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
搜索文档
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转变为“科创胜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1-22 08:34
场景是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载体,也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市场资源。近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旨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转变为"科创胜景"。 14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居世界第一的研发人员总量,两者在应用场景的"催化"下,正在培育和 释放新的增长动能:无人驾驶汽车加速落地,无人机穿梭送外卖,医疗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层出不穷 的创新应用,不断拓宽产业的边界,重塑消费的内涵。 成功的场景是多技术融合的"协奏曲"。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就是5G、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云计 算等技术集群的综合体现。这种解决系统性问题的过程,会促进技术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创新,并驱动数 据、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以全新的方式组合配置。 将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在技术层面,以场景需求倒逼芯片、工业软件 等"卡脖子"环节的自主创新;在数据层面,加快建立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让数 据要素在阳光下充分涌流;在制度层面,大力推行"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为新生事物预留 ...
“赛时秀科技,赛后留产业”,“体育+”赋能区域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1-21 22:34
市场开发与财务表现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市场开发总收入达18.4亿元人民币,涵盖赞助、捐赠、特许经营和门票[1] 科技应用与产业融合 - 赛事开辟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的L4级无人驾驶专线,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和全栈自研软件算法,具备国际成本竞争力[2] - 通过5G-A、AI数字人、云渲染等技术打造支持万人并发的3D虚拟空间,累计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实现“体育+元宇宙”跨界创新[2] - 闭幕式成为高科技秀场,汇聚“液态画布”、裸眼3D、智能穿戴、5G云控、无人驾驶等最新科技产品[2] - “赛时秀科技,赛后留产业”模式推动“科技+体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新引擎和区域协同新纽带[3] 文旅消费与区域经济 - 赛事期间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等主要承办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深圳作为闭幕式举办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8.4%[3] - “赛事+交通+酒店+景区”全流程服务将观赛流量有效引导至文旅、餐饮、零售等消费领域[3] - 十五运会期间汕头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30%,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佛山位列民宿预订量前列[4] - 特定赛事期间深圳大运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部分酒店热门房型售罄[4] - 东莞策划“跟着十五运游东莞”系列活动,推出6条旅游线路,持观赛通行证可免费游览10个景区,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留量[5]
科技为全运会注入“智慧活力” 体育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央视网· 2025-11-13 17:56
体育产业增长动能 - 体育产业迸发强劲增长动能,科技以全方位、深层次的渗透力成为驱动竞技体育突破升级的核心支撑[1] - 群众体育热情持续升温催生海量需求,顶级赛事技术革新助力产业升级,双重力量叠加推动行业迈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8] 科技创新与应用 - 国产化“超视角”赛事信号直播系统在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转播中正式亮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3] - 广州为保障交通开通多条大赛专线“无人驾驶汽车”,投入19辆自动驾驶小巴,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路串联场馆与地铁站[5] - AI智能器械普及,智能网球发球机融入动作捕捉技术,可采集球员击球数据并进行后台分析[6] - 广州专为大型活动研发多款新型智能急救车投入赛事安全保障使用[3] 体育器械产业规模 - 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十年间增长34%[10] - 行业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10] - 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10]
视频丨运动有了新体验!智能科技为体育带来这些改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3 08:49
赛事科技应用 - 国产化“超视角”赛事信号直播系统在全运会篮球、羽毛球等热门项目转播中正式亮相 [4] - 广州为赛事安全保障投入多款新型智能急救车 并配备可视化智慧调度系统实现秒级联动 [4][6] - 全运会期间广州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路 投入19辆自动驾驶小巴以快速疏导交通 [7] 智能健身消费 - AI智能器械在民间体育锻炼中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网球发球机具备动作捕捉和击球数据分析功能 [8][13] - 深圳市AI智能设备采购占比已达35% 其年增速达到40%左右 [15] - 智能网球馆等场所成为职场白领的新型解压方式 满足下班后锻炼放松的需求 [9][11] 体育器械产业 - 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 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 十年间增长34% [18] - 行业涌现8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 并累计培育1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8] - 中国体育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及技术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 企业出海在未来全球市场中有强大竞争能力 [20]
前沿技术让十五运会尽显“科技范儿”
科技日报· 2025-11-09 09:11
赛事科技应用 - 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用于提升办赛水平、参赛体验和观赛效果[1] -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赛事场馆仿真管理,增强人流分析和目标查找能力,对人员流动和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测[1] - 应用北斗+5G通感融合高精度定位、场馆流量智能分发系统等新产品为高并发高流量提供无线通信保障[1] - 采用赛事自由视角系统进行多角度视频采集,实现沉浸式观赛和互动,并提供全场景无人驾驶汽车服务[1] - 全国首创文化AR数字钱包,支持岭南文化AR体验和粤港澳跨境支付[1] - 火炬传递采用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等科技形式,并在深海1522米处采集可燃冰作为圣火源火[2] 绿色低碳实践 - 广东赛区90%以上场馆利用现有场馆维修改造提升,不新建运动员村[2] - 场馆结合岭南建筑特点,引入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等提效减碳技术[2] - 建成一批高星级绿色场馆、近零碳场馆和零碳场馆,场馆改造产生碳排放约13.25万吨,预计占赛事总碳排放17%[2] - 场馆碳排放水平显著低于各类大型运动会30%至50%的水平[2] 开幕式创新亮点 - 开幕式践行简约办赛要求,近两万平方米舞台未设置地面机械装置[3] - 运用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让传统文化更时尚,如醒狮表演与VR技术交互,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3] - 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体验龙舟竞渡场景,结合花城定位呈现科技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3]
新华鲜报丨向“新”发力!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重要部署来了
经济网· 2025-11-08 09:1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旨在将应用场景转化为科创胜景,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1] - 政策目标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1][3] 场景的战略重要性 - 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关键牵引作用 [3] - 技术的种子依赖应用场景这一关键养分,才能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3] 实施的优势与基础 - 优势在于14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以及居世界第一的研发人员总量 [4] - 当前已涌现无人驾驶汽车加速落地、无人机送外卖、医疗机器人上手术台等创新应用,不断拓宽产业边界和重塑消费内涵 [4] - 进博会等平台展示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现实场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5] 政策部署的重点领域 - 聚焦5大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包括新领域新赛道、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行业领域应用、社会治理服务及民生领域 [6] - 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等领域探索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应用场景 [6] - 具体部署包括建设清洁能源车辆运输走廊,创新健康咨询、远程医疗等医疗应用场景 [6] 解决痛点与保障措施 - 针对开放场景不足、技术推广受限等难点,提出开放地方综合性特色场景 [6] - 要求更好发挥国家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并增强公共数据供给服务保障 [6]
21社论丨十五运会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8 09:11
十五运会作为科技应用平台 - 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 更是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成为观察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键契机 [1] - 大湾区是唯一同时具备机电技术与人工智能完整生态的区域 在发展具身智能 AI终端等产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1] - 与欧美偏重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不同 大湾区AI产业生态更强调"重应用 重制造" 注重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1] 火炬传递与场馆运营的智能化 - 火炬传递中创新引入无人驾驶车辆与人形机器人 其中乐聚机器人"夸父"完成了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独立执行的火炬传递 [2] - 赛事场馆中 无人清洁与物资配送机器人承担主要作业 智能机器狗负责自主巡逻与安防管控 融合AI识别与具身智能等技术 [2] - 构建了由AI数字人志愿者 智能咖啡机器人等组成的立体服务网络 并借助"元宇宙云上全运村"打造沉浸式虚拟赛事空间 [2] 人工智能在残特奥会的人文与交通应用 - 残特奥会部署无障碍导航手语机器人 六足导盲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提供AI实时语音转文字与手语翻译服务 彰显科技人文关怀 [3] - 交通服务方面 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将首次投入实景运营 构建赛事"空中交通走廊" [3] - 小马智行 广汽如祺等企业提供了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 并配备大型停车场柔性智能充电系统以保障运营 [3] AI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赋能 - AI技术成为提升运动表现的"智慧教练" 通过高精度技术诊断系统 光学观测与技战术分析系统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 - 在射击 射箭 帆船等需精准观测的项目中 AI技术成为制胜的关键支持 [3] - 运动员生理状态无感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有助于提升竞技水平并保障运动员健康 [3]
两岸青年合作共创短视频 互学互鉴促交流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22:49
活动概况 - 第十一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暨创作盲盒行动开营仪式于11月7日在武汉举行 [1] - 两岸60余名青年参与活动,并以抽盲盒形式分成三队 [1] - 活动围绕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三条主线开展体验性拍摄与视频共创 [1] 活动内容与进程 - 创作盲盒行动为期两天,从内容策划、拍摄、剪辑到效果处理均由两岸青年合作完成 [1] - 三组队员根据各自主题,分赴老字号品牌眼镜店、老汉口茶厂、老武汉藕汤餐馆、“里份”建筑群咸安坊、机器人研发中心、无人驾驶汽车基地等地取景 [1] - 颁奖典礼将于11月9日举行,两岸青年将在典礼上分享共创心得并展示合创视频 [3] 合作成果与交流 - 台湾青年杨士贤记录与大陆学生同乘无人驾驶汽车的经历,并体验了按摩、语言交互、白噪音氛围感营造等功能 [3] - 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尚震震表示,台湾学生美学功底深厚,在运镜设计的韵律感、场景构造的氛围感上巧思不断 [3] - 大陆学生擅长把控拍摄节奏、优化内容逻辑,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互学互鉴,不断碰撞出新灵感 [3]
沙特,正在蜕变!
环球时报· 2025-11-05 22:28
沙特“2030愿景”经济转型 - 沙特自2016年启动“2030愿景”转型计划,核心使命是减少对石油依赖、推动经济社会多元化,包含96项具体目标[4] - 截至2025年,沙特已引入约660家国际公司的区域总部,超出原定500家的目标[7] - 沙特私营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为47%,尚未达到“2030愿景”规划目标[11] 中沙经济与技术合作 - 中国企业在沙特“新未来城”项目中应用实时3D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高精度实景呈现,并针对当地高温环境优化建筑设计[5] - 中国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沙特智慧园区进行测试,车辆通过传感器与智慧城市系统实现数据互通[7] - 中国伊利冰激凌系列产品通过本地合作运营商进入沙特利雅得、吉达、达曼等核心城市的3000余家销售点[5] 沙特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 - 沙特政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提供创业补贴、研发资金及国际企业合作机会[8] - 沙特正大力发展智慧城市,计划将无人驾驶等测试项目推广至利雅得、达曼等城市[7] - 沙特通过举办电竞世界杯、203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及全球供应链论坛等国际活动,重塑国家形象并提升全球枢纽地位[8] 沙特女性劳动力参与度提升 - 到2024年,沙特适龄女性劳动参与率达37%,为该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9] - 沙特启动支持女性参与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的优质计划,不少女性担任研究人员、项目经理等职位[9] - 沙特2017年起允许女性驾车,2018年允许进入体育场观赛,2019年修改护照法允许成年女性无需男性监护人同意即可出国旅行[9] 沙特文化旅游与传统产业 - 吉达古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去年接待游客超250万人次,沙特正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产业结合[11] - 传统手工艺人面临年轻一代不愿继承技艺的挑战,如铜器作坊因“赚得少、耗时长”而难以传承[11] - 非石油产业目前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高科技产业占比较低,部门协调效率有待提升[11]
从深海取火到低空传焰 十五运火炬背后的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15
火炬传递的科技创新 - 火炬传递过程融入多项科技元素,包括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火炬手、无人驾驶汽车转场以及低空飞行器跨域运输 [4][5] - 本次火炬传递实现三大创新:全运会史上首次使用智能机器人传火、首次使用低空飞行器传递、首次用无人驾驶汽车完成转场 [5] - 参与火炬传递的科创企业经过严格筛选,标准包括行业领先地位、技术创新性及安全保障能力 [6] 支撑科技创新的企业与产品 - 火炬传递中的科技设备均来自广东本土头部企业,如乐聚机器人提供人形机器人、广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并由小马智行提供技术支持、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执飞低空飞行器 [5][6] - 广州站火炬手中科技工作者占比约28%,超过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的20%,末棒火炬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入选是对其在科技领域投入的肯定 [5] 广东的创新能力基础 - 广东省创新能力持续领跑全国,预计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6%左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6] - 广东省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均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7万家 [6] 深海采火技术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自南海1522米深海的可燃冰,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完成可燃冰采集、输送与引燃等关键操作 [1][8] - 此次深海采火是首次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绿色“源火”,彰显了广东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实力 [8] 海洋科技产业发展 - 广东将“向海图强”战略与科技创新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8] - 广东在深海探测、深海机器人、深海工程装备等领域形成产业链雏形,涌现出如“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海基二号”、“探索6000”自主潜水器等海洋重器 [9] 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意义 - 体育盛事对科技设备的高要求能倒逼技术升级并推动产业发展,同时激发企业开发更多创新产品,促进“科技+体育”、“科技+文化”的融合 [10] - 火炬传递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科技成果,展示了科技创新如“火”与实体经济如“炬”的结合,预示未来科技产品将更深入地改变人类生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