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自由视角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好评中国|漫评:潮涌大湾区,全运绘同心
环球网· 2025-11-15 10:44
赛事规模与影响 - 本届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筹办的体育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运动员参赛 [2] - 赛事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全运、全运惠民"氛围,其发展红利持续惠及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 [2] - 盛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 [3] 赛事运营与基础设施 - 超过九成的比赛场馆采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2] - 赛后会全面向公众开放,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 [2] - 铁路部门加开"赛事专列",联动当地交通部门优化运力配置,确保赛事期间观众出行顺畅 [3] 科技应用与创新 - 开幕式上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惊艳亮相,赛事直播首次运用AI技术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 [2] - 智能安检系统与智慧导览设备为入场秩序与安全提供保障 [2] - 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全过程,助力运营方及时调配资源、保障赛事平稳推进 [2] 社会协同与区域融合 - 赛事描绘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生动篇章,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携手共进 [3] - 中华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呈现在世界面前 [3]
科技点亮十五运会 智能技术赛后将加速商用
上海证券报· 2025-11-14 01:55
科技应用与赛事运营 - 十五运会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实现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 [5] - 赛事期间投入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和11条保障线路,并配备约70台无人驾驶环卫车执行清扫保洁服务 [11] - 小马智行投入超百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广州多个站点之间提供服务 [2] 火炬传递与开幕式科技 - 圣火火种源自南海1522米深海处的可燃冰,创造了全球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源火”的纪录 [6] - 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火炬手,依托5G-A网络稳定奔跑约100米完成传递,是首个基于商用现网实现机器人自主奔跑与人机交互的示范案例 [7] - 开幕式上主火炬塔首次使用非真实火焰,通过电能以“科技之火”的电光水雾形式呈现,由先进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绿电驱动 [9][10] 智能安防与场馆服务 - 杰创智能投入7只AI电磁网捕巡防机器狗Pro,用于人员密集区域秩序维护和可疑物品排查 [4][11] - 广汽集团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可在巡检中主动识别人员摔倒等意外并干预,智能导盲犬、智能脑控轮椅车等产品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便利 [11] - 广电运通联合工商银行推出十五运会主题“文化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持无网无电“碰一碰支付”和AR内容体验 [12] 观赛体验与智能服务 - “赛事自由视角系统”进行多角度视频采集,AI直播相机自动识别羽毛球比赛中的“高光时刻”以满足观众体验并助力运动员复盘 [12] - 三七互娱开发的广州城市合伙人智能助手整合AI技术,提供十五运会赛事日程、场馆咨询及个性化出游方案生成服务 [12] - 优必选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在开幕式上代表粤港澳三地敲响青铜句鑃 [8] 技术落地与产业延伸 - 赛事为机器人、无人车等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有力推动其应用落地 [13] - 广汽集团的自动驾驶技术、杰创智能的安保机器人、三七互娱的AI交互系统等,均计划在赛后向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文化传播等领域延伸应用 [13]
粤港澳三地赛区准备就绪 十五运会今日开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09 09:25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本届全运会设竞技比赛项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 [1] - 竞技比赛项目共有14252名运动员、8491名代表团官员、6565名技术官员参与决赛阶段比赛,3235名注册记者参与报道 [1] - 香港派出超过600名运动员及约270名随队工作人员,出战28个竞赛项目,总人数超过1800人,创下自1997年参与全运会以来的新高,比上届增加近四倍 [3] - 澳门赛区提供超过35万张门票,部分热门赛事场次门票已售罄 [3] 绿色低碳办赛 - 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不新建运动员村 [1] - 多数场馆引入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等提效减碳技术,建成高星级绿色场馆、近零碳场馆和零碳场馆 [1] - 广东赛区场馆改造产生碳排放约13.25万吨,预计占本届赛事总碳排放17%,显著低于各类大型运动会30%—50%的水平 [2] - 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整个全运会碳排放量预计降至75万—80万吨 [2] 科技应用与创新 - 赛事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实现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 [4] - 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赛事场馆的仿真管理,增强人流分析和目标查找能力 [4] - 北斗+5GA通感融合高精度定位、场馆流量智能分发系统等为场馆内的高并发高流量提供无线通信保障 [4] - 赛事自由视角系统对球类比赛进行多角度视频采集,实现沉浸式观赛和互动 [4] 赛事亮点与文化推广 - 全运圣火源自南海1522米深海的可燃冰,创造了全球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源火的纪录 [5] - 火炬在穗深港澳四城同传,伴随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以科技感形式完成传递 [5] - 广东设计推出23条城市特色旅游线路,涵盖广府文化、潮汕美食等主题,并精选60个代表性夜间文旅消费场景 [5]
前沿技术让十五运会尽显“科技范儿”
科技日报· 2025-11-09 09:11
赛事科技应用 - 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用于提升办赛水平、参赛体验和观赛效果[1] -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赛事场馆仿真管理,增强人流分析和目标查找能力,对人员流动和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测[1] - 应用北斗+5G通感融合高精度定位、场馆流量智能分发系统等新产品为高并发高流量提供无线通信保障[1] - 采用赛事自由视角系统进行多角度视频采集,实现沉浸式观赛和互动,并提供全场景无人驾驶汽车服务[1] - 全国首创文化AR数字钱包,支持岭南文化AR体验和粤港澳跨境支付[1] - 火炬传递采用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等科技形式,并在深海1522米处采集可燃冰作为圣火源火[2] 绿色低碳实践 - 广东赛区90%以上场馆利用现有场馆维修改造提升,不新建运动员村[2] - 场馆结合岭南建筑特点,引入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等提效减碳技术[2] - 建成一批高星级绿色场馆、近零碳场馆和零碳场馆,场馆改造产生碳排放约13.25万吨,预计占赛事总碳排放17%[2] - 场馆碳排放水平显著低于各类大型运动会30%至50%的水平[2] 开幕式创新亮点 - 开幕式践行简约办赛要求,近两万平方米舞台未设置地面机械装置[3] - 运用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让传统文化更时尚,如醒狮表演与VR技术交互,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3] - 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体验龙舟竞渡场景,结合花城定位呈现科技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3]
广东省委常委王曦答每经问:十五运会通过AI技术应用和赛事自由视角系统等提供沉浸式观赛体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22:24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11月21日在深圳闭幕 [1] - 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走进香港、澳门 [4] - 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 [5] 科技应用亮点 - 首创云上全运村,通过AI技术和自由视角系统实现沉浸式观赛,支持自由角度观赛、球员跟踪、运动分析等功能 [1][2] - 开闭幕式运用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数字技术,设置智慧无障碍看台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 [2] - 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疏导方案 [2] - VR技术让观众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获取赛事信息 [2] - 智能化追光跑道帮助运动员调整状态,羽毛球AI直播相机可智能识别高光时刻 [2] 赛事保障 - 停车场光储充放微电网可在10~15分钟内为电车快速充电 [2] - 基于北斗卫星实现跨境无感通关,气象预报每12分钟更新一次 [2] - 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6次无间断通关,运动员可以40公里以上时速通过港珠澳大桥 [6] 媒体服务 - AI拍摄眼镜帮助记者实现360度全景记录和多视角切换 [3] - 数字人志愿者为记者提供赛况信息和出行咨询 [3] - 智能咖啡机器人可在60秒内制作咖啡并完成全运会主题拉花 [3] 跨境参赛与观赛 - 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3000人 [6] - 组委会争取内地居民赴港签注便利措施,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7] - 赛事安排优先考虑港澳市民喜好,击剑、橄榄球等项目安排在港澳赛区 [6] 大湾区协同发展 - 赛事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体育交流、人民交往和经济协同 [7] - 港澳协调机制密切,体现"粤港澳路路通、大湾区一家亲"理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