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气闸舱

搜索文档
神二十乘组携手新“助手”出舱 解锁“悟空AI”太空“出差”那些事儿……
央视网· 2025-08-16 11:36
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任务 - 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历时约6.5小时 [1] - 航天员陈冬第6次出舱,成为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1] - 航天员王杰首次出舱,成为第二位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4] - 任务包括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 [7] 悟空AI大模型应用 - 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悟空AI",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 [7] - "悟空AI"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结合载人航天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和指令微调技术 [9] - 构建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和航天飞行知识库,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支持 [9][13] - 航天员可通过"悟空AI"查询工作安排、操作指南等说明性知识 [9] - 天地协同智能问答系统包含地面和在轨两个模型,分别提供深度解析和重难点问题解决能力 [11] - "悟空AI"助力航天员复杂操作和故障处置,提高天地协同效率 [13] - 具备场景化数据处理功能,后续可拓展任务规划、数据分析、智能预测等功能 [15] - 在轨一个月运行状态稳定,航天员反馈良好,标志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15] 舱外作业细节 - 航天员陈冬使用机械臂末端自动脚限位器,携带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巡检 [2] - 航天员王杰出舱后与陈冬协同作业,航天员陈中瑞在核心舱内提供支持 [4]
新老航天员完美配合!神二十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央视网· 2025-08-16 11:01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 总时长约6.5小时 [1] - 出舱活动于8月15日16时开始 22时47分结束 [1][3][6] 航天员活动细节 - 航天员陈冬第6次出舱 成为目前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3] - 航天员王杰首次出舱 成为第二位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5] - 航天员陈中瑞在天和核心舱内提供支持 [5] 技术操作与设备使用 - 陈冬使用机械臂末端自动脚限位器 携带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巡检 [3] - 王杰出舱后与陈冬协同作业 [5] - 任务包括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 舱外设备设施巡检 [6] 任务目标与意义 - 对舱外关键设备及关键部位进行热特征识别 分析工作状态并获取详实数据 [5] - 为后续型号研制和热控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牵引作用 [5]
太空记者说丨神二十乘组首次出舱 为何半夜起床关门?
央视新闻· 2025-05-23 14:16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 核心事件 - 神舟二十号乘组于5月22日完成中国空间站第20次出舱活动,距离上一次节点舱出舱口开启(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任务)已时隔3年多 [1] - 航天员陈冬成为首位在问天气闸舱、天和节点舱两处均完成出舱的航天员 [5][6] 出舱技术细节 - 节点舱出舱口直径比问天气闸舱小15厘米 [3] - 出舱前需关闭问天舱、梦天舱、神舟二十号飞船轨道舱共三道舱门,并进行双重气密性检查 [3] - 节点舱连接空间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及载人飞船,需协调多舱段门锁状态 [3] 选择节点舱出舱的原因 - 验证节点舱作为问天气闸舱备份出舱口的功能完好性 [5] - 本次任务需在空间站不同位置安装四组防护装置,从中心位置的节点舱出舱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5] 任务成果 - 实现操作流程复杂但效率提升的舱外作业 [7] - 新增防护装置进一步降低太空作业风险 [7]
310秒回顾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全过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5-23 08:25
航天员出舱任务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完成乘组首次出舱活动 [1] - 航天员陈中瑞首次出舱前对照飞行手册熟悉流程 [1] - 航天员陈冬第四次出舱 成为空间站首位从问天气闸舱和节点舱双出舱口的航天员 [1] 出舱过程细节 - 航天员陈冬打开核心舱节点舱舱门 出舱口位于空间站背向地球一侧 [3] - 节点舱出舱口直径比问天气闸舱小15厘米 航天员需格外小心 [5] - 航天员陈中瑞于中午12时12分出舱 [5] 舱外任务执行 - 航天员协同安装前期通过货物气闸舱出舱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至预定位置 [7] - 开展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 [7] - 两名航天员经过约8小时舱外活动后返回节点舱 [9] 技术验证成果 - 首次验证操作设备先于航天员出舱的组装建造模式 [11] - 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验证节点舱出舱口功能 [11] - 新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提升空间站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