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岛火锅

搜索文档
「港股IPO观察」“捂紧钱包时代”的餐饮IPO:巴奴赴港赶考,如何说服资本押注高端
华夏时报· 2025-06-17 21:55
巴奴毛肚火锅上市及经营情况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全国39个城市拥有145家直营门店,2024年营收突破23亿元[2] - 2022-2024年营收从14.33亿元增长至23.07亿元,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达7.09亿元[3] - 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增至1.23亿元但增速放缓,经调整净利润2022-2024年分别为4145.5万元、1.43亿元、1.96亿元[3] 同店销售额及客单价变化 - 2024年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14.8%,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下降8.4%、9.1%[3] - 2023年同店销售额增长22.6%得益于疫情后客流恢复,2024年下降9.9%因客单价从150元降至142元[4] - 2022-2025年3月一线城市客单价从183元降至159元,二线从150元降至138元,三线从126元降至119元[8] 门店扩张及区域分布 - 2022-2025年3月新开门店分别为11、25、35及3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且经营利润率高于一线城市[4][5] - 河南区域拥有53家门店,全国其他地区92家门店[4] 行业上市趋势分析 - 餐饮行业经历两波港股上市潮,2021-2022年绿茶餐厅等品牌递表,2023年后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小菜园等相继上市[6] - 上市目的包括募集资本扩张规模、争夺存量市场、提升抗周期能力,港股因门槛低成为消费企业首选[7] - 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市值超千亿港元,当前市值约2000亿港元[6] 消费环境变化及战略调整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导致行业客单价普遍下滑,海底捞客单价从104.9元降至97.5元,湊湊从142.3元降至123.5元[8] - 公司计划通过广告投放强化高端品牌形象,同时曾推出平价子品牌"超岛"但因食品安全问题于2024年关闭所有门店[9][10] - 分析师建议采用子母品牌模式应对市场分化,需通过食材、服务创新维持高端定位的可持续性[10][11]
巴奴赴港IPO,紧跟海底捞
金融界· 2025-06-17 18:12
IPO与股权结构 - 公司递交香港联交所招股书,门店数量145家,2024年收入23.1亿元,盈利1.23亿元 [1] - 创始人杜中兵及其配偶通过控股公司合计控制83.38%投票权,其他股东包括卿永和Gao Defu [3] - 创始人表示上市是企业接受多方挑战的必经之路,强调长期生存能力而非短期资本追求 [4] 财务与运营数据 - 门店数量从2022年83家增至2025年3月145家,年均增速超30%,河南以外门店占比63%,二线及以下城市占比78.6% [4] - 2022-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6.9%,2025年Q1达7.1亿元(同比+25.7%),净利率从亏损提升至5.3%,经调整净利率达8.5% [4][5] - 经营现金流2024年为4.95亿元,支撑扩张资本开支 [6] - 客单价从2022年147元降至2025年Q1的138元,一线城市降幅显著(183元→159元),但顾客总量从984.7万增至1682.7万人 [7] 市场表现与竞争策略 - 翻台率从3.0提升至2025年Q1的3.7,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更优(2.8→3.7) [8] - 同店销售额2023年增长22.6%,2024年下降9.9%(客单价下调所致),2025年Q1回升2.1%靠翻台率提升抵消降价影响 [8] - 在中国火锅市场排名第三(份额0.4%),中高端细分市场排名第一(份额3.1%) [11] - 早期模仿海底捞服务模式,后转向"产品主义"差异化竞争,主打毛肚和菌汤 [11] 供应链与扩张计划 - 构建5家中央厨房和1家底料加工厂,覆盖14个省及直辖市,支撑食材稳定供应 [12] - 计划2026-2028年新增177家门店,2028年总数超210家 [13] - 与海底捞对比:2024年海底捞营收427.55亿元(+3.1%),门店1368家,翻台率4.1次,客单价97.5元 [13] 行业观点与挑战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短期受关注但长期成长性存疑,差异化优势不足 [2][4] - 分析师指出单价下降符合宏观经济趋势,IPO需关注供应链完整度与服务体系升级 [8][14] - 2023年副品牌"超岛火锅"假羊肉事件赔付835.4万元,管理层回应称与主品牌运营体系分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