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两大医美巨头隔空“喊话”!华熙生物力挺“大嘴博士”,巨子生物深夜回应
北京商报· 2025-06-02 19:02
医美行业成分争议事件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并提及双方共同投资同一家企业 [1] - 华熙生物暗指巨子生物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称"汝求战,便得战" [1][4] - 巨子生物回应称已收到检测机构道歉声明,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1][5] 产品成分检测争议 - 郝宇团队检测显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液中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仅为0.0177%,未达标注标准 [3] - 华熙生物组织专家评估郝宇提供的资料并进行多方法测试,确认检测报告真实性 [2][3] - 巨子生物启动自检并将产品送多家机构检测,称郝宇使用的HPLC检测法未纳入行业标准 [5] 公司业绩表现 - 巨子生物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 [6]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7] - 巨子生物股价自5月20日历史新高后震荡走低,5月20日-6月2日区间累计跌幅18.07% [6] 行业技术争议 - 华熙生物强调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 [4] - 华熙生物指出全球范围内透明质酸研究证据多于重组胶原蛋白 [4] - 专家表示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各有特点,企业应严格标注成分并确保质量 [6] 公司关系披露 - 华熙生物披露其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32.4%,与郝宇相关公司共同投资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3]
反腐!炮轰!正名!华熙生物在焦虑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30
公司动态 - 华熙生物两度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市场对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讨论,强调透明质酸对胶原蛋白的先导牵引作用[1][4] - 公司指出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数量是评估成分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并强调其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4][5] - 华熙生物认为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不应混为一谈[5] 业绩表现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6] - 公司医美业务表现较好,原料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03%[7] - 消费品相关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是业绩主要拖累因素[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7]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服务质量提高[8] - 行业未来需要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需强化监管、技术赋能和科学引导[8] - 市场热点从透明质酸向重组胶原蛋白转移,相关企业股价和业绩表现优异[1][6] 管理变革 - 2024年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变革,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等费用超过7000万元,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7] - 公司2024年3月开展反腐行动,要求贪腐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否则移交司法部门[9] - 公司调整高管团队,刘爱华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徐桂欣与栾依峥改任业务副总裁,同时聘任汪卉、相茂功为副总经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