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惠民
搜索文档
全运惠民 深入人心(赛场观潮)
人民日报· 2025-11-17 06:31
赛事规模与群众参与 - 线上马拉松活动累计里程超过300万公里 [1] - 群众赛事项目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 [2] -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最大81岁最小8岁 [2] 场馆建设与城市发展 - 深圳上线全市90%以上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1] - 广东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改造为无界体育公园,广东奥体中心打造开放式全民健身空间 [1] - 通过办赛提升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1] 产业融合与社会效益 - 赛事推动“体育+岭南文化”,成为凝聚大湾区建设的纽带 [2] - 借助“体育+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实现出圈出彩 [2] - “体育+科技”为更多创新产品提供落地场景 [2]
漫评:潮涌大湾区,全运绘同心
环球网· 2025-11-15 11:04
赛事规模与组织 - 本届全运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运动员参赛 [2] - 超过90%的比赛场馆采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未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2] - 赛事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 [2] 科技应用与创新 - 开幕式上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惊艳亮相 [2] - 赛事直播首次运用AI技术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以提升观赛体验 [2] - 智能安检系统与智慧导览设备保障入场秩序与安全 [2] - 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全过程,助力资源调配 [2] 社会协同与区域发展 - 铁路部门加开"赛事专列",联动当地交通部门优化运力配置 [3] - 赛事描绘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生动篇章 [3] - 盛会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 [3]
好评中国|漫评:潮涌大湾区,全运绘同心
环球网· 2025-11-15 10:44
赛事规模与影响 - 本届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筹办的体育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运动员参赛 [2] - 赛事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全运、全运惠民"氛围,其发展红利持续惠及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 [2] - 盛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 [3] 赛事运营与基础设施 - 超过九成的比赛场馆采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2] - 赛后会全面向公众开放,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 [2] - 铁路部门加开"赛事专列",联动当地交通部门优化运力配置,确保赛事期间观众出行顺畅 [3] 科技应用与创新 - 开幕式上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惊艳亮相,赛事直播首次运用AI技术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 [2] - 智能安检系统与智慧导览设备为入场秩序与安全提供保障 [2] - 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全过程,助力运营方及时调配资源、保障赛事平稳推进 [2] 社会协同与区域融合 - 赛事描绘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生动篇章,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携手共进 [3] - 中华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呈现在世界面前 [3]
全运会群众赛事决赛预计超3000场
人民日报· 2025-11-13 06:19
赛事规模与进程 - 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分比赛类和展演类两类 [1] - 群众赛事预赛已全部结束,共举办赛事6819场,超过1.6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1] - 群众赛事决赛预计超过3000场,参赛运动员达1.1万人 [1] - 群众赛事决赛已完成20个大项148个小项,舞龙舞狮、网球以及篮球项目三人制篮球等小项决赛即将开赛 [1] 参与人群与特色 - 群众赛事运动员覆盖学生、工人、农牧民、教师、医生、护士、警察、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退休人员等人群,包括近20个民族,参赛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8岁 [1] - 各地共举办"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7.1万场,吸引了超百万人次参与 [1] - 群众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例如定向项目决赛设置在广东茂名的荔枝园中,自由式轮滑预赛在上海南京路上举行 [1]
全运会|一图看懂第十五届全运会
新华网· 2025-11-09 10:19
赛事基本信息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 [1] - 会徽设计理念为“融”与“荣”,图案由代表粤港澳三地的木棉、紫荆、莲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 [2][3][4] - 主题口号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 [2] - 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两个吉祥物分别取名喜洋洋、乐融融 [11][13] 项目与场馆分布 - 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的原则,香港承办39个小项,澳门承办14个小项,广东承办366个小项 [15] - 香港设有7个竞技体育比赛场馆和1个群众赛事活动比赛场馆,澳门设有6个和1个,广东设有75个和48个 [15] - 群众赛事活动中,香港和澳门承办2个大项14个小项,广东赛区承办21个大项152个小项 [16][17] - 赛事项目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19个城市分布 [21] 赛事亮点与特色 - 超90%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不搞重复建设,不新建大型场馆,不新建“全运村”,有效降低办赛成本 [18] - 通过智能通关保证跨境参赛观赛顺畅高效,例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可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享受无感通关体验 [22][23] - 在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上增设青年组,以夯实青少年人才基础 [26][28] - 鼓励群众赛事活动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例如茂名定向比赛联动“520荔枝节”,佛山打造太极拳、舞龙舞狮和龙舟项目 [27] - 设置武术项目,以传承中华武术的独特精神和深厚底蕴 [29][31] 开幕式亮点 - 开幕式在广州举行,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包括“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 [32] - 开幕式巧妙融入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标志性元素 [32] - 突出“体育+艺术+科技”的创新思路,具有四大特点:突出“家国情怀”、突出“湾区魅力”、突出“体育之美”、突出“科技之光” [34][35][37][38] - 粤港澳三地将同步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及表演将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一国两制”实践成果 [36] - 将运用裸眼3D、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37] 奖牌与火炬设计 - 竞技体育项目奖牌一面为会徽及牡丹花图案,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依托祖国蓬勃发展;另一面为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手举火炬及浪涛造型的数字“15” [6][7] - 群众赛事活动奖牌重232克,一面刻有会徽和运动会名称,另一面是吉祥物浮雕及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9][10]
湾区同心 共赴全运之约
人民日报· 2025-08-03 14:45
赛事筹备与场馆改造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举办,发布礼仪服装、颁奖音乐、奖牌及火炬 [1] - 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90%以上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竞赛场馆改造已全面收官 [3] - 天河体育中心改造新增941米专业跑道和700米风雨跑道,打造"无界体育公园" [3] - 广东奥体中心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AR智能导航等技术,场馆建筑本体节能率达20%、降碳率达45% [4] - 深圳赛区场馆部署1707个无线网络接入点,实现智慧化监测和温湿度自动调节 [4] 赛事规模与群众参与 - 竞技体育比赛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5] - 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预计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上百万人参与预赛 [5] - 粤港澳三地开展"全运100全民共创百万公里大挑战"等大众体育活动 [4][5] - 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等场馆赛后将以"免费+低收费"模式向市民开放 [5] 湾区融合与跨境协作 - 赛事覆盖粤港澳三地19个城市,创全运会承办城市最多纪录 [7] - 预计内地赴港澳参赛人员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3000人 [7] - 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通关模式,横琴口岸设"免出示证件"通道 [8] - 会徽融合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元素,火炬设计体现"交流融合"理念 [8] - 香港将承办8个竞赛项目及1项群众赛事,澳门推动"赛场即景点"融合模式 [9] 城市提升与文旅结合 - 广东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 [6] - 梅州设计"观赛+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赛事场馆与"梅江八景" [5] - 云浮打造9个曲棍球石艺雕塑地标性景观片区 [6] - 澳门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发售吉祥物主题商品 [9]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1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 [1] - 竞体比赛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57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 - 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 筹办理念与设施 - 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 [1] - 90%以上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不新建大型场馆和"全运村",降低办赛成本 [1] - 火炬传递路线贯穿粤港澳三地,开闭幕式融合岭南特色、港澳特色与体育文化 [1] 赛事组织与跨境协作 - 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 [2] - 竞赛场馆改造全面收官,68场测试赛已完成过半,群众赛事预赛参与人数超百万 [2] - 采用智能通关技术,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实现无感通关,内地赴港澳参赛人员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3000人 [2] 区域合作与战略意义 - 香港回归后首次与广东、澳门共同承办全运会,体现国家对香港的信任,深化大湾区体育合作 [3] - 赛事增强香港年轻人对国家发展和大湾区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3] - 澳门通过赛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三地在跨境赛事、通关、竞赛组织等领域紧密协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