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光游船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水上观光游消费火热:游船观光预订量猛增45% 热门线路票量翻番
央视网· 2025-08-27 12:00
行业需求趋势 - 水上观光游需求显著增长 暑期高温天气持续推动消费需求[1] - 旅游平台观光游船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20% 整体预订票量增长45%[9] - 热门线路搜索热度激增 宜昌两坝一峡线路搜索热度增长10倍 桂林漓江景区票量预订增长近2倍[9] 景区运营状况 - 庐山西海景区投入40多艘船舶运营 大型游船单船载客量近200人[5] - 高峰期单船日均收入超3万元 景区通过增加发班频次和采购新船补充运力[5] - 多地景区出现游船满载现象 江西庐山西海和山东黄河入海口均出现客流高峰[3][7] 产品体验特征 - 水上观光项目提供沉浸式体验 游客可感受"船在湖中走 人在画中游"的景观互动[3] - 自然景观成为核心卖点 黄河入海口黄蓝分界景观形成独特视觉吸引力[7] - 群岛穿梭航线受欢迎 庐山西海景区通过岛屿间航行增强游览体验[3]
今年暑期“游船经济”热力全开!观光船全球订单涌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06:07
行业需求与市场表现 - 暑期水上观光游需求旺盛 多地景区游船满载游客[1][2] - 旅游平台观光游船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20% 整体预订票量增长45%[2][3] - 江西庐山西海景区投入40余艘船舶运营 大型游船单船载客量近200人[2] - 山东黄河入海口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0%以上 每日安排20余艘船舶航行[3] - 宜昌"两坝一峡"线路搜索热度增长10倍 桂林漓江景区票量预订增长近2倍[3]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景区大型游船高峰期单船日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2] - 湖南沅江船舶企业所有产线满负荷运转 10余艘观光船同步生产[5] - 船舶企业上半年订单额超去年全年 生产计划排至11月[6] - 海外订单增长 新增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订单[7] 产品升级与产业趋势 - 景区增加游船发班频次并采购新船补充运力[2] - 新能源船舶订单量显著增加 具有低噪声、低震动优势[6] - 行业加快新能源船替代传统燃油船进程 提升环保标准及游客体验[6] - 暑期观光和夜游热度推动船舶新增与更新换代需求[6]
科技赋能+创新模式 乘游船观光避暑成暑期热门选择
央视网· 2025-08-26 06:51
行业需求与增长 - 水路出行成为文化旅游和避暑观光的首选方式[1] - 观光游船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20% 整体预订票量增长45%[2] - 桂林漓江景区票量预订增长近2倍 宜昌"两坝一峡"线路搜索热度增长10倍[4] 热门航线与区域表现 - 北海涠洲岛、杭州西湖、大理洱海等景区游船项目热度排名靠前[4] - 上海黄浦江游览单日最大客流量达3.1万人次[5] - 山东创新推出"跳岛游"海上旅游模式[7]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重点打造36条精品航线[4] - 全国推进智能监控系统覆盖 2100处汽车客运码头安装AI视频分析设备[5] - 黄浦江日均行驶货船超过1400艘 实施"分道分区分时"安全管控机制[5][7] 服务优化与体验提升 - 行业推动交旅融合 改善硬件设施并提升服务质量[4] - 游船提供安全提醒服务 包括海域危险预警和水母蜇伤防护[7] - 游客反馈游船安全系数高 服务信息周到全面[7]
守护汛期出游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08
汛期旅游安全管理 -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极端天气多发导致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风险显著上升,叠加暑期旅游需求旺盛、游客量持续攀升,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 - 各地及相关部门需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前研判风险隐患,强化景区日常监管,严防旅游项目"带病"运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 - 需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安全联动处置机制,切实扎牢汛期旅游安全防护网 [1] 景区安全主体责任 - 景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守护游客安全,对于漂流等刺激性较强的极限运动项目需坚守安全底线 [1] - 汛期需关闭的景区和项目要坚决及时关停,杜绝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1] - 需配足配齐安全救护岗位和人员,确保游客从入园到离园全流程安全有保障 [1] 游客安全注意事项 - 游客出游前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状况,尤其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合理规划并及时调整行程 [2] - 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和水域,谨防落水、溺水,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暑、防雷、防雨准备 [2] - 乘坐观光游船时务必按规定穿着救生衣,拒绝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船只,根据身体状况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 [2] 多方协同保障机制 - 筑牢汛期旅游安全防线需要监管部门、景区与游客形成合力,各方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