。 油茶丰收之际, 11月14日,万绿 河源山茶油进大 湾区(深圳)品 牌宣传推介会活 动将在深圳举 行,全面展示河 源山茶油品质的 同时,进一步推 动河源油茶产业 进一步融入大湾 区市场。届时, 将有多家河源油 茶企业带着自家 明星产品亮相, 现场设置品鉴 区,让消费者亲 身体验河源山茶 油的独特风味。 千年传承 11月,河源市迎来油茶果采收季。 高、小作坊加工 质 ...
生产力、管理力、媒体+力:梅州柚百亿进阶
南方农村报· 2025-11-08 07:33
行业核心地位与规模 - 梅州柚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20%,即全国每五个柚子就有一个产自梅州 [5][6] - 种植面积达64.95万亩,总产量约115.28万吨,是广东省最大柚果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90% [6][7] - 产业地位为全球最大沙田柚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柚类生产基地 [6] 产业经济与财政支持 - 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9][10] - 共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近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达20亿元以上 [11]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9亿元,带动1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12][13] 农户增收效益 - 梅县区有柚农5万多户,金柚产业带动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占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 [13][14] - 在主产镇中金柚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是农民重要收入来源 [14] - 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年收入超5000万元,体现显著村级经济效益 [15] 品质管理战略 - 从标准化种植、品质达一级果标准、统一Logo等方面从严定义梅州柚 [20][21] - 严格落实"不熟不采、非熟不卖"原则,将品质赢得市场理念贯穿整个生产环节 [22][23][24][25][26] 龙头企业带动 - 全市有柚类龙头企业超过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00家,辐射带动就业超过70万人 [27][28] - 通过龙头带动和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引导龙头市场主体提前发布收购价格稳定市场 [28][29]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通过亮相央视、"中国柚子看梅州"等系列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31][32] - 推动梅州柚进入阿里巴巴、美团优选、广东十记集团等商家采购清单,并与邮政、京东京喜、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产销合作 [32][33] - 借助RCEP、梅州综保区等政策东风拓展国际市场,并完善物流体系以降低成本和扩大销售半径 [34][35]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头部企业对柚花、柚果、柚皮、柚肉等进行全果利用和精深加工,开发出金柚花茶、原浆、啤酒、休闲食品、日化等五大系列产品 [36][37][38] - 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处理能力3万吨的柚果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柚子月饼、柚皮糖、柚子精油等产品 [39][40] - 因地制宜建设金柚公园、金柚小镇,开发"柚趣"系列文创旅游产品,如潮玩盲盒、钥匙扣等细柚IP时尚产品 [41][42]
曹县芦笋产业:小芦笋种出“金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0:25
产业规模与现状 - 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年产量12万吨 [2] - 标准化生产面积占比90% 新品种覆盖率达95%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95% [2] - 农民种植平均亩产量1300公斤 亩收入10000-14000元 [2] 加工能力与出口表现 - 全县拥有规模以上芦笋加工企业10余家 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 [2] - 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型加工厂有3家 年加工量5万吨 从业人员10万人 [2] - 已开发出30多个芦笋加工品种 涵盖保鲜、芦笋汁、芦笋粉等 [2] - 2024年全国芦笋罐头年出口量6万多吨 曹县出口量达4万多吨 占全国70%以上 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2] 品牌建设与品种研发 - 曹县被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 "曹县芦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 全县90%的芦笋种植采用本土企业研发的品种 实现了品种国产化 [3][4] - 主要本土品种包括华东芦笋公司的2000-3、TC-30、盛丰 以及巨鑫源农业科技的航天6号、鑫源1号、鑫源2号等 [3] 创新模式与增收路径 - 积极探索"芦笋+金蝉"复合种植模式 发展3000亩 亩均土地收益达3万元 增加群众收入6000万元 [5] - 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推行"一根芦笋卖三国"模式 将芦笋精准切割为笋尖、笋段、笋根 分别制成罐头销往不同国家 实现利润最大化及全产业链利用 [6]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出台扶持政策 设立专项资金以扩大种植规模 [7] - 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开展药用价值研究 [7] - 目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拓展国内市场 建立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 并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