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
搜索文档
唠科|坚守、勇气与好奇——从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看科研之道
新华社· 2025-10-11 17:58
获奖者年龄与成果时间跨度 - 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年龄最大为88岁(1937年出生),最小为60岁(1965年出生)[2] - 获奖成果从研究到获奖普遍存在数十年时间差,例如物理学奖得主的开创性实验在1984年和1985年进行,距获奖已40年[4] - 根据《自然》网站数据,2011年至2019年间诺贝尔奖成果从发表到获奖的平均时间差为:化学奖3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26年[5] 关键研究成果与起源 - 化学奖得主理查德·罗布森于1974年产生利用原子固有性质连接分子形成特定结构的想法,并于1989年发表关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创新设想[4] - 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坂口志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产生T细胞相关想法,1995年成功报告发现调节性T细胞[4]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后续发展出数以万计的具体材料,应用于从沙漠空气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等领域[4] 研究历程的非主流特性 - 坂口志文在T细胞研究领域被多数研究者放弃时逆潮流而上进行探索[9] - 罗布森最初提出金属有机框架设想时大多数化学家并不看好,初步成果被认为不结实且没什么用[9] - 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克拉克表示其80年代进行的实验并非主流热门研究方向,从未想过会成为获诺贝尔奖的基础[9] 科研驱动力与长期价值 - 驱动科学家在非主流方向坚持研发的核心因素是对基础原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10] - 好奇心不仅能带来更深层的科学理解,也会指向未来的实际应用[10] - 诺贝尔奖历史表明大部分科学家需要长期坚持研究,体现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10]
三位科学家因“开发新型分子结构”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09 13:40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信息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马尔·M·亚吉 [1] - 获奖原因为表彰其在开发金属有机框架方面作出的贡献 [1] 金属有机框架技术特性 - 金属有机框架是一种包含大空腔的新型分子结构,分子可在其中流入和流出 [1] - 该技术具有巨大潜力,为定制具有新功能的材料带来了以前无法预见的机会 [1] - 在获奖者突破性发现后,化学家们已构建了数以万计的不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 金属有机框架应用领域 - 应用领域包括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从水中提取污染物、捕获二氧化碳以及储存氢气 [1] - 其他应用涵盖从水中分离PFAS、分解环境中的痕量药物 [1] 获奖者背景 - 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79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京都大学教授 [2] - 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格鲁斯本,1962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墨尔本大学教授 [2] - 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安曼,1990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
史上最强打工人:老板布置的杂活,被他干成了诺贝尔奖
虎嗅· 2025-10-09 07:41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背景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亚吉,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1] 北川进个人经历与研究历程 - 北川进任职于京都大学,个人爱好包括侦探小说、惊悚片和歌舞伎表演 [4][5] - 其投身化学领域的初衷与辨别甲醇和乙醇相关,并常在课题组内组织饮酒交流以锻炼学生公开演讲能力 [6] - 研究灵感来源于庄子"无用之用"思想,促使他关注有机材料中未被重视的孔隙结构 [10][11] - 47岁时发表首篇金属有机框架论文,51岁在《科学》杂志发表相关研究后获得学界关注,74岁获诺贝尔奖 [11][12] 理查德·罗布森学术生涯与贡献 - 理查德·罗布森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个人口约3000的村庄,在牛津大学完成本科与博士学业,并在加州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13][14][15] - 29岁赴墨尔本大学任讲师,此后59年未更换工作单位 [17][18] - 因系主任唐·斯特兰克斯布置的任务,开始制作晶体结构模型,并由此发现新型材料结构 [20][21] - 其发现的新材料骨架体积不足晶体一半,内部孔道可填充溶剂分子与离子,但未予命名 [27][30] - 2018年首次受邀参加第六届国际金属有机框架会议,并获得与会者掌声 [32][33][34] 奥马尔·亚吉成长经历与学术成就 - 奥马尔·亚吉出生于约旦一个巴勒斯坦难民家庭,家中9个孩子与父母共用半个房间,另半间用于养牛,生活条件艰苦 [35][36] - 童年缺乏电力与清洁水资源,每两周仅4小时取水时间,这使其后来致力于利用金属有机框架从空气中捕获水蒸气的研究 [37][38] - 10岁时因分子结构图对化学产生兴趣,15岁赴美留学时几乎不会英语,但通过社区大学进入学术领域 [41][42][43] - 博士后在哈佛大学完成,放弃高薪工业界机会选择学术界,致力于自主研究 [44][45] - 2000至2010年间成为全球被引用次数第二多的化学家,其里程碑论文引用数超过250000次 [46][47] - 提出"5%法则",主张在95%的质疑声中关注支持者的意见,并坚持自身研究方向 [50] -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立全球科学学院,于多国设立研究中心支持年轻学者,并积极招收中国学生 [53][54] - 1995年里程碑论文的合著者中包含两位中国研究人员 [55] - 目前致力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商业化应用,并探索人工智能与化学合成的结合 [57]
创造金属有机框架 可捕获二氧化碳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07:13
获奖者与奖项信息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的贡献[2] -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的奖金[4] 金属有机框架的技术特性 - 金属有机框架是具有较大空腔的分子结构,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可在其中流动,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和非常大表面积的材料[2][5] - 该材料基于框架化学开发,分子间具有前所未有的化学和结构强度,能够高效储存被孔隙困住的各种材料,如同分子尺度上的晶体海绵[5] 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领域 - 该材料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2] - 在碳捕获技术中,使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有望大幅降低分离步骤的成本,该步骤目前约占整个碳捕获成本的70%[3] - 在生物医药领域,该材料已在药物递送与生物成像方面展现优势,可利用其孔道作为纳米卡车装载肿瘤药等治疗药物并精准送达病灶,一些生物相容性好的框架也可用作造影剂[6] - 北川进教授最为看好该材料在气体存储与分离领域的应用,认为这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5] 行业影响与潜力 - 在三名获奖者的突破性发现之后,化学家们已构建了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中一些可能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2] - 诺贝尔评委会表示,这些科学家的发现有望在材料科学领域带来根本性创新,并对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广泛影响[6] - 金属有机框架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为实现具有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
科普|为化学创造“新空间”的金属有机框架——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
新华社· 2025-10-08 23:58
获奖成果与核心意义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他们开发出金属有机框架的贡献 [1] - 获奖成果被评价为“为化学创造了新空间”,不仅拓展了化学研究边界,也为能源、环境和材料科学带来深远影响 [1] - 该成果代表方法论的突破,化学家可在分子层面主动规划空间,用理性设计取代依赖偶然发现的实验探索 [2] 金属有机框架技术特性 -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充当角点,通过长链有机碳基分子作为梁柱连接构成的三维晶体结构,内部布满宽敞空腔 [2] - 该材料具备极强的吸附与储存能力,可容纳大量气体分子如氢气、甲烷或二氧化碳,并在吸附或释放气体时发生可逆形变,表现出柔性特征 [2] - 科学家可通过选择不同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像建筑师一样定制材料性质,搭建出具有不同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 [2] 关键技术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罗布森通过将带正电的铜离子与一个具有四条臂的有机分子结合,首次形成一个有序且内部空旷的晶体 [2] - 1992年至2003年间,北川进证明气体可自由进出金属有机框架而不破坏结构,揭示了其柔性特征;奥马尔·M·亚吉则创造出高度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并通过理性设计对其进行调控 [3] - 1999年,奥马尔·M·亚吉合成出经典的MOF-5材料,其内部空间巨大且能在300摄氏度下保持稳定 [3] 行业应用前景 - 在环境领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能吸附二氧化碳,从水中分离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等永久污染物,并能分解抗生素残留及有害气体 [4] - 在能源领域,该材料可用于储存氢气和甲烷,为新能源交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储气方式,还可用于催化反应和电化学能量转化 [4] - 全球已有大量科研团队投入该领域研究,仅中国就有超过100个实验室在开展相关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