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技术

搜索文档
长时储能争霸新时代|独家
24潮· 2025-03-20 00:21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5%,远超20%的储能刚需阈值,但新型储能平均时长仅2.3小时,4小时及以上装机占比仅15.4% [1] - 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长时储能发展,包括2021年要求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4小时调峰能力,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2][3] - 2024年多地明确配置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河南、西藏等地区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2] 市场需求与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用电量预计超10万亿度,2030年超12万亿度,需配套200GW-300GW储能 [4] - 交银国际预测2025/2030年4小时以上储能占比提升至21%/50%,新增装机超100GW [4] - CNESA预计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2300万千瓦(占新型储能20%),2060年达1.5亿千瓦 [5] 全球发展对比 - 美国加州连续3年大规模采用长时储能(≥4H),计划2031-2037年部署10.6GW清洁能源技术,含1GW多日储能(36~160h) [7] - 欧洲大储项目配储时长延长,意大利2030年预计达5.1小时(2024年为2.3小时) [7] - 全球储能时长差异显著:美国3.3h、中国2.1h、欧洲及新兴市场2h [8]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长时储能五大技术:氢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液流电池 [9] - 2024年压缩空气储能新增装机711MW(同比增70倍),液流电池368MW(增10倍),熔盐储能250MW(增250%) [10] - 锂离子电池初始成本最低(500元/kWh),压缩空气储能LCOE优势显著(0.24元/kWh vs 液流电池0.67元/kWh) [11][12] 技术痛点与未来方向 - 压缩空气储能效率从40-60%提升至75%,仍需进一步提高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16] - 液流电池与锂电混合储能占比71.8%,全钒液流电池+LFP组合弥补单一技术缺陷 [14] - 行业进入技术迭代期,解决效率、成本痛点的技术将重塑产业格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