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哈工大校友团创业,斯坦德冲刺港股,小米智造加持创始人却已清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2
上市申请与公司背景 - 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目标成为港股市场中的"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由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业团队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现由王永锟和李洪祥等哈工大校友领导,共同拥有并控制公司30.9%的投票权 [1] - 公司吸引了小米智造、博华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小米智造持有8.4%股份,D轮融资估值达21亿元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业务是为工业场景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2] - 在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五,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均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2] - 公司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智能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并首批发布SLAM技术和VLA模型 [2] 财务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净亏损持续存在,经调整净亏损规模逐渐收窄,毛利率从12.9%增长至38.8% [4] - 2024年研发投入大幅下降,占比从57.7%降至14.6% [4] - 为超过400家客户提供服务,关键客户留存率超过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4]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及专有技术、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生产能力及营运资金 [4]
小米智造青睐,这家机器人公司却遭创始人清仓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20:14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由多位哈工大校友创立,受到小米智造、博华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但尚未盈利 [1] - 公司最初由王淮卿及天使投资人罗鸿在2016年6月创立,分别持股90%、10% [3] - 目前控股股东成员共同拥有及控制公司30.9%的投票权,王永锟担任董事长兼CEO,李洪祥担任执行董事兼CTO [3]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包括王淮卿、王永锟、李洪祥等 [4] - 王淮卿2014年毕业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2018年离开公司创办千巡科技 [4] - 王永锟现年33岁,拥有哈工大自动化本科及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加入公司 [5] - 李洪祥现年33岁,拥有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位,2016年加入公司负责产品研发 [5] - 执行董事王金鹏拥有哈工大本硕及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博士学位,现任COO [5] 融资历程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估值从2016年天使轮的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D轮的21亿元 [7] - Pre-C轮估值暴涨至21亿元,但C轮估值下跌至15.3亿元,2024年恢复至21亿元 [8] - 创始股东王淮卿、罗鸿等已清仓退出,小米智造、博华资本、梁溪投资现分别持股8.4%、7.26%和14.29% [8]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系统 [9]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配备多模态感知及VLA等先进AI算法 [9]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9] - 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9] - 公司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10]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 [1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规模持续收窄 [11] - 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88.6%提升至91% [11] - 机器人销量从725台增长至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650台 [11] - 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两年增长近26个百分点 [12] - 研发投入从5552.5万元降至3661.1万元,占比从57.7%大幅降至14.6% [12]
小米智造青睐,这家机器人公司却遭创始人清仓
IPO日报· 2025-06-26 19:52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由王淮卿及天使投资人罗鸿在2016年6月创立 [3] - 公司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包括王永锟(CEO)、李洪祥(CTO)和王金鹏(COO)等核心成员 [4][5]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创始股东王淮卿、罗鸿等已清仓所持股份,不再为公司股东 [9]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投后估值从2016年的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1亿元,期间估值波动较大(如2023年C轮估值13.5亿元低于2021年Pre-C轮的21亿元) [8][9] - 当前主要股东包括小米智造(8.4%)、博华资本(7.26%)和梁溪投资(14.29%)等知名机构 [9]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1]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配备多模态感知及VLA等先进AI算法 [1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规模持续收窄 [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9%提升至2024年的38.8%,两年增长近26个百分点 [12] 研发与市场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和3661.1万元,2024年同比大降34.74% [13]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的57.7%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4.6% [13]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12]
斯坦德机器人根据18C规则递表港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6-24 22:19
公司上市进展 - 斯坦德机器人于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寻求上市,属于特专科技公司,2024年才达到相关收益要求 [1] - 拟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研发、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品牌宣传、开发新生产线等方面 [4] 行业地位与业务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核心产品包括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9627 5万元→2023年1 62亿元→2024年2 51亿元 [2][3] - 毛利显著提升:2022年1238 2万元→2023年5116 9万元→2024年9715 8万元 [2][3]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1 28亿元→2023年-1亿元→2024年-4514 4万元 [2][3] - 研发投入较高:2022年5552 5万元→2023年5609 8万元→2024年3661 1万元 [3] 运营与战略 - 公司处于业务扩展阶段,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因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扩张 [3] - 销售及营销开支稳定:2022年5769 5万元→2023年5735 8万元→2024年6459 5万元 [3] - 行政开支波动:2022年2100 5万元→2023年2546 6万元→2024年2357 5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