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
搜索文档
长达6年建设,俄高层拍胸脯保证,3个月后,中俄能源大动脉打通
搜狐财经· 2025-10-01 02:46
最近,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面对中方代表郑重承诺:三个月后,也就是2025年年底前,"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将实现设计输气能力的全面释放, 年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最大值。今年7月,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创下42.5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其中管道天然气成为主要增长 点。 第一份文件决定将"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的年最大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 第二份文件则将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输气能力从100亿立方米提高至120亿立方米; 第三份文件则是由中、俄、蒙三方共同签署的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 【负责能源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不久前访问中国】 这条横贯中俄的能源大动脉,自2019年底投产以来,本应在2025年底达到设计峰值。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改变了原有节奏。欧洲市场的急剧萎缩,促使 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东方,对华输气量因此激增,导致管道提前一年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在全球化石能源贸易史上,一条跨国管道如此快速实现满载运行 实属罕见。无论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还是俄欧之间的"北溪"管道,保持一定空余输气能力才是常态。 今年9月初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 ...
一波三折的“西伯利亚力量”
虎嗅· 2025-09-18 12:13
中俄蒙三国能源合作新进展 - 中、俄、蒙三国元首举行会晤,核心方向为深化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等“硬联通”、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扩大本币结算等“软联通”、以及密切旅游和文化合作等“心联通”[1][2] - 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经蒙古国,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3] - 该备忘录被描述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性合同,规定了合作基本原则但未涉及具体交易细节[4][5] 天然气贸易方式与成本比较 - 液化天然气运输方式灵活但价格偏高,因包含液化、运输和再气化三个昂贵环节[6][8] - 管道天然气一次性投入巨大,但摊薄后单价较低,比LNG便宜约30%,适用于长期合同和地缘政治联盟[7][8] - 中国2024年天然气进口总量为1.3169亿吨,其中LNG进口7665万吨,管道气进口5504万吨[9] 中国现有跨境天然气管道概况 -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设计年最大输气能力为600亿立方米,实际年输气量在400亿至550亿立方米范围,保障5亿多居民用气[10][11] - 中亚输华天然气价格最便宜,低于俄罗斯价格,仅为LNG进口到岸价格的一半稍多[12][13]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在2024年已增至380亿立方米[16][17] - 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缅甸每年可截留不超过20亿立方米[23][26]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背景与影响 -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欧盟的管道天然气份额从2021年的41%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8%[28][29] - 俄罗斯亟需寻找新的大客户以弥补欧洲市场空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合同期限为30年,年输气500亿立方米,基本能弥补“北溪-2”的空缺[30][31][32] - 俄罗斯态度积极,普京亲赴乌兰巴托协调立场,而中国态度慎重[33][34][35] 中国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考量 - 项目将使俄罗斯供应占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三分之一,影响中国追求的多元化能源进口策略[36][37] - 管道过境蒙古国带来复杂的三方谈判,涉及高昂过路费及建设管理话语权等潜在博弈焦点[38][39] - 管道天然气难以转卖,必须事先做好详细供销规划,且中国需自建数百公里管道连接需求中心[39][40] - 环渤海经济圈用气需求存在季节性,若当地消费饱和,天然气需输送至更南方,成本将上升[41][42] - 俄罗斯的紧迫感由乌克兰战争催化,若未来俄欧关系缓和,其对华减价销售的意愿可能降低[43][44]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长期视角 - 天然气被视为一种“过渡性清洁燃料”,终将被可再生能源、氢能或核能取代[45][46]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陆路管道可减少中国对海运LNG的依赖,中短期内增强能源安全[47] - 该项目被视为中国在能源技术突破或地缘政治变化前的过渡时期选择[48][49]
刚过中国边境线,普京专机就降落海参崴,前往远东,只为中俄能源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46
能源合作项目 -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3] - 远东路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从100亿立方米提高至120亿立方米[3] - 管道扩容涉及新建管道建设、天然气压缩及储备设施扩容等关键任务[9] 战略意义 - 海参崴作为能源管线太平洋枢纽具有连接东亚市场的战略意义[5] - 合作直接切中两国需求:俄罗斯需要能源出口,中国需要能源供应[7] - 通过自建网络形式强强联合,改变全球能源领域美西方集中分布格局[9] 合作背景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市场之一,天然气需求因双碳目标推进持续攀升[9] - 俄罗斯面临西方能源制裁,转向东方市场突破封锁格局[7] - 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不稳定凸显管道合作必要性[9] 实施推进 - 技术对接及长达数年的推进影响输气量增长目标的实现[11] - 能源输出、管道新建、技术调度、运营监控等环节需全面动员[5] - 合作项目从勘探到建造维护事关俄罗斯经济转机关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