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
搜索文档
时报数说 国庆中秋假期 国内出游总花费超8000亿
证券时报· 2025-10-10 06:56
假期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达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假期主要指标如出游人数、旅游花费、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半径均创下历史新高 [1] 游客出行偏好与行为 - 45.7%的受访者选择自驾游,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 [1] - 选择高铁出游的受访者比例为17.5% [1] - 选择飞机出游的受访者比例为7.4% [1] - 游客平均出游半径为212.66公里,同比增长14.8% [1] - 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为23.04公里,同比增长24.5% [1]
2025“十一”消费报告出炉!长线游、自驾游、邮轮游全面升温→
搜狐财经· 2025-10-09 15:44
国内旅游市场趋势 - 长线游、自驾游、邮轮游呈现明显增长 [1] - 超过30%的游客选择长线游 [3] - 500公里以上长途游人群规模同比增长8.8% [3] - 200-500公里中途游人群规模同比增长7.2% [3] - 自驾游成为热门出行方式,乌兰布统、独库公路、胶东半岛等线路热度名列前茅 [3] 邮轮旅游市场 - 邮轮旅游热度飙升,出境及国内航线邮轮游客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 [5] - 60岁以上老年群体在邮轮旅游中占比超过14% [5] 出入境旅游市场 - 出入境旅游呈现双向活跃态势,入境游客规模同比增长16% [7] - 来自日韩的游客规模同比增长45% [7] - 来自美洲的游客规模同比增长38% [7] - 飞行时长5小时以下的短线出境游占整体航空出境游的92% [7] - 前往柬埔寨、越南等周边国家客流量同比增长超过28% [7]
首日,游客量、消费额双增!借助火热数据看假日文旅市场活力显现
央视网· 2025-10-02 11:34
假期首日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假期首日多地旅游市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显示行业需求旺盛 [1][2][5][9][16][19] 江苏省旅游市场 - 江苏省纳入监测的文旅单位接待游客641.77万人次,同比增长5.29% [1] - 游客消费总额达24.82亿元,同比增长4.95% [1] - 省内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超过57万人次,文创收入超过217万元 [1] 安徽省旅游市场 - 安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14.3万人次,同比增长6.3% [2] - 门票收入2255.6万元,同比增长7.2% [2] -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九华山、三河古镇等景区接待量增幅均超15% [4] - 黄山市预计假期国际航班架次同比增长14.3%,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8.3% [4] 福建省旅游市场 - 福建135家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94.68万人次,同比增长20.0% [5] - 实现门票收入1788.41万元,同比增长11.4% [5] - 福州三坊七巷景区客流量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2.6% [7] - 厦门鼓浪屿上岛客流量超4万人次,武夷山客流量达3.26万人次,假期前三天的竹筏票基本售罄 [7] 广东省旅游市场 - 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1% [8][9] - 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同比增长4.5% [9] 黑龙江省旅游市场 - 哈尔滨极地公园接待游客量突破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7% [10]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同比增长57.44% [10] - 五大连池风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36% [12] - 黑河水运旅检口岸跨境游人数明显增多,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 [13][15] 辽宁省旅游市场 - 辽宁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5.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将近16% [16] - 全省7家5A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将近2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2% [18]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市场 - 内蒙古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50.93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7.67亿元 [19] - 534家旅游景区开放迎客,自驾游成为主要方式,来自京津冀晋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占比达47% [21]
国庆假期首日热门目的地出炉!南京上榜,体验游、红色游受青睐
扬子晚报网· 2025-10-01 14:55
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客流预计超3.4亿人次,突破历史峰值 [2][4] - 假期首日途牛用户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超一倍,其中境内游出游人次环比增长超130% [4] - 自驾游需求强劲,携程租车自驾订单单均花费同比增长超20%,平均租期从去年3.7天延长至4.8天 [4] - 途牛数据显示假期首日自驾游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超三倍,跟团游及自由行出游人次环比增长均超一倍 [4] 消费趋势转变 - 旅游消费从观光进入生活,从看过走向体验,定制游销量同比增长超40% [1][6][7] - 游客拒绝千篇一律的预制菜式行程,转而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以建立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 [3][7] 热门目的地 - 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杭州、西安、南京、深圳和武汉 [3][4] -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前九名为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 [4] - 入境游热门目的地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厦门、昆明和西安 [10] 区域旅游亮点 - 省际交界城市旅游热度高,云南昭通假期首日订单增长70%,江西赣州增长57%,湖北十堰增长43% [9] - 红色旅游升温,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明园、天安门广场、鸭绿江断桥、中山陵景区等成为热门选择 [9] 出行策略与性价比 - 错峰出行性价比高,10月3-4日国内机票单程均价较10月1-2日便宜超30% [11] - 具体航线价格差异显著,如10月4日北京至青岛直飞航班最低价920元,较10月1日2140元便宜近六成 [11] - 携程联合多个热门旅游城市在假期推出累计超5000万元消费券以提升出行性价比 [11]
机构:国庆中秋假期首日自驾游热度环比增长超三倍
北京商报· 2025-10-01 13:12
整体出游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游客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 [1] - 假期首日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超一倍 [1] - 9月27日以来出游人次持续攀升并在假期首日达到峰值 [1] - 近20%的游客选择在假期前开启旅程 [1] 境内游市场表现 - 假期首日境内游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超130% [1] - 平台用户入住了国内近2000个县城的酒店 [1] - 江西景德镇因热点事件带动10月1日酒店入住量增长30% [1] 出游方式偏好 - 自驾游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增长超三倍 [1] - 跟团游及自由行用户出游人次环比前一天均增长一倍以上 [1] - 自驾游和自由行增长更为显著 [1] 出行人群结构 - 首日出行人群中家庭出行占比43%,较去年高出3个百分点 [2] - 乘坐飞机的0-12岁游客同比增幅达31% [2] - 60岁以上游客增长33% [2] - 13-18岁游客增长42% [2] 交通与目的地 - 10月1日乘坐飞机出行的游客数量达到长假期间最高峰 [1] - 平台用户入住了境外3000多个城市的酒店 [1]
读懂“聪明游”背后的消费新需求
人民日报· 2025-09-24 11:11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型“聪明游”旅行方式兴起,反映消费者旅游观念从随性出行、追逐热门景点转向精心规划、探索小众秘境的转变 [1] - “聪明游”本质是供需两端同频共振的结果,需求端追求个性化沉浸式体验,供给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回应需求 [3] - “聪明游”揭示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进入存量竞争、品质为王的新阶段 [3]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文旅市场呈现订单量、出行距离、停留时长“三增”态势,消费重点转向提升旅行品质的领域 [2] - 暑期跨城自驾订单量同比增长400%,租车订单量创历史新高,800公里以上长途订单占比超30%且同比增长近四成 [2] - 许多县域小城迎来租车自驾高峰,成为暑期市场新的增长亮点 [2] - 旅游产品预订周期显著提前,“早鸟订单”占比同比提升超30%,出行规划精细化程度提高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游客决策周期因数字技术赋能而大幅缩短,决策质量显著提升,出行更具确定性和规划性 [1] - 游客消费选择理性务实,注重性价比与体验感,愿意为高品质深度体验买单,同时精打细算 [2] - 消费者告别“走马观花”打卡式观光,追求个性化、沉浸式体验 [3] 行业供给端创新 - 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创新供给,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沉浸体验项目,苏州拓展园林夜花园,广西推出“一票游多日”优惠 [3] - 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文旅领域,构建包含天气、人流预测、实时客流、真实口碑的全景预判体系 [1] - 行业需“聪明供”,在优化体验、创新产品上苦练内功,并规范市场、提升服务以筑牢安心消费基础 [3]
2025暑期旅游品质化特征显著 退款问题投诉占比最多
新华财经· 2025-09-17 18:25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品质升级、多元出行、本地周边主导和新兴目的地崛起等特征,亲子游、自驾游、小团游、品质酒店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出境游稳步复苏 [1] - 携程数据显示亲子游人群占暑期总出行人群的35%,环比大幅增长50%,亲子家庭租车自驾订单同比2024年增长98% [1]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300公里以上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超15%,周边游和一日游搜索量均环比涨超40% [1] - 暑期跟团游订单中精品小团订单占比达40%,同比增加90% [1]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国内热门目的地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40%,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型酒店 [1] - 抖音平台暑期酒旅团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海滨游和小城游火热,多城酒旅团购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景点团购订单量环比涨超41%,销售额环比增长55% [1] 监管环境与政策动向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聚焦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领域,强化价格监测与广告审查,严查大数据杀熟和虚假促销等行为 [2] - 文旅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各地方监管部门结合本地旅游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以提升监管效能 [3] 行业挑战与消费者权益 - 在线旅游平台暴露出高额退票费、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订单退改难和霸王条款等七大典型问题 [3] - 在线旅游领域退款问题占比43.68%,移动出行领域退款问题占比29.17% [3] - 行业存在预付式消费的前置风险、退改规则的模糊地带以及数字化服务的信息茧房三重矛盾 [3] - 业内专家认为需通过平台自律、监管创新和消费者参与的三方合力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4]
守护汛期出游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08
汛期旅游安全管理 -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极端天气多发导致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风险显著上升,叠加暑期旅游需求旺盛、游客量持续攀升,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 - 各地及相关部门需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前研判风险隐患,强化景区日常监管,严防旅游项目"带病"运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 - 需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安全联动处置机制,切实扎牢汛期旅游安全防护网 [1] 景区安全主体责任 - 景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守护游客安全,对于漂流等刺激性较强的极限运动项目需坚守安全底线 [1] - 汛期需关闭的景区和项目要坚决及时关停,杜绝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1] - 需配足配齐安全救护岗位和人员,确保游客从入园到离园全流程安全有保障 [1] 游客安全注意事项 - 游客出游前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状况,尤其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合理规划并及时调整行程 [2] - 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和水域,谨防落水、溺水,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暑、防雷、防雨准备 [2] - 乘坐观光游船时务必按规定穿着救生衣,拒绝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船只,根据身体状况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 [2] 多方协同保障机制 - 筑牢汛期旅游安全防线需要监管部门、景区与游客形成合力,各方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2]
暑期游迎接品质大考
经济日报· 2025-07-13 05:56
暑期旅游市场概况 - 2025年暑期旅游热潮全面涌动,机场客流攀升、高铁人流穿梭、热门景区熙熙攘攘,形成推动夏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1] - 暑期旅游市场从单纯追求规模热度转向内涵更丰富、标准更严苛的"价值竞技"时代 [3] - 2025年暑期市场有望迎来近4年最强劲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市场更注重深度体验、情感价值、个性化和产品品质 [6] 消费主体与偏好 - 亲子家庭仍是暑期旅游市场核心主体,带动"课本游"等文化深度体验走热,"研学"与"休闲"呈现双轨并行态势 [2] - "00后"毕业生群体成为"价值消费"的新兴主力,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文化深度游成为其首选 [2] - 游客对主题深度、文化体验、情绪价值的需求显著提升 [2] 旅游产品与趋势 - 研学游、避暑游、毕业游、亲子游等传统项目与新兴的演艺游、邮轮游、自驾游等同频共振 [3] - 自驾游出行高峰将集中在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3个时段 [3] - 暑期出境游签证办理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呈现双位数增长,达到近3年峰值,国际机票均价同比下降约15% [3] - 众信旅游暑期出游人数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约70%和80%,赴欧洲旅游总人数增长约110%,北欧及英国方向增速分别为50%和75% [3] - "文博热"持续高涨,博物馆成为文化深度体验的核心场景,河南博物院开启"豫见·国宝奇妙夜"暑期延时开放活动 [5] - 旅游演艺市场热度攀升,海口市以打造"演艺之都"为目标,密集推出大型演出并配套免费接驳、酒店特惠等服务 [6] - 新兴文旅地标注重在地文化的活化与深度体验,如浙江桐乡濮院时尚古镇打造"行走的无界课堂" [6] 政策与服务保障 - 全国将推出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围绕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等热点 [4] - 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覆盖传统北方避暑地区及高原、南方清凉区域 [4] - 各地政府推出门票减免、航旅优惠、特定人群免票等政策,有效降低出游门槛 [4] - 研学旅游告别野蛮生长,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3项新标准,直击行业痛点 [7] - 科技应用提升消费体验,AI规划暑期行程渐成潮流,帮助用户量身推荐目的地、景点、住宿、美食 [7] 行业挑战与升级 - 热门景区接待压力骤增、资源供给阶段性紧张,部分"研学游""夏令营"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8] - 目的地供给和运营理念亟需升级,应通过策展式场景营造、剧场化体验空间、情绪化引导实现创意化的品质体验 [8] - 供给侧需要更加注重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情绪价值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引擎 [8]
涉及购车指标、购房贷款 北京提振消费24条来了
新华网· 2025-07-10 21:03
汽车消费 -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以更好服务家庭用车需求 [1] - 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 [1] - 在京津冀范围策划组织新能源汽车系列赛事以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 [1] 住房消费 - 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 [1] - 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1] - 支持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1] - 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 [1] 银发经济 - 鼓励养老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物业公司等提供多样化养老照护服务 [1] - 加大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力度并打造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 [1] - 规范上门助浴、陪诊助医等新业态发展并优化社区助餐配送服务 [1] - 鼓励开发适合老龄人群和备老人群的自驾游、康养游等旅游产品 [1] 政策目标 - 聚焦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关键领域以破除消费堵点、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