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动机械

搜索文档
艾可蓝(300816) - 300816艾可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0
2025-09-10 17:46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资重点集中在绿色和智慧两个核心主题 [2] - 绿色环保领域:开发绿色燃料内燃机后处理催化剂、国七标准高性能催化剂,推广混合动力后处理系统,拓展船舶环保与新能源业务(船用燃烧器、碳捕集系统、氨氢发动机后处理系统) [2][3] - 绿色能源领域:优化铂碳催化剂、PEM电解水催化剂性能,拓展应用场景,推进甲醇重整制氢技术示范项目落地 [2][3] - 智慧领域:开发智算一体机及算力集群管理平台,提升AI垂直化服务能力 [2] - 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及高校合作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2][6] 可持续发展与ESG - 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绿电使用占比达20.38% [3] - 社会责任:为困难职工、残疾人提供就业,建立帮扶机制(大病补贴、住院慰问、生日慰问) [3] - ESG规划:严格按监管要求披露ESG信息,坚持绿色发展路线 [3][4] - 目标:5-10年内成为国际环保领军企业,实现"有'艾',天可以更蓝"愿景 [3][4] 业务增长动力 - 绿色智慧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推进新业务布局 [5] - 环保技术:巩固轻型柴油机后处理市场地位,拓展中重型柴油机及非道路机械市场 [5] - 新能源业务:布局电动船舶和甲醇动力船舶,完成船用电池包开发认证 [5] - 氢能产业链:优化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降低成本,推进甲醇制氢技术落地 [5] - 市场拓展:依托国家政策,扩大下游应用领域,完善产业链 [4][5] 风险管理 - 外汇风险:根据汇率波动调整资金安排 [6] - 管理风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5][6] - 流动性风险:统筹子公司现金管理,维持充裕现金储备及可变现有价证券 [6] - 制度保障:制定《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异常报告和风险处理程序 [6]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技术合作:与中科院生态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推动创新 [6][7] - 智算服务:推出高性能智算整机与集群产品,完善供应链管理 [6][7] - 数字化工厂: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和追溯能力 [7] - 人才培养:与重点高校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7]
强化数据赋能,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09:5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非道路移动机械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和物流运输等领域 数量庞大且应用场景广泛 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1] - 行业面临底数不清的挑战 跨区域数据壁垒造成监管盲区 机械采用租赁模式且频繁跨行政区作业 导致省际市际间数据互不相通和重复统计 监管部门难以掌握真实保有量和流动轨迹 [2] - 存在责任模糊问题 租赁双方权责脱节加剧执法困境 企业与租赁方未明确划分生态环保责任 出现排放超标或未登记备案时相互推诿 导致执法人员取证困难且违法成本低 [2] - 监管缺乏长效机制 部分地区通过专项行动进行整治 但缺乏全生命周期动态追踪 容易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 治理效果难以持续 [2] 解决方案与数据治理 - 需构建跨区域本底数据库 建立区域间数据共享平台 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试点 统一机械身份编码排放标准和租赁信息等核心数据标准 [3] - 通过打通省际部门间数据壁垒 实现一机一码全域可查 使每台机械的出生地流动史和服役状态一目了然 从源头解决底数不清问题 [3] - 完善全链条监管数据闭环 建立企业-租赁方-监管部门三方联动机制 将租赁协议环保检测报告和维修保养记录等关键信息纳入平台备案 [3] - 推行执法台账电子化管理 对违法问题实行发现-取证-整改-销号全流程数据留痕 使责任追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3] 智能化监管应用 - 利用大数据算法对机械运行数据排放监测数据和违法记录进行深度挖掘 科学划分高中低风险等级 实现重点机械重点查和风险区域精准管 [4] - 针对重污染天气等特殊场景 提前生成预警清单并定向推送至属地监管部门 变被动执法为主动防控 [4] - 探索加装智能定位和排放监测终端 实时上传数据 使超标排放和违规作业等行为无所遁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