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券商撤销基金托管资格申请,目前仅东吴证券仍在排队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8:32
基金托管资格申请现状 - 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少数证券公司托管约80-90%公募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 - 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仅剩东吴证券一家 较2024年锐减6家 [2][3] - 2025年成功获得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仅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一家 无证券公司 [5] 历史资格获批情况 - 2020年为券商获得基金托管资格高潮期 当年10家券商获得资格 [5] - 2022年第一创业证券 东方财富证券 南京证券成功获得资格 [6] - 2024年汇丰银行(中国)及法国巴黎银行(中国)获资格批复 [7] 新规门槛提升具体内容 - 商业银行申请门槛提升至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 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升至300亿元 原标准为200亿元 [8] - 以2024年末上市券商数据统计 符合200亿元门槛券商33家 符合300亿元门槛券商仅23家 [8] - 新增监管评级要求 券商需最近三年监管评级在A类以上 [9] - 新增取消资格情形:取得许可证满2年后连续36个月月均托管规模低于50亿元 [9] 新规对行业结构影响 - 西部证券与东兴证券净资产介于200-300亿元之间 东北证券净资产191亿元 均无法满足新门槛要求 [8] - 基金托管业务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 中小机构面临托管规模维持挑战 [9] - 部分机构开展非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存在风险隐患 新规要求厘清业务边界 [10]
基金托管牌照再纳新 中小银行展业仍需做好风险托底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行业格局与市场集中度 - 银行间基金托管总规模达26.24万亿元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垄断前十[1][4] -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托管规模位居前三 分别为3.87万亿元 3.63万亿元和2.68万亿元[4] - 市场集中度维持高位 头部银行持续占据优势地位 区域性银行规模差距悬殊[1][4] 资格准入与监管要求 - 基金托管资格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 设有专门部门 完善风控制度等硬性条件[3] - 目前共48家机构获资格 其中银行21家 含3家外资银行[2] - 监管审批保持严格标准 预计不会大幅放宽审查要求[3] 中小银行发展路径 - 区域性银行需发挥地方区位优势 加大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合作力度[4] - 江苏银行以3382亿元托管规模位列区域性银行首位 但在全行业仅排第14名[4] - 需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投入 结合自身战略适度扩大规模[5] 业务价值与战略意义 - 托管资质代表机构实力获监管认可 有利于拓宽其他业务壮大自身体量[2] -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可帮助银行拓展中间收入业务并提升业务多样性[2] - 银行相比券商具有更坚实的客户基础和渠道优势[2]
年内首家,获批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20:15
重庆农商行获批基金托管资格 - 重庆农商行成为2024年首家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基金资产完整性和独立性,维护持有人权益 [2] - 基金托管业务包括安全保管财产、清算交割、净值复核、投资监督等职责 [2] - 目前全国已有37家银行获托管资格,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和5家外资行 [2] 基金托管市场格局 - 公募基金托管总资产超33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以4.48万亿元规模居首,市占率13.78% [3] - 建设银行以3.95万亿元位居第二,市占率12.15% [3] -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托管规模均超2万亿元 [3] 重庆农商行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1.51万亿元,同比增长5.13% [3] - 2024年营收282.61亿元,同比增长1.09% [3] - 归母净利润115.13亿元,同比增长5.6% [3] 行业监管政策修订 -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迎来修订 [4] - 修订背景:行业集中度高(80%-90%份额集中于少数机构)、部分机构偏离主业、"托而不管"现象突出 [4] - 修订重点:优化准入门槛、强化风险隔离、压实托管人责任、健全退出机制、允许设立专业子公司 [4][5][6] 新规主要内容 - 完善准入门槛,强化实质展业能力和合规风控能力要求 [5] - 强化风险隔离,要求申请阶段即作出聚焦主业承诺 [5] - 压实托管人责任,包括核查管理人信息、强化准入要求、明确私募基金托管规则等 [6] - 新增3种取消牌照情形(未实质展业、未持续达标、主动注销) [6] - 允许优质机构设立全资托管子公司 [6]
年内首家,获批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20:03
重庆农商行获批基金托管资格 - 重庆农商行成为2024年首家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 [1][2] - 证监会要求公司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基金资产完整性和独立性,维护持有人权益 [3] - 银行是基金托管主力军,目前37家银行获资格(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5家外资行) [3] 托管业务市场格局 - 公募基金托管总资产超33万亿元,工商银行以4.48万亿元(市占13.78%)居首,建设银行3.95万亿元(市占12.15%)次之 [3] - 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轻资本型中间收入重要来源,区域性银行加速布局,成都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在申请队列中 [3] 重庆农商行业绩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1.51万亿元,同比增长5.13%,居上市农商行前列 [4] - 2024年营收282.61亿元(同比+1.09%),归母净利润115.13亿元(同比+5.6%) [4] 基金托管监管新规修订 - 证监会4月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针对行业集中度高(80%-90%份额由全国性银行及少数券商占据)、业务边界模糊等问题 [5] - 修订重点包括:优化准入门槛(侧重展业与风控能力)、强化风险隔离、压实托管人责任(要求核查管理人信息、明确私募基金"一托到底"规则)、健全退出机制(新增3种取消牌照情形)、允许优质机构设立托管专业子公司 [6][7]
门槛大幅提升!头部机构迎利好,托管业务或洗牌
券商中国· 2025-04-08 22:20
核心观点 - 证监会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提升申请门槛、完善退出机制、压实托管人责任,标志着托管行业进入"能力竞争"时代 [1] - 新规对头部机构有利,中小机构需在合规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点,投资者将获得更透明安全的托管服务 [1] - 目前具备托管资格的机构共66家(券商30家),另有11家机构(券商7家)在申请牌照 [1] 门槛提升 - 商业银行申请托管资格的净资产门槛从200亿元提升至500亿元,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从200亿元提升至300亿元 [3] - 新增监管评级要求:申请人需连续3年商业银行分类或证券公司监管评级在2级或A类以上 [4] - 新增可持续商业模式要求:申请人需证明"最近一年总资产规模或权益类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居行业前列" [5] - 设立托管业务子公司需满足实收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母公司需满足近三年基金托管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居行业前列 [7] 退出机制 - 新增取消托管资格情形:取得许可证满2年后连续36个月月均托管资产规模低于50亿元 [11] - 新增"托管职责的终止"章节,明确退出机制及各方责任 [12] - 增加托管机构主动申请注销资格的情形 [13] 托管责任强化 - 新增独立第三方数据复核要求,强化信息数据基础 [15] - 禁止降低准入标准、承包或转委托托管业务,避免"带病托管" [15] - 新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托到底"要求 [16] - 对无法有效监督的资产需进行风险揭示,避免"托而管不了" [16] - 强化托管人报告义务,重大异常情形需当日报告 [16] 券商托管业务现状 - 中信证券2024年托管产品13890只,外包服务产品16136只 [18] - 中信建投托管及运营服务总规模9683.84亿元(同比增长15.04%),其中托管规模4676.15亿元(增长11.37%) [18] - 招商证券托管外包产品3.82万只规模3.46万亿元,私募基金托管市场份额21.72%连续11年第一,公募托管规模行业第三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