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体
搜索文档
Cell子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赵文/杨毅团队揭示迁移体的新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生物世界· 2025-11-18 16:00
研究核心发现 - M2巨噬细胞来源的迁移体通过双重机制促进骨折愈合:协调CXCL12/CXCR4信号轴招募间充质干细胞,并调控中性粒细胞-MMP-9/MSC-EphB2信号通路诱导成骨分化[3][6][7] - 与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比,M2巨噬细胞来源的迁移体在引导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方面展现出更出色的能力[5][6][7] - 研究构建了一种可注射的体温凝胶水凝胶系统,该系统能先释放迁移体招募间充质干细胞,再递送BMP-2增强其成骨活性,在小鼠模型中加速了骨痂形成和骨桥接[6][9] 迁移体特性与比较 - 迁移体是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于2015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参与细胞间通讯的特化细胞器,其形成依赖于细胞迁移,直径约为1-3微米[2][5] - 质谱分析显示,迁移体与外泌体中共有的蛋白质种类仅约27%,表明两者在形态和成分上存在差异[5] 实验方法与验证 - 研究团队从极化的M2和M1巨噬细胞中分离出迁移体和外泌体,并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以测试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5] - 通过使用CXCR4拮抗剂AMD3100,证实了CXCL12/CXCR4信号轴在M2巨噬细胞来源的迁移体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的特异性[6] - 单细胞RNA测序和微阵列分析被用来确定其作用机制[5][6] 技术应用与前景 - 迁移体-水凝胶系统为骨折修复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策略,实现了生物活性因子的持续释放和更优的间充质干细胞归巢[6][7] - 这种基于迁移体的“先招募再指导”新范式,不仅可用于促进骨折愈合,还有望适应其他组织再生领域[9]
Nature Aging:中山大学发现,迁移体会传播衰老
生物世界· 2025-09-13 12:03
衰老机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与衰老细胞的积累有关,这些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信号传播衰老过程[2] 迁移体的发现与功能 - 迁移体是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于2015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器,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形成并从母细胞脱落,介导细胞间通讯[3] - 研究表明边界相关巨噬细胞通过迁移体诱导小胶质细胞旁分泌衰老来调控认知衰老[4] 边界相关巨噬细胞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 - 大脑早期衰老过程中,边界相关巨噬细胞会获得衰老相关特性,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于β-淀粉样蛋白所致[7] - 衰老样边界相关巨噬细胞表现出迁移体生成增多,这些迁移体会向邻近细胞传递衰老相关信号,包括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因子[8] 迁移体介导的细胞通讯与干预策略 - 小胶质细胞是衰老样边界相关巨噬细胞产生的迁移体的主要接收者,迁移体中的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因子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CD16,抑制其凋亡并促进衰老诱导[8] - 研究团队开发了靶向迁移体产生的干预策略,通过脂质体递送siRNA靶向Tspan4来阻断衰老样边界相关巨噬细胞产生迁移体,该策略能够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缺陷[8] - 迁移体是衰老调控信号的强大载体,是Senomorphic疗法的一个有前景的靶点,该疗法旨在通过抑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来阻断衰老表型而不影响细胞死亡[8]
迁移体研究十周年:清华大学俞立教授综述迁移体的生物发生、生理功能及疾病意义
生物世界· 2025-08-26 16:15
迁移体发现与定义 - 2015年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新型细胞器迁移体 形似石榴 依赖细胞迁移形成[2] - 迁移体具有独特结构 膜包被内含大量腔内囊泡 通过回缩纤维连接细胞 富含四跨膜蛋白Tspan4及鞘磷脂[5] - 迁移体兼具细胞外囊泡特性(脱落释放至血液)和局部胞吐平台功能 被重新定义为参与细胞间通讯的特化细胞器[5][6] 生物发生机制 - 迁移体生物发生分为三阶段:SMS2斑点组装触发的成核阶段 PIP5K1α-Rab35-整合素信号轴协调的成熟阶段 TEM形成促进的扩展阶段[13] 内容物组成 - 迁移体内含五类内容物:分泌囊泡 受损线粒体 mRNA 病毒以及凝血因子[15] 生理功能 - 通过局部分泌信号分子 靶向传递信号线索 转移蛋白质/RNA 排出受损细胞器 递送凝血因子五种机制参与生理过程[18] - 功能覆盖胚胎发育 血管生成 免疫反应 细胞间通讯 细胞内稳态维持及凝血促进[18] 研究挑战与方法局限 - 当前活体显微镜观测存在深度/视野限制 标记方法依赖抗体存在假象风险 需开发荧光标签敲入动物模型[19] - 缺乏迁移体特异性表面标志物 无法实现高纯度分离 实体组织分离操作流程不完善[20] - 迁移体在体内的细胞起源 丰度 分布 动态变化 命运和半衰期等基本参数尚未系统绘制[21] 调控机制与疾病关联 - 迁移体生成调控机制研究不足 需明确触发形成的内外因素及信号传导路径[23] - 证据表明迁移体在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缺陷 癌症及传染病等病理状况中发挥重要作用[23] 治疗应用潜力 - 迁移体可作为疾病诊断工具 通过纠正生成异常治疗相关疾病[24] - 具备作为治疗药物递送载体的重新应用潜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