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街舞
icon
搜索文档
孩子的成长越来越个性(体坛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7-01 09:10
新潮运动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兴起 - 跑酷、街舞、攀岩、滑板等曾经小众的运动正成为新一代儿童青少年的健身选择,折射全民健身活动的代际更迭 [1] - 这些运动更富挑战性和新潮性,体现了当下孩子们的成长态度 [1] 新潮运动的优势 - 强健身心、多维发展是新潮运动受欢迎的显著优势,如跑酷需综合考量环境与身体条件,滑板技巧需数百次尝试,攀岩需克服高度恐惧,街舞需直面竞争 [1] - 运动特性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锤炼孩子的毅力、抗压能力、自信心和自律性,为多维发展打开新大门 [1] 新潮运动的潜在价值 - 注重快乐自由、彰显个性与创造力,如街舞融合体育竞技精神与艺术追求,中国式"新街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体现文化自信 [1] - 儿童青少年主体意识增强,通过新潮运动自主表达个性态度,同时散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 [1] 运动生态的重构 - 儿童青少年以勇于挑战极限、探索身体可能性的运动选择重构运动生态,体现成长哲学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到多元价值,从外在推动到内在驱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 [2] - 孩子们在场馆、街头、岩壁、滑板等场景中的运动不仅强身健体,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成长故事 [2]
今天的小孩爱玩啥?(关注青少年体育)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43
文俊皓在攀岩。 熊希怡在跳街舞。 李柏纬在滑滑板。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暑期将至,如何让孩子收获更快乐充实的运动生活? 在高墙窄道上飞速穿梭,跟随节拍感受身体律动,顺着岩壁摸索向上的路径,脚下滑板腾空翻转如在云 端……当下,跑酷、街舞、攀岩、滑板等成为不少"小孩哥""小孩姐"的"心头好"。让我们一起"种草"孩 子们的新潮运动,感受他们的自信与活力。 ——编 者 跑酷,有趣的"闯关游戏" 本报记者 门杰伟 攀爬、跳跃、前滚翻……吉林省长春市一处跑酷训练馆中,一个身着黑色运动服的小小身影,如同敏捷 的小猎豹,在色彩鲜明的高墙、窄道、陡坡中灵活穿梭。今年5岁的马行知沉浸在跑酷世界中,汗水打 湿了额前的头发,他的小脸通红,眼神流露着掩盖不住的兴奋。 又一次干脆利落地完成一组动作,马行知喘着粗气跑到场边:"妈妈,你看我刚刚像不像'飞'过去的? 跑酷太好玩了,比在平地上跑有趣多了!" 今年是马行知学习跑酷的第二个年头。"孩子从小就喜欢跑跳,翻跟头更是家常便饭。"马行知的母亲姜 宇航对记者说,她在网上看到跑酷相关的视频后,觉得这项运动充满活力,契合儿子的天性,于是到专 业跑酷训练馆报了班。 "孩子尝试后,很快爱上了这项 ...
2025 KOD全球街舞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际顶尖街舞盛会全面启幕
环球网· 2025-06-18 13:56
赛事概况 - 2025 KOD全球街舞大赛将于7月17日至20日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举行 [4] - 赛事由北青传媒主办,文投控股联合主办,北京凯欧蒂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协办 [4] - 赛事涵盖POPPING、HIPHOP、WAACKING、LOCKING四大舞种及CHOREOGRAPHY齐舞项目 [5] 赛事背景与意义 - KOD自2004年创办,与英国UK-BBOY、法国JUSTE DEBOUT、德国BOTY并称"国际四大街舞赛事" [4] - 北青传媒通过赛事引入优质文体赛事IP,探索首创集团文体产业市场化业务拓展 [7] - 文投控股将以KOD为契机,与北青传媒建立深度战略协作,提升北京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10] 赛事亮点 - 总决赛由40余位国际顶级舞者组成裁判阵容,重启"国家赛"世界杯赛制 [9] - 国际分站赛覆盖韩国首尔、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国内分站赛联动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 [9] - 赛事与阿迪达斯、粒刻等品牌及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动全球化传播 [9] 商业与品牌价值 - 北青传媒在赛事投资、招商、宣推中注入专业化视角,推动KOD品牌形象升级与商业价值拓展 [7] - 赛事与猫眼合作,总决赛门票已于6月6日开售 [9]
社区开起书法班,街舞老师请进村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 -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开展县域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试点建设,通过文化设施互通、资源融通、服务贯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1] - 试点工作包括挖掘1100余名乡土文化人才组建42个文化社团,发放10969份调查问卷精准配送服务,新增4300余平方米场馆空间[1][2][3][4] 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开发 - 镇坪县钟宝镇建立30余人的乡土文化能人库,涵盖吹弹乐器、书法演讲等多领域,如彭长明开设社区书法班服务儿童及老年人[2] - 通过摸底建档、培训展演等措施激活本土人才,实现"村民服务村民"模式,弥补乡村文化服务人才缺口[2] 需求导向型服务配送机制 - 建立"点单配送"项目清单,2024年配送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185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如街舞、旗袍秀等课程直达村级[3] - 构建"需求采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项目调整"闭环机制,实现从"我送你接"到"你需我送"的服务转型[3] 三级服务体系与空间优化 - 形成县级总中心、7个镇级分中心、26个村(社区)联合子中心的三级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全域共享[3] - 整合35间闲置办公用房和2所闲置校舍,新增4300余平方米文化场馆,提升阵地服务效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