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巴奴毛肚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巴奴火锅叩关港交所:争议言论与高端困境下的IPO突围战
36氪· 2025-06-26 23:1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重庆巴奴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同年创立巴奴品牌,8年内门店数量突破百家[2] - 2013年公司拥有15家直营门店和90余家加盟门店,同年创始人决定全面转向直营模式导致核心团队解体[2][4] - 2018年进入北京市场,2019年拓展至上海,2021-2022年相继进入深圳、广州,目前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4]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144家直营门店,其中一线城市30家,二线城市81家,三线及以下城市33家[11] 商业模式与战略 - 早期采用"直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2013年后全面转向直营以强化品质控制[2][4] - 定位人均120元以上的品质火锅市场,2024年该细分市场份额达3.1%,但整体火锅市场份额仅0.4%[9] - 通过SKU缩减战略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十二大护法"核心产品系列[4] - 实施"三翻"理论,即翻台率达3次时可实现8%-10%利润率,2025年Q1翻台率提升至3.7次/天[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2023-2025Q1增速分别为47.38%、9.23%、25.7%[10]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19万元、1.02亿元、1.23亿元,2024年净利率5.3%[14] - 2024年末总资产17.86亿元,总负债10.73亿元,资产负债率60.08%,较年初下降31.31个百分点[10] - 2024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61亿元,较期初减少67.48%[11] 产品与供应链 - 主打"毛肚+菌汤"产品组合,率先推出绿色毛肚概念并使用木瓜蛋白酶处理技术[6] - 投入3年时间构建鲜笋供应链,实现365天供应[6] - 目前仅5个中央厨房,供应链存在短板导致采购成本高于规模化竞争对手[11] - 2023年子品牌超岛火锅因羊肉掺假事件被罚并赔偿消费者835万元[16] 市场定位与挑战 - 2022-2025Q1人均客单价维持在138-150元区间,显著高于海底捞2024年的97.5元[6][8] - 面临餐饮消费降级趋势,2024年客单价同比下降5.33%,2025Q1同比降2.81%[8] - 78.6%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9] - 创始人争议言论及食品安全事件削弱"高端品质"公信力[1][9][16] 扩张计划 - 计划2027年前新增150家直营门店,超过现有总数[1] - 2025年计划新开40家门店,但截至Q1门店数量仍为144家[10][11] - 新增门店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面临客流量增长限制[11] 行业对比 - 2024年火锅行业注销企业达3.4万家,头部品牌海底捞、呷哺呷哺均出现亏损[18] - 海底捞主动降低客单价,从2024年97.5元降至2025年82.3元,接近2017年水平[8] - 太二酸菜鱼客单价跌至69元,怂火锅人均消费从150元降至109元,反映行业普遍消费降级[8]
比海底捞要贵45%,上市前突击分红的巴奴要IPO了
新浪财经· 2025-06-26 16:58
公司概况 - 巴奴火锅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杜中兵在河南安阳开设第一家门店,2009年进入郑州市场,2012年进军华东市场并确立"毛肚+菌汤"为核心特色 [4][5] - 公司2024年收入达23.07亿元,占据中国品质火锅市场3.1%份额,成为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 [5][10] - 品牌定位高端,2024年人均消费142元,比行业第一品牌高出45.64%,被称为"火锅界的爱马仕" [1][6] 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1.02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87%),但销售净利率5.33%低于海底捞的10.99% [10]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25.68%至7.09亿元,净利润增长57.48%至5516.2万元 [14] - 2025年1月突击分红7000万元,其中83.38%流向实控人杜中兵家族 [3][15][16] 运营数据 - 门店数量从2023年86家增至2024年111家(+29.07%),2025Q1快速扩张至144家(+29.73%) [14] - 单店效能下滑:2024年单店日均客流量下降6.53%,日均销售额下降11.88% [11] - 客单价持续走低:从2022年147元降至2024年142元,2025Q1进一步降至138元,一线城市客单价从183元降至159元 [14] 市场定位与战略 - 主打品质火锅市场(人均消费>120元),通过差异化食材(毛肚)和高客单价形成竞争壁垒 [5][14] - IPO募资主要用于拓店计划:2025-2027年拟新增40/50/60家直营店,单店投资上限500万元 [14] - 供应链优化是另一募资重点,支撑其"食材主义"战略 [3] 行业对比 - 直接对标海底捞(2024年人均97.5元),但客单价高出45% [6][8][9] - 采用直营模式(与海底捞相同),但门店规模仅为海底捞的1/10量级 [14]
从湖南到河南,新消费顶流易主?
创业邦· 2025-06-24 17:52
河南新消费品牌崛起 - 河南品牌如蜜雪冰城、巴奴火锅、锅圈食汇、卫龙、好想你等正成为新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湖南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4]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雄踞全球茶饮之首,海外门店数量是茶颜悦色的近7倍 [11] - 巴奴火锅直营网络覆盖全国39个城市,门店数从2021年末的83家跃升至145家,增长率达74.7%,2024年营收23.07亿元,净利润1.23亿元 [13] 湖南品牌发展现状 - 文和友异地扩张屡屡折戟,广州门店不再续租,深圳门店大量空置 [8] - 虎头局2024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墨茉点心局深陷闭店潮与经营危机 [9] - 茶颜悦色虽有700余家门店,但规模上仍显乏力,远不及竞争对手 [11] 豫商发展路径特点 - 河南品牌对资本和流量保持疏离,蜜雪冰城成立23年后才迎来首轮融资,胖东来至今零外部融资 [17] - 蜜雪冰城埋头自建工厂、深耕供应链,构建"成本护城河" [21] - 胖东来意外走红后"谢绝直播",关注点始终聚焦店内体验和员工关怀 [22] 河南市场基础优势 - 河南用全国约1/16的耕地生产全国1/10的粮食和1/4的小麦 [26] - 河南拥有双汇、春都、三全、白象等头部企业,生产全国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速冻面点 [26] - 郑州亚细亚商场作为中国首批股份制商业企业,输出宝贵"郑州经验" [28] 产品力与长期主义 - 巴奴火锅更名"巴奴毛肚火锅",公开挑战"服务为王"行业潮流,强调食材本味 [40] - 蜜雪冰城二十余年锚定低价市场,通过强大供应链实现"极致性价比" [43] - 胖东来将"真诚"注入商品与服务,通过远超行业标准的品质把控赢得顾客 [44] 流量反噬与挑战 - 巴奴卷入"假羊肉"风波,创始人言论引发争议 [48] - 白象包装设计被质疑虚假宣传,蜜雪冰城遭遇食品安全舆论压力 [48] - 胖东来被网红打假,于东来退网抗议 [48]
巴奴毛肚火锅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41
公司上市与市场定位 - 巴奴毛肚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为国内第三家港股上市的火锅企业[1] - 公司以"产品主义"为核心定位,打造人均120元以上的品质火锅赛道标杆,区别于海底捞的"服务主义"和呷哺呷哺的"性价比路线"[3] - 河南近年已孕育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成功上市案例,为巴奴上市提供有利市场环境[3]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7.8%,2025年Q1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25.7%[4]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520万元逆转为2024年盈利1.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从2.9%提升至8.5%[7]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9亿元,为扩张提供支撑[7] 门店扩张与区域布局 - 门店数量从2021年末83家增至2025年6月145家,年均扩张速度超70%[3][8] - 河南区域53家门店占36.6%,省外市场92家占63.4%,一线城市31家,二线及以下114家占78.6%[10] - 全部采用直营模式,放弃加盟体系[8]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构建"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体系,五大中央厨房覆盖半径600公里,库存周转天数下降40%[11] - 2025年Q1经营利润率23.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12%,下沉市场利润率达24.5%[13]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天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天,单店日均坪效约2700元/㎡[13] 产品策略与会员体系 - 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等专利工艺,构建"一王一后十二大护法"产品矩阵[20][15] - 2025年Q1堂食客户94.6%为会员,分层管理体系(肚粉/肚侠/肚王/肚神)增强客户黏性[15] - 客单价138元比海底捞高40%,目标客群为30岁以上都市白领[25] 行业格局与市场前景 - 中国品质火锅市场2024年规模741亿元,预计2029年达1078亿元,增速7.8%高于行业整体[28] - 公司2024年在品质火锅细分赛道市占率3.1%居首位[15] - 经营利润率23.7%优于海底捞10.99%,单店日均营收11万元接近海底捞水平[28]
巴奴 IPO 三大猜想
搜狐财经· 2025-06-20 23:25
港股新股表现 - 2025年港股新股破发率降至27.78%,较2023年的34.29%显著下降,消费类新股如蜜雪冰城、沪上阿姨上市首日涨幅超50% [3] - 巴奴毛肚火锅启动港股IPO,2024年营收23.1亿人民币,净利润1.23亿人民币,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25.7%,利润增长57.48% [3] - 公司翻台率从2022年3.0次/天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天,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毛利率稳定在60%左右,餐厅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21.3%提升至2025年Q1的23.7% [18][20]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1.96亿人民币,单店日均销售额一线城市57,998元,二线城市54,665元 [18][23] - 客单价策略调整:整体客单价从2023年150元降至2024年142元,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 [12][13] 差异化战略与市场定位 - 定位“品质火锅”领导者,以产品差异化(如毛肚、熊猫笋)替代服务竞争,对标海底捞16倍PE但市销率仅1.74倍 [7][8][9] - 下沉市场扩张成效显著:二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2025年Q1达3.6-3.7次/天,顾客总量同比增长31.4% [13][23] - 供应链优势:中央厨房48小时配送、卫星仓体系(单仓投资400-500万)支撑300公里半径高效覆盖 [15] 行业前景与增长计划 - 品质火锅市场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7.8%,高于整体火锅市场的6.5%,公司当前市场份额3.1% [22] - 未来三年计划新增150家门店(年均50家),采用“根据地式”扩张策略,避免盲目拓店 [16][18] - 供应链或开放为第三方服务,潜在新利润增长点,类比特斯拉颠覆行业模式 [26][28] 竞争格局 - 海底捞面临服务模式审美疲劳,呷哺呷哺受限于性价比,公司卡位“高端不高价”细分市场 [27][28] - 翻台率、经营利润率等核心指标优于同业,2025年Q1一线城市翻台率4.1次/天,显著领先 [5][23]
巴奴国际赴港上市:高溢价低净利、基本盘增长乏力 “产品主义”难讲新故事
新浪证券· 2025-06-20 17:29
公司上市计划 - 巴奴国际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2022-2024年总营收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2]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4146万元、1.44亿元、1.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8%[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经调整利润7667.60万元同比增长33.2%[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2.9%、6.8%、8.5%实际经营净利率-0.4%、4.8%、5.3%[3] - 2025年第一季度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23.7%[2] - 原材料、员工和租金成本合计占总收入74.1%较2024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4] 市场定位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客单价147元、150元、142元2025年Q1降至138元[3] - 客单价约为呷哺呷哺、怂火锅、海底捞的1.5-2倍[3] - 国内超七成火锅品牌人均消费在110元以下[3] 门店扩张与经营效率 - 2025年Q1在营餐厅144家计划2026-2028年新增177家平均每月至少开5家[4] - 二线及以下城市餐厅占比79.2%2025年Q1贡献比例近80%[6] - 2025年Q1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1%较2022-2023年的22.6%大幅下降[7] 同店表现 - 2025年Q1二线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4%三线及以下城市22家老店销售额仅增33万元[6] - 二线及以下城市同店翻台率未突破3.0次/天一线城市曾达4.2次/天[6] 融资与股东结构 - 上市前共完成三轮融资估值从2015年7.69亿元涨至2022年50亿元[8] - 外部机构投资方仅番茄资本一家累计融资3.78亿元[8] - 番茄资本持股7.9%微光创投2024年以原价4000万元退出[11]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坚持自营模式供应链固定成本不易摊薄[4] - 卫星仓、中央厨房、专业化底料加工厂等重资产投入[4] 行业对比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股价较2021年初高点分别累计下跌80.3%、96.9%[2] - 2022-2024年海底捞归母净利润率4.0%、10.8%、11.0%高于巴奴[3]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6.16-6.20)
财经网· 2025-06-20 16:26
食品饮料行业 - 莲花控股旗下莲花水业新品莲花1983红豆薏米水和莲花1983红枣桂圆枸杞水自2025年4月推出以来保持较高销售增长率 公司计划下半年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单品 [1] - 海天味业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报36 5港元/股 较发行价36 3港元/股上涨0 55% [2] - 黑芝麻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公司治理不规范问题 公司表示将按要求整改 [3] - 椰子水品牌if母公司IFBH Limited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4] - 三只松鼠终止收购湖南爱零食事项 因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终止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通用磨坊回应考虑出售中国哈根达斯门店传闻 称对此不予置评 [6] 餐饮行业 - 呷哺集团与李佳琦直播间合作 单场代金券销量突破9000单 1小时内销售订单量突破3000单 近300单购券后迅速到店消费 集团将持续深化与多平台战略合作 [7][8] - 杨铭宇黄焖鸡品牌创始人杨晓路卸任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由刘华兰接任 [9] - 巴奴毛肚火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 09亿元 期内利润5516万元 门店数量达145家 一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0 7% 二线及以下城市24 5% [10] - 欢牛蛋糕屋发布告别公告 称因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和管理失误停止运营 将处理会员储值余额问题 [11] 日化行业 - 朵薇回应产品"黑点"问题 称系无纺布生产过程中部分突出纤维受热碳化所致 并非有害物质 品牌将加强质量控制并为消费者补发新品 [11]
巴奴毛肚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递表港交所,冲刺港股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6-19 23:41
公司IPO进展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港股IPO [2] 市场定位与行业格局 - 公司定位为"中国最大的品质火锅企业",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 [5] - 中国火锅市场分散,2024年前五大参与者市场份额8.1%,公司排名第三(0.4%) [5] - 品质火锅市场前五大份额9.1%,公司以3.1%份额位居第一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 [7] - 2025Q1收入7.09亿元 [7] - 2022-2024年净利润:-519万元→1.02亿元→1.23亿元 [7] - 2025Q1净利润5516万元 [7] - 经调整净利润率从2022年2.9%提升至2025Q1的10.8% [7] 运营数据 -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15.2%提升至2025Q1的23.7% [8] - 整体翻台率从2022年3.0提升至2025Q1的3.7 [8] - 2025Q1一线城市门店利润率20.7%,二线及以下24.5% [8]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9%,2025Q1同比增长2.1% [8] 消费者数据 - 2022-2024年人均消费:147元→150元→142元 [5] - 2025Q1人均消费138元(同比下降7%) [6]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2022年183元降至2025Q1的159元 [5][6] - 2024年人均消费高于同行:海底捞97.5元,呷哺呷哺54.8元,凑凑123.5元 [6] 门店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9日拥有145家自营餐厅 [6] - 河南区域53家,其他区域92家 [7] - 一线城市31家,二线及以下114家(占比78.6%) [7] 收入结构 - 餐厅运营收入占比98.2%(2025Q1) [7] - 其余收入来自调味品及食材销售 [7] 行业对比 - 2024年海底捞经营利润率14.6%,翻台率4.1 [8] - 怂火锅经营利润率8.6%,翻台率2.9 [8] - 2024年海底捞/呷哺/九毛九净利率分别为11%/-8.4%/0.7% [8]
劝你月薪5000不要吃的巴奴,要上市了
搜狐财经· 2025-06-19 08:43
公司概况与上市计划 - 巴奴毛肚火锅提交港交所招股书,目标成为继呷哺呝哺、海底捞之后的"火锅第三股"[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毛肚+菌汤"为招牌,定位"品质火锅"高端市场[2] - 2022-2024年门店从86家扩张至145家,覆盖全国39个城市[3]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47.3%至21.11亿元,2024年增速放缓至9.3%(23.07亿元),2025Q1回升至25.7%(7.09亿元)[2][4] - 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14.33亿元、21.11亿元、23.07亿元[4] - 行业对比:呷哺呝哺连续四年亏损超12.5亿元,股价较2021年高点跌97%;海底捞市值从4200亿港元缩水至830亿港元[4] 运营数据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2022年183元持续降至2025Q1的159元,整体人均消费从147元降至138元[3][4] - 一线城市翻台率从2022年3.9次/天降至2024年3.6次/天,日均顾客量从426人降至351人,日均销售额从7.79万元降至5.8万元[3] - 整体翻台率虽从3.0次/天增至3.2次/天,但日均顾客量从387人降至372人,日均销售额从5.69万元降至5.27万元[4] 争议事件 - "天价土豆"事件:2023年西安门店18元/份的富硒土豆仅5片,后检测发现硒含量不足宣称的1/10,最终产品下架[5][6] - 董事长言论风波:杜中兵"月薪5000不要吃巴奴"言论引发舆论争议[5] -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深圳门店4人就餐后呕吐腹泻、超岛火锅"假羊肉"事件(检测出鸭成分)[7]
巴奴火锅想做第二个海底捞
36氪· 2025-06-18 19:35
公司上市计划 - 巴奴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3] - 若成功上市,巴奴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之后的"火锅第三股" [3] - 公司起源于2001年河南安阳,以健康火锅理念起家,后转型为毛肚火锅特色品牌 [3][5] - 上市背后有资本助推,2020年获番茄资本、CPE源峰数亿元融资,2023年嵩山资本计划投资1.5亿元支持A股IPO [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门店数量从2021年末的83家增长74.7%至145家,覆盖全国39个城市,其中河南大本营占比超三成(53家) [6]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331亿元、21.116亿元、23.073亿元,同期净利润从-520万元提升至1.229亿元 [7] - 2025年Q1收入7.087亿元,净利润552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从2022年2.9%提升至10.8% [7][15] - 客单价维持高位,2025年Q1人均消费138元,在120元以上品质火锅市场以3.1%份额排名第一 [7][13] 行业定位与竞争 - 定位品质火锅,客单价显著高于海底捞(95.7元)、珮姐老火锅(105.61元)等竞争对手 [13][17]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但仍低于海底捞2024年的4.1次 [15] - 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依赖门店餐厅收入,而海底捞已形成包括外卖、调味品、食材销售等多元化业务 [15] 发展战略与挑战 - 早期模仿海底捞服务模式后转向"产品主义",以毛肚和菌汤为核心差异化卖点 [12] - 面临海底捞直接竞争,后者推出同款毛肚价格低5%、鲜鸭血价格仅为一半 [20] - 高客单价策略引发舆论争议,如"18元5片土豆"事件及创始人"月薪5000不要吃巴奴"言论 [18]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未来向一二线城市扩张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21] 市场环境与机遇 - 当前餐饮企业迎来价值窗口期,蜜雪冰城上市后股价上涨带动行业IPO热潮 [8] - 火锅行业平均客单价从2019年55.2元升至2023年68.8元后,2024年上半年回落至59元 [18] - 需突破单一品牌局限,参考海底捞多品牌发展路径构建"餐饮帝国"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