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

搜索文档
“两山”理念是破解两个“中心主义”困境的“金钥匙”
中国环境报· 2025-10-14 10:13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笔者带领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三院学生共赴"两山"理念诞生地—— 浙江余村,让高校学生实地感受"两山"理念的魅力。笔者深深体会到,余村转型实践充分证明了,"两山"理念是破解两个"中心主义"困境的"金钥匙"。 至此,余村更加坚定了走生态环境治理之路的决心,拆除违法建筑,建立集中工业区,清理溪道。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了,游客也逐渐多了,于是漂流、农家 乐等项目也发展起来,相应也带动了笋干、茶叶、土鸡等农产品销售。村民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实惠,于是自愿拿出更多的资金自发组建生态护卫 队,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之中,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命根子"。 如今的余村还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携手两乡共计24村统筹发展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还在传统的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打造新经济、新产业,使魅力 与活力更加凸显。余村经验的溢出效应开启了浙江乃至中国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万千村落正循着余村的足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成功走出了一 条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两个"中心主义"的困境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过程中曾有两个"中心主义"的争论, ...
白天夜晚都精彩 多地文旅创新各展风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9 10:03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文旅创新各展风采,不少地方探索"白天+夜晚"的旅游模式,展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 广东韶关:科技+非遗点亮山水 文旅融合多元发展 除夜间光影秀外,景区白天增设的水上陀螺、水上飞人等项目也广受欢迎。中秋之夜更创新推出"光影秀+非遗表演"专场,香火龙、炭花舞、水上火壶等非 遗项目和民俗表演的融入,让游客在领略自然奇观的同时,多维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浙江淳安:村民变"演员"白天忙农事夜间展才艺 而在浙江杭州淳安县下姜村,这个假期,由72名村民自编自导的生态水景演出成为最大亮点。一叶载着"渔樵耕读"故事的月亮船,在真实的山水幕布间缓缓 驶来,将观众带入诗意的乡村生活场景。演出将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与声光电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段相结合,同时融入打铁花、火壶、舞龙等精彩的非遗表演项 目。所有节目从编排到演出全部由村民完成。这些白天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晚上化身为舞台上的演员,不仅通过表演获得了额外收入,更在文化传承中找到 了新的自我价值。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广东丹霞山,实现了自然奇观与人文科技的完美融合。《万古丹霞》大型山水实景光影秀,成为景区夜间的最大 亮点。这场以丹霞山5 ...
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1.79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17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1.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6% [1] - 2024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75万亿元人民币 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89万亿元人民币 [5]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通过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3] - 国家体育总局强调深化体、文、商、旅多元融合 扩大消费供给并推进数字化赋能转型 [5] 新兴消费趋势 - 赛事经济通过票根经济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旅热度 成为体育产业增量拓展方式 [3] - 户外运动提供深度自然体验 滑雪/冲浪/低空运动等新兴运动激发年轻消费群体新动能 [3][5] - 区域特色项目形成消费热点:海南万宁冲浪、贵州漂流、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引发全民消费热潮 [5]
出游人次全面超过去年,《浪浪山小妖怪》再度带火山西古建
凤凰网· 2025-09-02 08:4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暑期出游人次全面超过去年同期 凸显家庭游与银发游市场活力[3] - 民航暑期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5亿人次创历史新高[3] - 境内游与出境游用户出游人次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3] - 近半数游客选择长途出游 新疆 内蒙古 云南 辽宁 宁夏等目的地增速领先[3] 交通方式与客群特征 - 国内国际航线机票价格亲民 长线游性价比高显著拉动民航客运量[3] - 约600万人首次乘坐飞机出行 主要以儿童 学生及银发族为主[3] - 10岁及以下儿童和60岁及以上银发人群同比增长明显[3] 热门目的地与主题旅游 - 平均气温不超30℃的避暑目的地订单呈双位数增长 大理 大连 威海 青岛 烟台表现突出[4] - 户外挑战和自然探索类度假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4] - 漂流项目增长显著:江西大觉山漂流订单增长超4倍 高过河漂流订单增40%[4] - 古镇古村和国风景点订单量翻倍增长 国风旅拍 夜间游园 烟花表演成热门打卡方式[4] 产品结构变化 - 纯玩团 私家团 小团游等高品质产品尤为火爆[6] - 跨省游"一家一团"数量增加近七成 拉动营收较2024年涨幅达53%[6] - 私人定制包团规模较2024年增长超两成 客单价提升25%[6] - 二线及以下目的地用户到访人次同比增长24%[7] 定制游市场细分 - 跨省游私人定制订单占比44% 宁甘青 内蒙古 云南最受欢迎[6] - 欧洲私人定制订单占比18% 平均客单价超36000元为各版块之最[7] - 粤港澳周边"点菜式"定制订单占比14%[7] - 东南亚海岛游"躺平式度假"订单占比10%[7] 文体活动带动效应 - 演唱会 展览等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大幅攀升[10]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门票开售后 场馆周边旅游搜索量环比大增超7倍[10] - 演唱会前一周上海文旅消费同比增速达13% 体育场附近酒店搜索量涨800%[10] 体育赛事旅游热潮 - "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11] - 赛事主场城市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11] - "苏超"比赛周末六个主场城市出游总人次周环比增长近19% 苏州增长超30%[11] - "村超"带动黔东南州暑期文旅增速近30% 复赛周末贵州出游人次周环比增超30%[11] 影视IP带动效应 - 《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带动南京 西安 广州出游人次呈两位数环比增长[12]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景点搜索量暴涨380%[12] - 《凡人修仙传》带动新疆那拉提景区热度近一个月上涨68%[12]
暑期旅游收官:出游人次全面超过去年,《浪浪山小妖怪》再度带火山西古建
新浪财经· 2025-09-01 08:1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暑期出游人次全面超过去年同期 凸显家庭游与银发游市场活力 [2] - 暑期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5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2] - 境内游与出境游用户人次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2] 交通出行 - 国内国际航线机票价格亲民 长线游性价比高显著拉动民航客运量 [2] - 约600万人首次乘坐飞机出行 主要以儿童学生及银发族为主 [2] - 超长假期使近半数国内游客选择长途出游 [2] 目的地表现 - 新疆内蒙古云南辽宁宁夏等目的地增速领先 [2] - 平均气温不超30℃的避暑目的地订单呈双位数增长 如大理大连威海青岛烟台 [3] - 二线及以下目的地用户到访人次同比增长24% 防城港雅安凉山等新兴目的地增速靠前 [7] 旅游产品特征 - 户外挑战和自然探索类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 露营徒步溯溪受追捧 [3] - 漂流项目增长显著 大觉山漂流订单增超4倍 高过河漂流订单增40% [3] - 古镇古村和国风景点订单量翻倍增长 如濮院古镇/赤坎古镇/乌江寨度假区 [3] 消费模式演变 - 纯玩团私家团小团游尤为火爆 家庭游客追求"小而精"体验 [6] - 跨省游"一家一团"数量增近七成 拉动营收涨幅达53% [6] - 私人定制包团规模增超两成 客单价提升25% 高端化趋势清晰 [6] 定制游市场结构 - 跨省游私人定制订单占比44% 宁甘青内蒙古云南最受欢迎 [6] - 欧洲私人定制订单占比18% 平均客单价超36000元 [6][7] - 粤港澳周边"点菜式"定制订单占比14% 东南亚海岛订单占比10% [7] 文体活动带动效应 - 演唱会展览等文体活动带动场馆周边酒店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10]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期间上海文旅消费增速达13% 体育场周边酒店搜索量涨超800% [10] - "苏超"带动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主场城市文旅预订量增超20% [11] 赛事旅游数据 - "苏超"第九轮比赛期间六主场城市出游总人次周环比增近19% 苏州增超30% [11] - "村超"带动黔东南州暑期文旅增速近30% 复赛周末贵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周环比增超30% [11] 影视IP赋能 - 《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带动南京西安广州出游人次两位数环比增长 [12] - 《浪浪山小妖怪》带火山西古建 同款景点搜索量暴涨380% [12] - 《凡人修仙传》取景地新疆那拉提景区热度上涨68% [12]
清凉消费、文化消费、研学旅行——暑期经济“热”力全开
新华网· 2025-08-26 16:35
暑期经济整体表现 - 避暑、文化、研学等多业态消费热潮席卷全国,暑期经济热力全开[1] - 全国多地高温超长待机,避暑需求激增,多样化消暑体验和消费场景释放夏日经济活力[1] - 暑期经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5] 避暑消费业态 - 浙江杭州桐庐县漂流景区通过清凉与刺激的体验吸引游客[2] 文化消费市场 - 山东淄博引导景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景区焕新并拓展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场景[3] - 淄博海岱楼打造齐风市井生活主题沉浸式体验街区,高度还原齐国风貌并配备专业角色扮演团队[3] 研学旅行市场 - 以深度体验为核心的研学游在河南持续火热,洛阳宜人坊研学营地接待深圳70余名小学生开展古都探索之旅[4] - 营地依托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搭建项目式、体验式、服务式研学课程体系,包含考古体验、壁画复原、宋代四雅等活动[4]
游玩遇暴雨 漂流秒变“泥石流” 景区该如何保障游客安全?
央视新闻· 2025-08-24 05:51
事件概述 - 河南济源漂流景区遭遇短时强降雨 雨水裹挟泥沙进入河道导致河水浑浊湍急 漂流艇被急流冲撞河岸造成险情 [1][3] - 贵州铜仁某漂流景区发生漂流艇被急流冲翻事故 一名儿童被激流卷向下游 母亲被卷入急流深处 [3][5] 景区运营管理 - 景区开漂50分钟后遭遇大雨 工作人员确认无人员伤亡但未提及预警机制 [3] - 景区作为经营主体需承担游客安全主要责任 需在接待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 [7] - 景区需密切关注强降雨等预警信息 采取关闭景区等切实措施降低风险隐患 [9] - 遇到突发风险时现场指挥人员的果断性和专业性对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9] 行业安全规范 - 漂流景区多位于山区 落差大易形成山洪 汛期降水量大需加强风险防范 [11] - 游客出行前应主动查看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提示以规避风险 [11] 应急救援案例 - 贵州景区安全员系安全绳实施救援 多名游客协同拉住安全绳合力施救 [5] - 救援点因山体陡峭苔藓密布导致难度极大 最终通过游客攀岩壁拉拽方式成功营救 [5]
户外运动专业性强 掌握应急避险知识切忌“说走就走” | 旅游安全科普
央视网· 2025-08-19 15:24
夏季户外运动安全准备 - 出发前需充分准备并掌握应急避险知识 切忌盲目行动 [1] - 选择成熟徒步路线避开未开发区域 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及轨迹 [9] - 告知家人具体路线和下撤地点及返回时间 方便失联时及时报警 [9] - 携带充足食物 手机 充电宝 急救包 保温毯和救生哨 [11] - 至少3人同行切勿独自行动 [11] 漂流活动安全规范 - 认准正规景区 检查救援设备及安全标识 拒绝野漂流 [4] - 出发前查天气避开暴雨山洪预警时段 [4] - 穿速干衣裤不穿拖鞋高跟鞋 摘除尖锐饰品 [4] - 全程规范穿戴救生衣和安全帽并系紧所有绑带 [4] - 漂流时抓紧安全绳 身体向船中央倾斜 双脚收回并拢 [4] - 禁止站立或伸手脚出船外 需顺流而行 [4] 落水应急处理 - 落水时保持镇定 依靠救生衣浮力保持漂浮 [7] - 艇上同伴可伸出划桨让落水者抓住 [7] - 若离艇较远应上岸或停留石头背水面等待救援 [7] - 避免在迎水面被其他船只撞伤 [7] 徒步专项防护措施 -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遇暴雨雷电高温预警应取消行程 [9] - 夏季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脚防蛇虫 [11] - 山区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失温 [11] - 如遇危险及时报警求助 [11]
“清凉经济”火热一夏 滑雪场、溶洞……解锁避暑新玩法
央视新闻· 2025-08-06 08:36
吉林省夏季旅游转型 - 吉林省依托22℃平均温度和45%森林覆盖率的自然优势 打造"凉资源"消费新场景[1] - 松花湖度假区实现四季运营 通过室内越野滑雪场解决"忙一季闲半年"的行业困境[1] - 创新雾凇实验室技术突破季节限制 实现特色自然景观全年展示[4][3] - 各雪场开发山地运动、露营研学等项目 形成"避暑+运动+度假+文化体验"复合型旅游消费模式[5] - 长白山景区利用天池水开发漂流、温泉等避暑休闲项目[8]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效 - 新民大街改造后首周接待游客86.43万人次 带动经济收入4.38亿元[9] - 集安市凭借83.01%森林覆盖率和22℃平均气温成为避暑热门目的地[9] 边境旅游开发 - 鸭绿江畔露天影院暑期放映超100场 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11] - 江景休闲街区涵盖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业态 暑期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13] 贵州省避暑经济 - 黄果树瀑布通过全息投影和AI建模技术打造夜间光影秀 重现《西游记》取景地[15] - 双河洞景区利用430千米溶洞群和18℃恒温优势 提供纳凉与探险结合体验[16] 青海省避暑产业数据 - 西宁市酒店在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22% 消费金额增长19.2%[17] - 城市民宿占住宿业态超60% 主打"避暑+文化"特色[17] -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79.32%森林覆盖率 依托18℃平均气温建设康养露营基地[17] - 西宁构建"城市民宿+乡村避暑房+森林露营地"体系 6月以来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19] - 全市旅游花费同比增长超20%[19]
守护汛期出游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08
汛期旅游安全管理 -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极端天气多发导致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风险显著上升,叠加暑期旅游需求旺盛、游客量持续攀升,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 - 各地及相关部门需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前研判风险隐患,强化景区日常监管,严防旅游项目"带病"运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 - 需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安全联动处置机制,切实扎牢汛期旅游安全防护网 [1] 景区安全主体责任 - 景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守护游客安全,对于漂流等刺激性较强的极限运动项目需坚守安全底线 [1] - 汛期需关闭的景区和项目要坚决及时关停,杜绝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1] - 需配足配齐安全救护岗位和人员,确保游客从入园到离园全流程安全有保障 [1] 游客安全注意事项 - 游客出游前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状况,尤其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合理规划并及时调整行程 [2] - 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和水域,谨防落水、溺水,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暑、防雷、防雨准备 [2] - 乘坐观光游船时务必按规定穿着救生衣,拒绝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船只,根据身体状况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 [2] 多方协同保障机制 - 筑牢汛期旅游安全防线需要监管部门、景区与游客形成合力,各方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