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攀岩
icon
搜索文档
体育+消费大有空间
人民日报· 2025-11-20 09:05
行业核心观点 - 体育消费正从传统实物购买迭代为“实物+服务”的多元图景,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1][2] - “体育+”融合发展通过将赛事与文旅资源有机串联,构筑文体旅融合场景,实现从赛事流量到经济增量的转化 [1][2] - 政策目标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通过增加优质供给、深化融合发展和优化消费环境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3] 消费趋势与规模 - 体育消费热度从城市商圈蔓延到县域乡村,从传统场馆延伸到自然山水,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风尚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2.2% [2] - 2024至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场内消费金额达到786.13亿元,去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体育+”融合实践与成效 - 第十五届全运会设计“竞赛动线即文旅路线”,将19座办赛城市的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机串联 [1] - 四川1至7月体育消费规模达1180亿元,同比增长8.3%,江西上半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近550亿元,同比增长9.17% [2] - 福建、四川、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2] 政策导向与发展路径 - 政策提出在微观层面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3] - 发展路径包括打造高质量赛事IP,营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以及推动场馆开放和建设全民健身场地 [3] - 鼓励各地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活动,以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 [3]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爱上对抗性运动?
虎嗅· 2025-10-19 09:00
对抗性运动成为都市白领新趋势 - 都市白领的运动选择从健身房孤独举铁转向更具对抗性的小众运动,如拳击、巴西柔术、攀岩、网球等 [1] - 这些运动的对抗性不仅源于与对手的竞技,也来自与运动本身及自我的博弈 [1] - 现代人通过不断挑战和失败的过程,在对抗性运动中学会“擅长对抗”并实现缓慢成长 [2] 对抗性运动的市场数据与增长 - 电影《热辣滚烫》上映后,2月份短视频平台壶铃销量暴涨1055%,拳击沙袋等销量涨幅超75% [4] - 2023年中国攀岩馆数量达636家,首次超过美国,同比增长31% [4] - 巴黎奥运会郑钦文夺得女子网球单打金牌后,网球咨询量和场馆预约量激增,黄金时段“一场难求” [9] - HYROX和CrossFit的持续升温,反映了对力量、耐力和有氧全面追求的趋势 [5] 对抗性运动的消费者画像与动机 - 女性消费者加入推动对抗性运动大众化,其吸引力包括解压、发泄情绪、带来成就感和“爽感” [10] - 运动动机从减脂增肌转变为释放自我和“找自己” [3][6] - 参与者年龄范围扩大,攀岩受众年轻化,巴西柔术馆出现儿童课程和女性主题课 [9] - 对抗性运动的标签从“暴力、绝对力量”转变为“技巧、抗压、磨练韧性” [11] 对抗性运动的心理益处与用户粘性 - 对抗性运动提供即时反馈机制,成功或失败的快速反馈是其上瘾特性的来源 [17] - 运动过程带来沉浸感和心流体验,帮助参与者与自我和解 [16] - 从运动心理学看,对抗性运动能提高心理韧性,增强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18][19][20] - 用户留存的关键在于运动带来的解压、沉浸感和获胜的“喜悦感” [16] 对抗性运动的本质与核心吸引力 - 对抗性运动的核心不是迷恋绝对力量,而是重获身体和情绪的掌控感 [21][26] - 运动本质是智慧与力量的双重博弈,如巴西柔术被称为“人体象棋”,网球需要落点控制和快速判断 [22][24] - 参与者通过运动打破高压生活的裹挟,在运动时刻实现“我能够主宰自己” [25] - 拳击训练强调控制自己再控制对手,而非单纯攻击 [14]
台风难阻出游热 国庆中秋假期广西跨境旅游民俗体验抢眼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5:53
假期总体表现 - 广西文旅市场在台风影响下仍实现平稳运行 跨境旅游与民俗文化体验领域表现亮眼 [1] - 尽管台风"博罗依""麦德姆"带来强降雨导致部分沿海沿边景区一度关停 但整体市场保持稳定 [1] 行业运营与保障措施 - 文旅部门与应急气象交通等多方联动 动态发布预警并协调游客返程及住宿退订事宜 [3] - 推行门票住宿"弹性退改"政策 有效保障游客权益 [3] 跨境旅游亮点 - 韩国首尔至桂林航线停航两年后首次复航 假期内运营平稳且航班上座率超过70% [3] - 凭祥友谊关防城港东兴等口岸迎来跨境客流高峰 边关风情与异国美食吸引众多游客 [3] 文旅活动与产品供给 - 假期推出50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和230多项惠民措施 围绕"家国明月"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 [4] - 桂林市借势热播剧《阵地》IP推出多条主题线路 游客可在独秀峰王城七星岩等景点感受历史 [4] - 《印象·刘三姐》景区推出非遗活动丰富阳朔夜游 贺州黄姚古镇皮影戏河池仫佬石围古村祭月仪式受关注 [4] 新兴业态与融合消费 - 阳朔低空飞行攀岩等新业态受追捧 夜间经济与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场景活力尽显 [4] - 北海老街骑行柳州侗寨芦笙表演与多耶舞多地"住宿+民族妆造"等融合产品成为吸引游客亮点 [4]
体育改变了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8 06:22
体育精神与个人成长 - 体育运动是塑造精神面貌、性格和价值观的过程,赋予人们突破自我的可能[11] - 足球运动教会参与者自律、独立和坚持,帮助个人找到人生方向[12] - 篮球运动使参与者变得开朗自信,身体更强壮,对生活充满积极态度[16] - 龙舟运动注重鼓手、舵手、划手之间的配合,考验团结协作能力[19] - 羽毛球运动在艰难时刻培养一边流泪一边坚持的毅力[21] - 攀岩运动磨炼心性和意志,让人相信生活中没有无法逾越的困难[24] - 冰球运动帮助参与者从脆弱性格转变为坚强自信[26] 职业发展路径 - 足球运动员经历专业体育学校训练后,可转型为青训教练并在俱乐部兼职[13] - 篮球爱好者从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毕业后,有机会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15] -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皮划艇、越野、攀岩等项目,成为专业教练[23] - 攀岩教练可考取国家级定线员资格,为国际赛事设计线路[24] - 龙舟队成员通过训练可提升为队长,组织与领导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 赛事参与与成就 - 盐城队队员身披16号战袍征战"苏超"联赛,球队获胜并获得观众掌声[13] - 诸暨队队员代表家乡出战浙江首届"浙BA"赛事,自媒体粉丝数量迅速增长[15] - 南开大学龙舟队在冰上龙舟比赛中取得全国季军的好成绩[19] - 攀岩向导协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采集鸟类DNA,进入四大无人区工作[24] - 冰球小运动员参加全市演讲比赛,顺利完成演讲并获得掌声[27] 运动带来的积极改变 - 足球运动员从受伤休养半年后重新振作,通过兼职和训练找回自信[13] - 篮球运动员从身高仅1.6米的全队最矮队员成长为球队主力[16] - 龙舟参与者从身体瘦弱、性格腼腆转变为肌肉发达、充满自信[20] - 羽毛球小运动员从体质弱、易感冒转变为能连续跳100个双摇跳绳[22] - 冰球小运动员从"小哭包"转变为课堂主动发言、遇到难题不放弃的"追风者"[27]
【省体育局】中国时尚体育季(陕西站)暨陕西省第二届时尚项目运动会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12 06:48
活动概况 - 2025中国时尚体育季(陕西站)暨陕西省第二届时尚项目运动会于9月6日在西安市阎良区开幕 主题为"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 [1] - 活动吸引3500余名时尚体育项目爱好者 参赛选手及裁判员参与 [1] - 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与指导委员会及陕西省体育局联合主办 [1] 赛事设置 - 运动会设置10个比赛项目 包括攀岩 滑板 轮滑 街舞 飞盘 航模 匹克球 毽球 机器人竞技和亲子挑战赛 [1] - 赛事周期为9天 [1] - 航模与机器人竞技项目紧密结合阎良区航空产业特色 [1] - 亲子挑战赛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全民健身 [1] 办赛模式创新 - 采用"1+4+N"创新办赛模式 以运动会为核心引领 [1] - 配套举办竞技赛事 航空体验 时尚消费和文旅融合活动 [1] - 通过中国时尚体育季平台拓展多场景体验 [1] - 促进文化 体育 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 [1] 产业影响 - 活动旨在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及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1] - 推动"体育+文旅+消费"跨界融合 [1] - 激发全民参与时尚运动热情并释放消费潜力 [1] - 阎良区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和办赛优势展示城市形象 [1]
浙江建德“水之极”启幕 点亮“轻极限运动之城”
中国青年报· 2025-09-11 00:35
项目概况 - 杭州建德新安江畔废弃碳酸钙企业旧址改造为综合性潜水运动基地及酒店 项目深度达42米 水域面积约500平方米 为华东地区最深潜水池[1][3] - 基地内设有6个阶梯式专业训练空间 深度范围从1.4米至42米 可满足浮潜 美人鱼潜水 自由潜水 水肺潜水 技术潜水等多类型多等级需求[3] - 配套设施包括深水冲浪馆 江边观景泵道 专业级抱石攀岩馆等 覆盖不同轻极限运动爱好需求[3] 行业发展 - 中国潜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社交平台"潜水"搜索量出现上百倍增长[3] - 全国范围内已出现多个深潜池设施[3] 区域产业规划 - 建德市已培育发展航空体验 水上运动 户外探险 山地越野等40余项运动休闲项目[3] - 政府计划加快构建轻极限运动产业集群 吸引国际级赛事落地 目标成为全球轻极限运动爱好者向往地[3]
世运会破圈,小众运动也有“大生意”
36氪· 2025-08-18 10:23
赛事特点与项目创新 - 世运会采用非传统场地如玉米地搭建赛道和村口空地设置颁奖台 增强赛事"烟火气"和公众参与度 [1][2] - 定向越野项目在龙泉山高塔村乡村田野举办 选手穿梭玉米地完成"赛事进村"的原生态场景 [2] - 飞盘高尔夫打破场地限制概念 比赛结束后大众玩家立即体验并呼吁永久保留场地设施 [4] - 混合飞盘采用去中心化规则 无固定主裁仅设观察员 依赖双方沟通解决冲突 符合年轻群体对公平竞赛的期待 [4] - 壁球采用同侧场地对战模式 荷球实行男女混打且持球者禁止运球 两项小众运动获得意外关注度 [6] - 奖牌设计采用可拆卸双面徽章结构 运动员可取出赠予重要联系人 增强赛事情感联结 [6] 品牌营销战略布局 - 特步作为全球合作伙伴渗透赛事六大职能体系 为志愿者/裁判/安保等提供全系列制服 [8] - 李宁聚焦领奖台服装设计 融入蜀地文化元素与环保科技 完成新奥运周期首秀 [11] - 匹克通过赞助多国代表队实现国际赛场曝光 实施差异化卡位策略 [13] - 安德玛独家赞助腰旗橄榄球 揽胜天下赞助中国壁球队 创胜体育支持中国棒球队 分别抢占细分项目入口 [13] - 凯乐石绑定攀岩项目强化户外专业形象 特步借霹雳舞切入年轻潮流圈层 安踏通过蹦床延续金牌战略 [15] - 特步赞助荷兰荷球队实现11连冠绑定 阿迪达斯加注武术项目 鸿星尔克赞助飞盘运动 [15] 赛事遗产与商业化探索 - 飞盘高尔夫永久场地落地桂溪生态公园 成为全国首块专业场地 市民可随时参与体验 [16] - 壁球馆获保留并向公众开放 社交平台出现"求教练/求拼场"等自发需求 [16] - 动力冲浪板被类比"水上电动车" 消费者呼吁国产品牌降低装备价格 [16] - 飞盘社群微信群报名人数实现翻倍增长 霹雳舞等项目因低身体对抗特性更适合校园推广 [18] - 赛事改变传统体育认知 定向越野/飞盘/荷球等非金牌项目展现生活化体育形态 [18]
成都世运会中国代表团新兴项目表现亮眼 场外热度不断攀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15:28
中华传统体育国际化 - 龙舟首次成为2025年世界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144名运动员参赛 印度尼西亚队获历史首金 中国队获两枚银牌 [1] - 全球龙舟爱好者达5000万人 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 美国、英国等多国在端午节期间举办龙舟活动 [3] - 武术项目入选2026年达喀尔青年奥运会 法国选手朱丽叶·沃切斯等国际运动员展现高水平竞技 意大利选手劳拉·卡萨结合学业与武术训练 [5][7] 中国代表团新兴项目表现 - 前体操运动员商春松以24.7分获跑酷女子自由式冠军 实现个人大满贯 强调跑酷低门槛和自由度 中国城市已普及跑酷运动 [7][9] - 中国攀岩队速度个人赛包揽5枚奖牌 速度接力赛三次刷新世界纪录至13秒28 最终以5金3银2铜收官 [9][11] - 中国代表团在跑酷、划水等新兴项目中斩获金牌 攀岩、飞盘等赛事观众爆满 轮滑、腰旗橄榄球等运动通过"三进"活动提升普及度 [11][13] 赛事运营与城市形象 - 成都世运会采用创新观赛模式 如掷准飞盘允许观众跟随运动员路线 提升互动体验 [13] - 成都公安投入2万名警力保障8赛区27场馆256项目运行 获危地马拉、美国代表团等国际友人公开致谢 [15][17] - 法国运动员盛赞成都夜景 安保团队通过服务展现城市魅力、安全与温暖 [19][21]
成都世运会丨“小众”的你,是我最深的爱
新华网· 2025-08-17 12:13
世运会对成都小众运动发展的推动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办 多个新奇小众项目如飞盘 腰旗橄榄球 攀岩和跑酷获得广泛关注和参与 [1] - 世运会期间飞盘项目异常火爆 全国飞盘爱好者专程赴成都观赛 美国顶尖选手甘农·布尔到访本地飞盘店互动 掀起飞盘热潮 [6][8] - 攀岩和腰旗橄榄球等小众运动在成都拥有深厚群众基础 爱好者保持高频训练 如吴庆文每周训练3至5次 [5] 成都小众运动产业化发展 - 跑酷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 从爱好者自发训练到出现专业俱乐部和全国锦标赛 成都跑酷俱乐部经过6年发展已拥有1000多名会员 其中80%为青少年 [2][4] - 成都活跃着20多家飞盘俱乐部 全年举办省级联赛 市级联赛 春秋联赛和日常例赛等多种赛事 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11] - 小众运动与教育结合 成都天回小学将跑酷作为校本课程 建立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 [11] 城市基础设施与运动文化融合 - 成都环城绿道全长100公里 成为市民骑行和跑步的重要场所 如陈志刚每月保持200公里以上跑量并在绿道训练 [9] - 城市公园如凤凰山公园 江滩公园 交子公园和圣灯公园均开辟专门跑酷场地 支持小众运动发展 [9] - 成都飞盘商店成为全国爱好者打卡地 世运会期间客流显著增加 体现商业设施与运动文化的成功结合 [6][8] 运动人口与消费特征 - 跑酷俱乐部会员中青少年占比达80% 显示年轻群体对小众运动的高接受度 [4] - 外地观赛人群显著增加 如南京飞盘俱乐部10人团队专程赴成都 既观赛又参与本地交流比赛 [6] - 市民运动参与度高 如吴庆文2022年起保持每周3-5次腰旗橄榄球训练 陈志刚每月跑步200公里以上 [5][9]
成都世运会 | “小众”的你,是我最深的爱
新华社· 2025-08-17 10:15
行业趋势 - 小众运动在成都快速发展 包括跑酷 攀岩 腰旗橄榄球和飞盘等 [1][4][6][7] - 跑酷俱乐部6年内发展至1000多名会员 其中80%为青少年 [4] - 成都活跃着20多家飞盘俱乐部 全年举办各级联赛和日常例赛 [12] 市场需求 - 飞盘项目门票需求火爆 消费者需要提前预约和抢票 [7] - 全国飞盘爱好者专程前往成都观赛和参加友谊赛 [7][9] - 攀岩和腰旗橄榄球保持高训练频率 一周3至5次 [6] 公司运营 - 跑酷俱乐部在多个公园开展活动 包括凤凰山公园和江滩公园等 [10] - 飞盘商店成为全国爱好者打卡点 甚至吸引美国顶尖选手到访 [9] - 跑酷进入校本课程 建立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 [12] 消费者行为 - 运动爱好者通过骑行20公里和跑步10公里方式向世运会致敬 [10] - 消费者通过飞盘运动释放工作压力并与内心对话 [10] - 攀岩运动吸引内向人群参与 体现项目独特魅力 [6] 市场拓展 - 小众运动从国外视频学习发展到建立专业俱乐部和全国锦标赛 [2] - 城市开放包容特性促进新兴运动推广 [10][12] - 世运会推动新一轮飞盘热潮 提升项目知名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