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环保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ST清研: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3 00:1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701万股,发行价格为19.0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1,562.09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44,349.39万元 [1]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由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制度,与保荐机构、商业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1]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于"广东清研高端环保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总投资38,8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7,133.06万元 [2][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投入10,000万元 [3] - 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2023年6月30日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 [3] 募集资金存放及管理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结项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余额为3,201.88万元,包括银行存款利息和理财产品收益扣除手续费后的净额 [3] - 现金管理金额为7,500万元,存放于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 [3] 本次结项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使用和节余情况 - "广东清研高端环保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已竣工验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满足结项条件 [4] - 该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7,133.06万元,累计投入17,095.68万元,尚需支付3,683.03万元,利息及理财收益664.50万元,节余募集资金7,018.85万元 [5] 募集资金节余原因 - 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加强费用控制、监督和管理,有效节约了项目资金 [6] - 根据业务需求放缓设备采购进度,后续将以自有资金进行采购 [6] - 合理安排闲置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利息收入和理财收益 [6] 节余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公司拟将节余募集资金7,018.85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6] - 节余资金划转完毕后,公司将注销相关募集资金专户,终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6] 节余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影响 - 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要求,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7] 审议程序和相关意见 - 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认为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 [7][8] - 保荐机构核查后认为该事项符合相关规定,无异议 [8]
武汉天源: 武汉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20:04
公司评级与信用状况 - 武汉天源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维持为AA-,天源转债信用等级同样维持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公司指示评级和个体调整情况较上次评级未发生变动,外部支持调整因素和幅度也无变化[6]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为环保整体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占比提升至85.64%,毛利率33%[20] - 高端环保装备制造板块收入大幅下降至1.53%,主要因项目验收节奏影响[21] - 运营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3.55%至2.51亿元,其中水处理运营服务占比93.2%[2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1.96%),利润总额3.91亿元(同比+17.25%)[5][20] 财务数据与债务情况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72.46亿元(同比+26.98%),无形资产占比提升至49.97%[5][27] - 全部债务22.63亿元(同比+18.8%),长期债务占比提升至95.2%[5][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84亿元,筹资活动前现金流缺口9.58亿元[28] - EBITDA利息倍数从8.92倍降至5.54倍,全部债务/EBITDA为4.04倍[28] 行业环境与发展战略 -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处于发展期,2023年城市污水处理率98.69%,"十四五"规划新增处理能力2000万吨/日[13] - 固体废弃物处置行业向减量化、资源化转型,政策要求2025年飞灰安全处置率≥95%[15] - 公司战略聚焦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培育绿色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4][26] 项目投资与订单情况 -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在建项目26个,投资建造模式项目合同金额83.18亿元,尚需投资44.09亿元[22] - 2024年新增环保项目23个,合同金额41.32亿元,主要采用BOT/PPP模式[20][22] - 特许经营权相关无形资产同比增长70.74%,占资产比重近50%[5][27]
应对行业低迷 *ST清研以新合伙人方式驱动未来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1: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7317.15万元,同比下降48.33%,归母净利润-1821.66万元 [1] - 因营收未达1亿元被"*ST",主要因终止与资产质量恶化客户的合作及另一交易中断 [1] - 污水处理工艺包销售从2023年1.26亿元降至2024年5190.61万元,降幅58.91% [2] 行业环境与竞争 - 行业模仿者增多,市场竞争恶化,同行不惜成本抢占市场 [2] - 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导致项目结算困难,行业普遍面临回款难题 [2] - 工程总包公司因回款问题退出市场,公司传统项目获取方式受阻 [2] - 项目质量下降,甲方招标要求高但预算低,企业需低价抢单 [2] 技术与业务模式 - 核心技术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曾助力深圳9条黑臭河道治理 [4][6] - 坚持"提供海鲜而非开酒楼"模式,专注治污设备技术不涉足工程 [4][6] - 上市时仅88名员工,人均利润百万元,人员集中在技术研发 [8] 资金与并购策略 - 2024年底账面存款3.21亿元,短期理财1.74亿元,资金充裕 [7] - 并购福建通海镍业51%股权,估值从1.5亿元降至8000万元 [7] - 通海镍业主营固废危废资源化,拥有福建危废处理牌照 [7] 战略转型与新方向 - 推出"新合伙人战略",通过共同投资运营拓展污泥处理、工业废水等领域 [9][10] - 已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危废固废资源化等新市场 [9] - 资金可撬动15亿元投资,重点支持创新团队而非规模扩张 [11] 历史背景与定位 - 脱胎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首个由实验室科研人员直接创业的上市公司 [4] - 办公地点仍设在研究院内,团队规模100余人,风格务实 [4] - 创始团队早期提供专利技术服务,后转型设备制造避开工程竞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