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会中国代表团新兴项目表现亮眼 场外热度不断攀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15:28
中华传统体育国际化 - 龙舟首次成为2025年世界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144名运动员参赛 印度尼西亚队获历史首金 中国队获两枚银牌 [1] - 全球龙舟爱好者达5000万人 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 美国、英国等多国在端午节期间举办龙舟活动 [3] - 武术项目入选2026年达喀尔青年奥运会 法国选手朱丽叶·沃切斯等国际运动员展现高水平竞技 意大利选手劳拉·卡萨结合学业与武术训练 [5][7] 中国代表团新兴项目表现 - 前体操运动员商春松以24.7分获跑酷女子自由式冠军 实现个人大满贯 强调跑酷低门槛和自由度 中国城市已普及跑酷运动 [7][9] - 中国攀岩队速度个人赛包揽5枚奖牌 速度接力赛三次刷新世界纪录至13秒28 最终以5金3银2铜收官 [9][11] - 中国代表团在跑酷、划水等新兴项目中斩获金牌 攀岩、飞盘等赛事观众爆满 轮滑、腰旗橄榄球等运动通过"三进"活动提升普及度 [11][13] 赛事运营与城市形象 - 成都世运会采用创新观赛模式 如掷准飞盘允许观众跟随运动员路线 提升互动体验 [13] - 成都公安投入2万名警力保障8赛区27场馆256项目运行 获危地马拉、美国代表团等国际友人公开致谢 [15][17] - 法国运动员盛赞成都夜景 安保团队通过服务展现城市魅力、安全与温暖 [19][21]
成都世运会丨“小众”的你,是我最深的爱
新华网· 2025-08-17 12:13
新华社成都8月16日电(记者吴光于、赵怡宁、胥冰洁)8月成都,热浪滚滚。空气里除了火锅香,还有多巴胺的"热辣滚烫"。 第12届世界运动会赛场上,新奇项目引来好奇目光,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赛场外的街头巷尾、运动场上,欢呼喝彩声同样此起彼伏。 飞盘急速划破晚风,腰旗橄榄球飘带飞舞,岩壁上镁粉倏然飘落。"东郊记忆"里,少年舞者在音乐和欢呼声中突然就地一个托马斯全旋。天府绿 道上,跑酷俱乐部的孩子们侧身通过障碍,稳稳落地后又猛然跃起…… "小众"不小 如果说奥运会是体育界的"顶流巨星",世运会则充满了"小众宝藏"。 从天上的无人机到水下的自由潜,从标准场地里的浮士德球到穿行在乡间的徒步定向……不少"小众"项目借此次世运会为大众所了解。但殊不知 在成都,许多"小众"项目早已融入"世运之城"的脉搏跳动。 许崇嘉在跑酷项目中担任双语解说员。(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认定了这项运动将是一片蓝海。"经过6年发展,俱乐部已拥有1000多名会员,其中80%都是青少年。 "跑酷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帮我们解锁全新的视角。穿行于各类环境之间,身体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他说。 本届世运会,许崇嘉担任跑酷项目双语解说员。他说,坐在解说席上的那天 ...
成都世运会 | “小众”的你,是我最深的爱
新华社· 2025-08-17 10:15
新华社成都8月16日电(记者吴光于、赵怡宁、胥冰洁)8月成都,热浪滚滚。空气里除了火锅香,还有多巴胺的"热辣滚烫"。 飞盘急速划破晚风,腰旗橄榄球飘带飞舞,岩壁上镁粉倏然飘落。"东郊记忆"里,少年舞者在音乐和欢呼声中突然就地一个托马斯全旋。天府 绿道上,跑酷俱乐部的孩子们侧身通过障碍,稳稳落地后又猛然跃起…… "小众"不小 如果说奥运会是体育界的"顶流巨星",世运会则充满了"小众宝藏"。 从天上的无人机到水下的自由潜,从标准场地里的浮士德球到穿行在乡间的徒步定向……不少"小众"项目借此次世运会为大众所了解。但殊不 知在成都,许多"小众"项目早已融入"世运之城"的脉搏跳动。 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如今定居在成都的许崇嘉在高中时代是一名街舞爱好者,2009年接触跑酷运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十多年里,他见证了跑酷在中国的发展:从最初爱好者们通过"搬运"国外的视频和教程开展训练,到北上广等地出现 专业的俱乐部,再到有了全国锦标赛……2019年,许崇嘉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辞职创业,在成都锦江畔的江滩公园成立了成都第一家跑酷俱乐 部。 许崇嘉在跑酷项目中担任双语解说员。(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认 ...
成都世运会倒数第二个比赛日 中国队勇摘四枚金牌
央广网· 2025-08-17 09:38
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成都世运会17日 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队16日摘得四枚金牌。 小金属地掷球女子单人准确抛击金牌赛,中国选手颜琳琳以31比35输给一位突尼斯选手获得银牌。 目前,中国队拿到31枚金牌排名奖牌榜第一,成都世运会也将于17日晚闭幕。 攀岩女子速度接力,中国队同样包揽了前两名,邓丽娟/周娅菲摘得金牌,覃于妹/张少琴夺得银 牌。储守宏/龙见国组合夺得了攀岩男子速度接力金牌。 储守宏:能在自己的国家争得荣誉很开心。 健美操项目,中国队在三人操决赛中获得冠军,有氧舞蹈决赛排名第三。 成都世运会16日进行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国选手张颢和付裕包揽金、银牌,女子速度 过桩决赛,朱思怡和温晶晶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
中国队在成都世运会上再夺两金两银
央广网· 2025-08-16 10:25
成都世运会比赛成绩 - 中国队在攀岩男子速度个人四条道决赛中获得金牌,选手为龙见国 [1] - 中国队在攀岩女子速度个人四条道决赛中获得银牌,选手为覃于妹 [1] - 中国队在健美操五人操决赛中以20.265分获得冠军 [1] - 中国组合张晓辉/王晨怡在大金属地掷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金牌赛中获得亚军 [1] - 中国选手颜琳琳在小金属地掷球女子单人准确抛击半决赛中战胜泰国选手晋级金牌赛 [1]
(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再入两金继续领跑 印尼队攀岩收获三枚奖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09:10
中新社成都8月15日电 (记者 贺劭清 邢翀)成都世运会15日决出15枚金牌,中国队在攀岩、健美操共 得两金,以27金9银7铜继续领跑金牌榜。印度尼西亚队在攀岩速度个人四条道比赛中收获三枚奖牌,成 为该项一大赢家。 攀岩速度个人四条道当日进行两场决赛,这是该比赛模式首次正式亮相国际大赛。中国选手龙见国 以4秒74夺得男子速度个人四条道金牌并刷新全国纪录。覃于妹以6秒42夺得女子速度个人四条道银 牌。"四条道是一个新模式,四个人一起比,情绪会更高涨。"龙见国赛后说。 印尼队获得女子金牌和铜牌以及男子银牌。女子季军拉贾赫表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后攀岩在印 尼人气高涨,去年巴黎奥运会印尼选手夺冠,这项运动更加火爆。"印尼很多场馆都有攀岩设施,现在 小孩到成年人都爱攀岩。" 中国队当日另一枚金牌来自健美操。在健美操五人操决赛中,由范思伟、冯蕾、梁文杰、滕浩、许 彤"00后"阵容组成的中国队演绎了一场消防员救火的故事,难度分、艺术分和完成分全面领先,以总分 20.265分摘金。 去年世锦赛,冯蕾和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范思伟带领中国队夺得团体赛金牌。冯蕾表示,中国队为这 次比赛准备了很久。"看到成绩时的那一刻,我心里的那 ...
打开世运会“入门图册”,看看这些小众项目怎么玩
新华社· 2025-08-04 14:37
世界运动会概况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成都举行,包含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比赛项目丰富多样 [1] - 赛事定位为"非奥"项目的舞台,涵盖武术、龙舟、地掷球等传统项目,以及跑酷、飞盘、无人机竞速等新兴项目 [3][7][8] - 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在软式曲棍球、啦啦操、飞盘、摩托艇等12个大项中首次参赛 [10][12][14] 特色比赛项目 - 传统项目表现突出:中国选手曾在地掷球世锦赛夺冠(12比5胜法国选手),武术项目在亚运会斩获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 [6][7] - 新兴项目亮点:6岁选手获无人机竞速公开赛女子组第3名,跑酷大赛在天门山风景区举行 [8][7] - 奥运预热项目:攀岩、壁球、腰旗橄榄球等2028洛杉矶奥运项目将提前亮相 [16][21][22] 小众项目发展 - 拳头球(草地排球)1924年曾亮相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1985年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6] - 赛事推广:世运会"入门图册"系列将介绍小众项目玩法,提升公众认知度 [27] 历史影像记录 - 中国选手在龙舟、武术、地掷球、跑酷、飞盘、无人机竞速、软式曲棍球、动力冲浪板、垒球、腰旗橄榄球等项目中均有参赛影像留存 [5][6][7][8][12][14][18][21][22]
追光|说好的“世运会”,怎么还有“奥运”项目呢?
新华社· 2025-08-03 21:00
世运会与奥运会的关系 - 世运会最初定位为非奥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但实际包含部分奥运项目如射箭、皮划艇、攀岩等[1][3] - 世运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因奥运容量有限,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新兴项目搭建展示平台[4] - 世运会项目设置鼓励多元化,优先考虑新兴运动、特色项目及未入奥的传统强项[6] 世运会作为奥运"试验田" - 部分项目通过世运会起步并最终进入奥运会,如跆拳道、霹雳舞[6][8][9] - 霹雳舞在2022年伯明翰世运会首秀后,2024年即登上巴黎奥运会,但仍保留在成都世运会[9] - 跆拳道入奥后退出世运会,而攀岩等虽已入奥仍保留在世运会[10] 奥运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 - 国际奥委会引入"新增项目"机制,东道主可推荐短期项目如东京奥运空手道、巴黎奥运霹雳舞[12] - 奥运项目流动性增强,如空手道未进入巴黎奥运,霹雳舞不会出现在洛杉矶奥运[12] - 奥运规则偏向年轻化、城市化改革,与世运会形成交叉地带[16] 赛事形式差异与互补性 - 相同项目在不同赛事中形式不同,如奥运皮划艇分静水和激流回旋,世运会为皮划艇马拉松[16] - 成都世运会首次增设龙舟项目,体现地域特色[18] - 世运会与奥运会形成互补关系,IWGA与IOC建立合作推动体育版图多元化[18]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又苦又虐的攀岩馆,为何“挂满了人”?
央广网· 2025-07-28 01:1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攀岩正从小众运动转变为城市新宠 大城市攀岩馆营业至深夜仍有人流 [1] - 行业呈现"又火又稳"特点 岩馆回本周期3-5年 教练培养需4-5年 线路更新频率1-3个月/次 [1] - 岩馆数量处于爆发期 一线城市最大成本为租金 支点岩壁等建设成本可灵活控制 [8] 用户行为与心理驱动 - 攀岩带来心流状态 基因本能促使攀爬时高度专注 产生解压效果 [2] - 运动具备多重吸引力:向上攀登寓意 单人可玩+强社交属性 明确的V0-V5等级进步体系 [2] - 岩友通过"抱石"领域实现知行合一 结合脑力路线选择与体力执行带来强烈成就感 [2] - 攀岩社群消除社会标签 提供新身份认同 满足掌握动机(反复挑战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3] 运营核心要素 - 线路设计是岩馆"灵魂" 需兼顾美观(利于传播)与教育功能(让用户认知不足) [7] - 线路等级分布呈纺锤形:入门级占15-20% 硬核线路少 进阶型(含创意动作设计)为核心 [7] - 优质支点投入仅次于房租 直接影响用户吸引力 不同岩馆教学体系侧重(保护/基本功/动作)存在差异 [8] 行业发展瓶颈与突破 - 教练培养周期长且缺乏统一体系 顶尖教练稀缺 基层业余教练群体正在壮大 [8][10] - 可借鉴法国双轨制:国家认证专业教练+俱乐部认证业余教练 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10] - 行业尝试"攀岩+品牌/赛事"跨界合作 装备领域呈现专业化与时尚化并行趋势 [10] 长期发展前景 - 用户年龄跨度显著(4-78岁) 资本入局有助于抢占健身房市场份额而非同业竞争 [11] - 行业需警惕同质化风险 但本质是提供差异化线路风格的服务 与飞盘等短期热潮存在本质区别 [11] - 未来可能形成稳定用户群体 包括中老年长期爱好者 产业具备持续发展基础 [11]
爬墙正在成为CBD打工人的新爱好
36氪· 2025-07-15 09:22
攀岩行业发展趋势 - 攀岩运动在国内同时吸引了青少年和年轻上班族两大群体 50万名攀岩爱好者中80%是青少年 平均年龄约10岁 [8] - 2021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将攀岩纳入正式比赛项目 显著提升了公众认知度 [55] -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大陆商业攀岩馆达636家 首次超越美国 一线城市密度最高 上海半径5公里内可达十几家 [66] 用户画像与消费场景 - CBD上班族形成"白天上班晚上爬墙"的固定模式 攀岩馆成为继KTV电影院后的热门社交场所 [13][80] - 青少年占据攀岩爱好者主体 家庭场景下儿童会自主设计攀岩线路进行娱乐 [3][8] - 户外攀岩热点区域如广西阳朔已开发1200多条线路 吸引专业选手和爱好者打卡 [70] 运动项目商业化进展 - 奥运推动三大细分项目普及:抱石攀岩(比线路完成度) 难度攀岩(比高度) 速度攀岩(比速度) [57][59][62] - 中国选手潘愚非获得首枚抱石项目世界冠军 0.1分险胜法国选手 推动行业关注度 [75][77] -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邓丽娟伍鹏分获速度攀岩银牌 赛事传播效果显著 [6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岩馆运营时间延长至深夜 北京出现24小时营业场所满足上班族需求 [66] - 攀岩周边产品如指套需求增长 用于解决手部磨损导致的洗澡疼痛等问题 [26] - 室内攀岩环境标准化建设 提供稳定可控的体验场景降低参与门槛 [92] 用户行为特征 - 攀岩者形成独特社群文化 包括线路解法分享(beta) 岩点术语交流等互动模式 [70][92] - 参与者出现"攀岩脑"现象 日常环境中会下意识寻找可攀爬的模拟岩点 [47][49] - 运动损伤被部分爱好者视为成就象征 包括TFCC损伤 韧带问题等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