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二次元IP周边产品)
搜索文档
2025谷子经济市场前景及供需两端详细梳理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谷子经济(二次元IP周边产品)正从小众亚文化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 [1] - 行业增长由需求端(庞大的Z世代用户基础、消费观念转向情绪价值、强社交属性)与供给端(国产IP崛起、IP授权体系完善、渠道多元化)共同驱动 [1][2][3][4] - 对标日本经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精神消费需求往往逆势增长,中国谷子经济有望长期受益于这一趋势 [5][29][32] 市场定义与规模 - “谷子”是英文“goods”的音译,特指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IP的衍生周边产品,主要包括徽章、亚克力立牌、色纸、棉花娃娃等品类 [1][18] - 产品具有低单价(10-200元)、高频率的消费特征,消费者平均单次消费102元,月均购买次数从2023年的2.3次提升至2025年的2.9次 [1]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3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9% [22] - 尽管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增速在2022-2024年间持续加快,分别达到7.93%、19.27%和40.63% [23][26] 需求端驱动因素 - 用户基础庞大且消费意愿强: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较2017年增长1.37倍,其中88.71%的动漫爱好者愿意购买谷子,81.78%已付诸行动 [2][14] - 消费主力年轻化且重情绪价值:近70%的谷子消费者年龄在30岁以下,00后和05后各占28%,超过49%的受访者愿意为产品的“情绪价值”付费 [2] - 社交属性显著:超过70%的消费者会通过社交渠道分享或展示谷子,使其成为社交媒介,推动自发社交裂变 [2] - 市场渗透潜力巨大:目前消费集中在一线(55.25%)和二线(27.33%)城市,但低线城市GDP占全国比重48.06%,且预计2023-2028年年均增速达6.1%,为下沉市场提供增长空间 [3][23] 供给端优化与格局变化 - 国产IP强势崛起:2025年闲鱼平台国产谷子交易额首次反超日本谷子,国产游戏IP《恋与深空》《第五人格》登顶销量榜,国漫《非人哉》跻身前十,打破游戏IP垄断局面 [3][26] - IP授权体系完善:2024年中国授权商品零售额达1550.9亿元,较2017年实现翻倍,授权金从2019年的38.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9.9亿元,年均增速9.41%,其中卡通动漫IP授权占比近50% [4][30] - 行业探索优化运营模式:国内企业正探索借鉴日本的“制作委员会模式”,由多方联合投资IP开发,提前布局衍生品,以应对IP热度周期短的挑战 [4][33] - 销售渠道多元化:线上渠道包括综合电商、垂直平台及直播间,线下渠道加速扩张,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间,42家二次元零售品牌新增门店200余家,卡游门店数量达415家 [4][34] 国际对标与未来展望 - 日本经验表明精神消费具抗周期性: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广义动画产业市场规模仍保持4.49%的年均增长,动画衍生品市场在2023年突破7000亿日元 [5][32][34] - 中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不足4%,与日本家庭10%左右的占比相比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12][32] - 国际企业如日本万代南梦宫加大中国市场布局,开设直营门店并开放经典IP授权,这种双向交流丰富了市场品类 [5][37]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倡导理性“吃谷”
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19:30
二次元周边消费市场现状 - 二次元IP周边产品("谷子")消费成为年轻人表达热爱的主要方式,包括购买徽章、盲盒、立牌等 [1] - 消费者行为从"吃谷"(单件购买)升级至"端盒"(整箱购买盲盒),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 [1] - 市场存在冲动消费、盗版泛滥、天价炒作等风险 [1] 盲盒市场乱象 - 商家存在暗箱操作盲盒概率行为,隐藏款实际概率与宣传不符(如宣称1%但未透明公示) [1] - 案例显示中学生为抽隐藏款花费6000元购买5箱盲盒,仅获得30余个重复普通款 [1] - 部分盲盒产品未明示抽取概率,关键信息不透明 [1] 盗版及劣质产品问题 - 低价盗版福袋以"9 9元特惠"等噱头销售,实际填充劣质盗版产品,部分含毒害成分 [2] - 案例显示消费者花费50元购买福袋,收到掉漆徽章和变形立牌,商家以"随机发货"拒退款 [2] - 二手平台和微商是盗版产品主要流通渠道 [2] 限量炒作与价格泡沫 - 商家联合黄牛制造"限量绝版"焦虑,诱导高价囤货 [2] - 案例显示大学生以3000元抢购限量立牌,半年后二手价暴跌至200元,亏损超90% [2] - 宁波市消保委追踪发现部分限量周边二手价普遍腰斩 [2] 社群攀比与畸形消费 - "谷圈"社群以藏品稀有度划分圈层,宣扬"无稀有款不配混圈"价值观 [2] - 案例显示高中生为融入社群借款5000元购买高价徽章,最终因无力偿还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2]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商家公示盲盒抽中概率,禁止使用"保底""必中"等误导性话术 [3] - 消费者应认准官方防伪标识,拒绝明显低价陷阱 [3] - 平台需严打盗版链接并封禁违规商家 [3] - 建议学校引入财商教育课程,媒体持续曝光盗版产业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