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俄能源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中俄合作天然气管道,俄坚持要途经蒙古国,我国为何拒绝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08 12:27
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尤其在天然气领域,双方的合作日益深入。俄罗斯作为全球天然气储备大国,其天然气的出口量一直稳居世界前 列;而中国作为能源需求的巨大市场,天然气的进口量年年攀升,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这项提案的提出让中国方面产生了强烈的疑虑,因为中国明确表示不愿接受这种设计,甚至对投资蒙古段的建设表示拒绝。俄罗斯坚持要求通过蒙古,其背 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首先,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和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管道直接穿越阿尔泰山区进入中国,不仅 地形复杂、冻土层厚,且建设难度和对环境的影响都较大。因此,绕过这些区域通过蒙古,可以减少俄罗斯境内的输气管道建设成本,并且避免在阿尔泰山 区的高成本和复杂环境下进行工程。 此外,俄罗斯还希望通过这一管道加强与蒙古的关系。蒙古国位于中俄之间,地理位置特殊,但经济较为落后,主要依赖牧业和矿产资源。俄罗斯希望通过 这一天然气管道项目为蒙古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投资,甚至在军事上加深合作,从而提升蒙古的国际地位,并确保边境的稳定。此外,俄罗斯还希望通过这 一合作项目,借助蒙古作为能源出口的新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天然气出口渠道, ...
普京这步棋走对了?8月2日,中美俄能源贸易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03 07:21
中美能源贸易摩擦 - 美国对中国潜在俄罗斯石油进口施加高达500%惩罚性关税[3] - 中国强硬回应并表明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寸步不让[2] - 此举正值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前夕被视为施压手段[3]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相当于装满四万五千个标准游泳池[5] - 输气量堪比半个中东产油国的年产量[5] - 2023年前三季度两国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并拓展高科技等领域合作[5] 中俄能源合作基础 - 中国工业产能巨大需要能源而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5] - 中俄输油管道项目已成为稳定能源供应的命脉[5] - 两国合作渊源可追溯至二十年前的黑瞎子岛协议[5] 中国能源安全保障 - 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已与日本全国用量相当[7] - 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包括沿海LNG码头和页岩气技术[7] - 中俄海军联合军演彰显战略合作[8] 中俄战略合作深化 - 西伯利亚建设全球最大北极液化气项目[8] - 俄罗斯上流社会兴起中文学习热潮[8] - 重量级人物即将访华预示合作进一步深化[12] 国际博弈态势 - 美国制裁策略在中俄身上遭遇滑铁卢[8] - 中俄货轮已在北极航道上开展运输[10] - 美国单边施压促使中俄进一步加强合作[8][12]
俄罗斯国库告急!普京急盼中国拉一把,但是得先明白一个道理
搜狐财经· 2025-06-24 07:21
中俄能源合作背景 - 俄罗斯面临西方持续制裁和能源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国库吃紧,能源出口作为经济支柱的稳定性和增量尤为关键 [1] - 2025年国际局势复杂化,能源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俄罗斯作为传统能源强国处境艰难 [1] 中俄能源合作进展 - 202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与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在北京会面,双方强调在元首战略引领下能源合作成果丰硕,愿推动合作迈向新高度 [3] - 俄罗斯政府将面向中国西部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上限从100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期限延长至2034年,系应中方提议增加250万吨年供应量 [3] -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表示若美国对华石油供应降为零,俄方愿根据中国需求全力供应,显示对华能源市场的高度依赖 [3] 天然气管道项目博弈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原计划借道蒙古国,后考虑哈萨克斯坦路线,但中国驻俄大使指出借道哈萨克斯坦需新建管线且距离远、性价比低 [4] - 蒙古国奉行"第三邻国"外交易受西方干扰,借道面临高过路费和合作稳定性风险,哈萨克斯坦路线则存在技术协调难题 [6] 合作战略考量 - 普京称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动机",俄罗斯希望通过合作缓解经济困局,但中国需权衡战略安全、经济成本和地缘政治影响 [6] - 俄罗斯需在路线规划、价格协商等方面展现诚意,处理好内部问题以减少外部干扰,增强合作稳定性 [6] 长期合作前景 -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但道路不平坦,中国保持开放合作态度同时具备灵活应变能力 [8] - 未来合作发展及俄罗斯能否通过合作实现经济复苏将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平等互利是行稳致远的基础 [9]
中俄大后方生变?普京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
搜狐财经· 2025-06-02 17:42
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背景 - 俄罗斯是全球能源出口第二大国,控制全球天然气市场重要命脉,天然气出口是其经济支柱 [1] - 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使俄罗斯能源出口处境严峻,中国成为关键市场因其庞大需求和市场潜力 [1] -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计划年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供应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3] 蒙古国在合作中的角色变化 - 蒙古国最初被视为理想过境国,地理位置位于中俄之间,可收取过境费并带动经济 [3][4] - 蒙古国要求每年20-30亿美元过境费(占其GDP一半),被俄罗斯批评为"敲诈"导致谈判破裂 [4] - 蒙古国推行"第三邻国"政策靠拢美日,2023年签署《开放天空协议》引发中俄不满 [8] - 2024年蒙古国五年计划未提及该项目,主动放弃合作机会 [8] 哈萨克斯坦的新机遇 - 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俄能源合作新伙伴,政治关系紧密且基础设施良好 [10] - 2024年5月俄哈签署新管道协议,计划2030年投运,年输气量350亿立方米(含对哈供应100亿立方米) [10] - 项目将带动哈萨克斯坦过境费收入、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其在上合组织地位 [10][16] 中国的战略布局 - 中国已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网络,从中亚、中东到澳美的液化天然气和页岩气 [6] - 202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4280亿立方米,预计2040年突破6000亿立方米 [14] - 新管道建设成本较高但未影响能源安全,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谈判优势 [13][14] 区域能源格局影响 - 中俄展现战略默契,俄罗斯确保新出口通道,中国维持能源安全 [13] - 哈萨克斯坦崛起为中亚能源合作新支点,上合组织凝聚力增强 [16] - 能源博弈涉及地缘政治较量,经济与战略利益交织 [13]
中俄已谈妥,邻国等到机会,250万吨石油过境,蒙古还是晚了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51
中俄石油合作 - 俄罗斯计划每年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增供250万吨石油,总供应上限将提升至1250万吨[1][3] - 合同期限延长至2034年,旨在满足中国西部炼油厂需求[3] - 中俄企业正积极探讨油气开采项目合作,未来可能达成更多协议[3] 天然气管道项目进展 -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取得进展,俄罗斯计划2025年增加对华油气供应[5] - 原计划经蒙古国的项目因俄罗斯转向哈萨克斯坦面临调整[5] - 中国表示现有中亚天然气管道已满载,无法承担额外运输任务[5] 哈萨克斯坦路线可行性 - 中国认为借道哈萨克斯坦新建管线工程量过大且性价比低[7] - 哈萨克斯坦方案当前缺乏可行性,但未来仍具战略潜力[9] - 该路线若充分利用可增强中亚能源互联互通和区域安全[9] 蒙古国路线优劣势 - 经蒙古国路线可促进中蒙关系发展,实现"共享红利"[7] - 蒙古国政治风向受西方国家干扰,存在稳定性风险[7] - 过路费和长期稳定性问题是关键考量因素[7] 合作战略方向 - 中俄能源合作需平衡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3] - 中国倾向于通过政治经济交流减少蒙古路线的不确定性[9] - 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在国际能源物流中占据重要地位[9]
特大喜讯!美国没料到,普京突然出手,中国石油打了一场翻身仗
搜狐财经· 2025-05-24 19:28
富满油田 - 富满油田累计生产油气产量突破2000万吨,是我国目前油气资源量最大的超深油田 [1] - 已钻成144口超8000米的超深井,成为我国8000米级超深井最多的油田 [1] - 油区面积达1.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是我国埋藏最深、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超深原油生产区 [1] - 塔里木盆地每年完钻超深钻井近200口,累计钻探超深井超3000口,发现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和10亿吨级油区 [1] - 塔里木油田90%油气储量来自超深地层,每年在超深地层生产油气突破2000万吨,超深层油气产量已突破1.5亿吨 [1] 中俄能源合作 - 中方提出将俄罗斯对华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俄方愿意予以保障 [3] - 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上限可从100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供应期限最长延至2034年 [3] -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实现满负荷运行 [3] - 中俄积极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设计年输气能力高达500亿立方米 [3] 中俄原油贸易新路径 - 新协议选择借道哈萨克斯坦,规避欧盟对俄油限价令的制裁风险 [5] - 哈萨克斯坦拥有现成的阿特劳-阿拉山口管道,经升级改造即可快速投入使用 [5] - 相比绕道远东港口的海运路线,陆路管道运输每桶可节省3-5美元物流成本 [5]
中俄能源合作新篇章,美对策失效?特朗普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搜狐财经· 2025-05-24 12:26
中俄能源合作 - 俄罗斯宣布对中国石油供应量增加250万吨 这一举措为俄罗斯在失去欧洲市场后提供了新的经济动力 [1] - 中俄将现有西部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上限提升至1250万吨 并计划通过"西比利亚力量-2"等新管道项目在未来9年内进一步强化合作 [1]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 与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有助于应对国际政治风险 体现了多元化战略的成功 [3][7] 国际能源格局变化 - 美国与中东国家的石油协议未能动摇中俄能源合作基础 显示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正在重构 [3] - 中俄能源合作削弱了美国"联俄抗中"的战略效果 使特朗普政府的遏华策略面临挑战 [7][9] - 能源合作使中俄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改变了传统以美国为主导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11][13] 俄乌冲突与外交博弈 - 俄乌和谈在土耳其重启 但普京与特朗普缺席 谈判转为军方和外交代表主导的技术性讨论 [3][5] - 中国提出的和平建议获得乌克兰积极响应 显示中国在国际调解中的影响力提升 [5] - 乌克兰在"胜利日"期间表现克制 反映中国倡导的和平理念正成为国际共识 [5] 全球力量重组 - 美国对中俄关系进展高度敏感 其通过制裁压制中国崛起的策略效果有限 [7][9] - 国际秩序正在重塑 各国不再单一依附某大国 中国通过灵活外交建立广泛合作网络 [9][11] - 能源合作与和谈进程背后涉及主权 安全等基本原则的重新定义 大国博弈呈现复杂化特征 [9][13]
中俄能源合作再升级!俄罗斯愿增供石油,技术方案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53
中俄能源合作 - 俄罗斯宣布准备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增加250万吨石油年供应量 [1] - 此次石油供应量增加是中方根据自身能源需求提出的建议,俄罗斯方面表现出高度合作诚意 [2] -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明确表示愿意保障供应,但需要引入具体的技术方案 [2] 技术方案与实施 - 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需制定通过哈萨克斯坦扩大出口的技术方案清单 [3] - 技术方案涉及管道运输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等问题 [3] - 解决技术难题是确保石油供应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关键 [3]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潜力 - 中俄能源合作涵盖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多个领域 [4] - 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升至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 [4]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稳步推进,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华输气量 [4] 全球能源市场背景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需要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增长 [5] - 俄罗斯积极调整能源出口战略,拓展亚太市场 [5] - 中俄能源合作有助于保障双方能源安全,并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做出贡献 [5] 合作前景 - 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 [6] - 技术方案制定仍需时间,但预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很快解决 [6] - 未来中俄能源合作将在全球能源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为两国及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6]
普京跟中方谈完马上下令,俄罗斯将竭尽全力,满足中国的能源要求
搜狐财经· 2025-05-13 13:35
中俄能源合作核心观点 - 俄罗斯将竭尽全力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包括提供超出合同规定的额外天然气供应 [1] - 普京高度重视中俄天然气合作,称能源合作是俄中关系发展的"火车头"和重要驱动力 [3] - 俄方预测今年对华天然气交易量"一定会大",石油量会略增,煤炭可能略减 [3]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202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取得显著成绩 [3] -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满负荷运行 [7] - 俄方计划通过远东管道在2027年增加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届时年供应量或达480亿立方米 [10] 合作扩大的动因 - 俄罗斯面临财政压力: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俄更新财政预算降低1.8万亿卢布收入预期 [4] - 中国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特别重视西北和东北方向的陆路能源通道 [6][7] - 液化天然气可解燃眉之急,但长期需建设新管道 [7] 未来合作方向 - 加快远东管道建设,预计2027年投产 [10] - 重启途经蒙古国的管道项目,近期出现积极进展 [10] - 除能源外,双方还将加强高科技、投资和工业等领域合作 [10] 基础设施规划 - 液化天然气主要通过船运增加短期供应 [7] - 远东管道投产后年供应量或达480亿立方米 [10] - 途经蒙古国的管道项目仍在讨论中 [10]
中俄联合声明:深化投资合作,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快讯· 2025-05-08 23:56
中俄深化投资合作 - 双方商定深化投资合作,根据新版《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和2025年5月8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的协定》提高合作水平 [1] - 目标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1] 能源领域合作 - 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经营主体实施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民用核能、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 [1] - 维护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促进能源运输畅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