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

搜索文档
小米又给订单又给钱!90后哈工大学霸,即将收获“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创业邦· 2025-06-29 11:26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通过香港联交所18C章程主板上市[2] -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按销量计算同时也是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4] - 创始人王永锟为90后哈工大学霸2009年考入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后南下深圳创业[2][7] 创始人背景 - 王永锟1991年生于黑龙江鹤岗自幼家境清寒但成绩优异本科期间担任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队长[7] - 2015年放弃读博和名企offer在深圳12平米创业办公室开启征程2016年正式成立斯坦德机器人[9] - 曾上榜创业邦"2021年30位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3] 市场地位与技术 - 2024年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及精密超关节设计[12] - 国内首个实现工业机器人世界模型和群体智能的企业具备单一模拟场景调度超2000台机器人能力[13] - 在3C电子领域市占率第二汽车领域第二半导体领域第五服务超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12]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3%[24] - 同期毛利由1238万元增至971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01%毛利率从129%跃升至388%[24] - 2022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0万元经调整净亏损从124亿元收窄至39338万元[27] 业务结构 - 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贡献营收228亿元占总营收91%毛利率从初期102%提升至354%[26] - 单体机器人及配件销售业务占比约9%毛利率从335%快速提升至735%[2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102%提升至2024年24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0%[26] 融资与股权 - 累计完成八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源码资本光速光合蔚来资本博华资本等[4][17] - 天使投资人罗鸿200万元早期投资按IPO前估值计算回报率高达2682%十年增值超26倍[4][19] - IPO前王永锟合计掌握约3546%投票权博华资本关联梁溪投资以1429%持股比例位居第一大机构股东[19]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级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53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98%[23]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亿元以611%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2029年达152亿元[23] - 行业核心驱动力包括机器人技术迭代柔性高效物流系统需求及3C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产业转型[23] 哈工大创业生态 - 哈工大系创业者持续活跃如李群自动化石金博银河航天徐鸣乐聚机器人冷晓琨等[5][29] - 该校在机器人研发领域领先1986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我国首台点焊机器人[33] - 培养出113位两院院士450余位航天国防领军人才被誉为"中国工科教育摇篮"[33]
小米智造青睐,这家机器人公司却遭创始人清仓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20:14
IPO日报注意到,斯坦德由多位哈工大校友创立,受到小米智造、博华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的青睐,但尚未盈利,研 发投入占比连续下滑。 AI制图 创业团队来自哈工大 斯坦德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最初由王淮卿及天使投资人罗 鸿在2016年6月创立,分别持股90%、10%。 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坦德")于6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017年4月,时隔不到一年,王淮卿将持有的公司48.21%股份以1元/股的价格分别转让给现实控人王永锟、李洪祥以及股权激 励平台斯坦德自动化,得到101万元多的现金。 本次上市前,王永锟、李洪祥等代表的控股股东成员共同拥有及控制公司30.9%的投票权。其中,王永锟为斯坦德董事长、 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CEO),李洪祥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CTO)。 需要指出的是,王淮卿、王永锟、李洪祥等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淮卿201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随后成立了斯坦德;但是四年后,王淮卿离开斯坦 ...
小米智造青睐,这家机器人公司却遭创始人清仓
IPO日报· 2025-06-26 19:52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由王淮卿及天使投资人罗鸿在2016年6月创立 [3] - 公司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包括王永锟(CEO)、李洪祥(CTO)和王金鹏(COO)等核心成员 [4][5]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创始股东王淮卿、罗鸿等已清仓所持股份,不再为公司股东 [9]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投后估值从2016年的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1亿元,期间估值波动较大(如2023年C轮估值13.5亿元低于2021年Pre-C轮的21亿元) [8][9] - 当前主要股东包括小米智造(8.4%)、博华资本(7.26%)和梁溪投资(14.29%)等知名机构 [9]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1]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配备多模态感知及VLA等先进AI算法 [1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规模持续收窄 [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9%提升至2024年的38.8%,两年增长近26个百分点 [12] 研发与市场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和3661.1万元,2024年同比大降34.74% [13]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的57.7%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4.6% [13]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12]
【IPO前哨】斯坦德机器人赴港:小米是重要股东,业绩增长亮眼
金融界· 2025-06-25 10:59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多只机器人概念股表现优异,包括地平线机器人(09660 HK)、越疆(02432 HK)、港仔机器人(00370 HK)[1] - 近期多家机器人企业正在申请港股上市,包括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和斯坦德机器人[1] 斯坦德机器人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核心技术平台、扩展销售网络、开发生产能力和一般营运资金[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3]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具备多模态感知和VLA等先进AI算法[3] - 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技术平台、机器人产品系列和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3]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3] - 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均位居全球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3] - 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公司[4] 技术优势 - 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4] - 首批发布SLAM技术和工业场景VLA模型的企业[4] 客户与股东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主要客户留存率超过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4]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股份,其他投资方包括青橙资本、蔚来资本和中信建投[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增长率61.3%[6]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2万元、5116.9万元和9715.8万元,复合增长率180.1%[6] - 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6]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00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持续收窄[7] - 2024年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91.0%[7]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150%[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为5565.8万元[8] 行业趋势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6.8%,公司增速远超行业水平[6] - 机器人领域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9]
“90后”创立机器人公司,赴港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4 19:27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业内少数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兼CEO王永锟为"90后",201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 [4] - 公司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在3C行业排名第二,汽车行业排名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7]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公司,也是少数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 [8] - 公司已成为首批发布SLAM技术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首批开发适用工业场景的VLA模型的企业之一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3% [10]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2万元、5116.9万元和9715.8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0.1%,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 [10] - 2022-2024年分别亏损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亏损金额逐年减少 [12]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977.7万元、1.2亿元、2718.4万元 [12] 业务数据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12]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5550万元、5610万元及3660万元 [13] 融资情况 - 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14]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小米智造、博华投资和梁溪投资,其他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源码资本等 [15] - 小米在2023年公司C轮前投资1.5亿元 [15] 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4] - IPO募资金额将用于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建立国内外销售及服务网络、开发生产能力及新生产线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