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纯气体
icon
搜索文档
标准气体市场情况深度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2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标准气体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14.4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约4.3% [1] - 2024年中国市场产量为45.9万吨,需求量42.3万吨,供需格局稳定 [1] - 2024年全球标准混合气体市场规模约为8.13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2.72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6% [1] - 2024年全球校准用特种气体销售额达6.51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至8.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 [1] - 2023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达1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3000亿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2] - 2024年化学加工和炼油占工业气体市场份额的20%,食品和饮料加工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5.22% [2] - 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2.8%,是市场扩张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寡头以Linde、Air Liquide、Air Products、Messer Group、Taiyo Nippon Sanso为核心,占据主导地位 [6] - Linde Group 2022年在全球校准气体混合物市场占有25.22%的份额 [6] - 高端领域如环境测量用标准气体市场,前三大厂商合计控制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6] - 本土企业如大连大特气体拥有272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客户覆盖全国并远销海外 [7] - 华特气体通过半导体国产化政策推动进口替代,产品已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 [7] - 金宏气体通过60余家下属公司构建全国供应网络,2020年科创板上市后加速技术布局 [7] - 中国市场份额约占全球20%,竞争格局正从“国际主导”向“中外分庭抗礼”演变 [7] - 国际厂商以技术壁垒和全球供应链为护城河,本土企业则依靠成本控制(较进口产品低15%-30%)与政策红利实现突破 [7] 产品结构与细分市场 - 产品类型以标准混合气体为核心,按组分数可细分为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及多组分校准混合气 [8] - 多组分校准混合气技术附加值最高,生产需符合《电子级混合气体配制技术要求》(TCCGA 30009 - 2025)等标准 [8] - 高纯气体、电子特气等品类因纯度要求(如电子特气需满足GB/T 16942 - 2025标准的纯度升级要求),在高端制造领域需求突出 [8] - 石油化工为传统核心应用市场,占比达32% [14] - 环保监测领域受“双碳”政策驱动,年增速达12% [14] - 电子半导体领域聚焦国产替代,目标2025年国产替代率达40%,电子特气与电子级混合气体纯度要求已提升至ppb级 [14] 区域市场分布 - 亚太地区是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占据工业气体市场43%的份额,预计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5.14% [10] - 中国作为亚洲市场关键组成部分,2025年标准气体全球占比预计达25%,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30% [10] - 全球市场中,北美2021年占校准混合气市场32.67%的份额 [10] - 亚太新兴市场贡献超50%的全球增量 [10] - 中国市场消费高度集中,华东地区占比43%、华南地区25% [11] - 生产基地呈现“华东研发制造-华南电子消费-华北科研创新”的地理分工特征 [10] - 华特气体(佛山)、金宏气体(苏州)等头部企业沿产业带布局,南京特种气体厂在华东设立6个分厂 [11] - 大连大特气体通过六大生产基地(辽宁、内蒙古、广东等)与全国销售网络,实现区域供应全覆盖 [11] 政策与行业驱动因素 - 国家“双碳”战略催生强制监测需求,推动环保用校准气体需求以12%增速增长 [13]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将标准气体列为重点领域,鼓励研发投入 [13] - GB/T 16942-2025《电子气体 大宗气体》整合5项旧标,实现电子工业用气体标准统一化 [13] - 半导体领域国产化政策加速技术突破,为国产替代提供支撑 [13] - 新《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实施使监测用标准气体更新周期缩短至12个月 [13] - 国际贸易增长推动跨境气体贸易额年增15% [13] - 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注入增长动力 [13] 技术趋势与行业挑战 - 本土企业技术取得突破,如大连大特气体研发的多组分气体产品精度达±0.1% [16] - GB/T 16942 - 2025标准将气体纯度要求从99.999%提升至≥99.9999% [16] - 行业采用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等先进检测技术,推动关键设备自给率目标达80% [16] - 膜分离、分子筛吸附等技术逐步替代传统低温分离工艺,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与低碳制备技术加速应用 [16] - 行业面临原材料氦气90%依赖进口的挑战,地缘政治加剧供应波动 [17] - 高端产品领域,外资品牌凭借技术壁垒占据优势,部分电子级混合气体依赖进口 [17] 未来市场展望 - 2030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近5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4.5% [18] - 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18] - 中国标准气体产品国内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达30%,品牌影响力覆盖全球50%以上市场 [18] - 核心驱动力来自电子半导体国产化和环保监测深化,全球校准用特种气体市场2025-2031年预计以4.6%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18]
正帆科技(688596):以客户为中心,“三位一体”打造长期增长体系
长江证券· 2025-05-03 09: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1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较早为泛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超高纯工艺介质供应系统的专业供应商,有独特技术优势,发展了流体系统装备、高纯气体等产品和业务,还能提供 MRO 综合服务 [4][7] - 公司业务分 CAPEX 和 OPEX 两类,近年成长得益于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随着客户新建产能投产达产,滞后的 OPEX 有望上升成业务成长动力 [4][7]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 69.9 亿元、87.8 亿元、108.5 亿元,归母净利润 7.0 亿元、9.3 亿元、11.5 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15x、12x、9x [10][1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2009 年正帆有限成立,先后收购正帆半导体、正帆超净,2012 年布局医药和高纯特种气体业务,2015 年向高壁垒领域迈进,2020 年科创板上市,后设多家子公司扩充布局 [18][22] - 公司战略是为客户提供关键系统、核心材料和专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业务分 CAPEX 和 OPEX 两类 [21][23]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收 54.69 亿元,同比增 42.63%,2020 - 2024 年营收复合增长率 49.02%,集成电路领域有望成重要成长驱动力 [32] - 2023 年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其他泛半导体、生物医药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38%、38%、7%、8%;电子工艺设备、生物制药设备、气体和先进材料、MRO 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76%、8%、11%、6% [32] - 2023 年整体毛利率 27.1%,集成电路和光伏毛利率分别为 25.8%和 27.7%,电子工艺设备、生物制药设备、气体和先进材料毛利率分别为 27.6%、24.0%、19.2% [37] - 2023 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7%、7.4%、0.4%和 6.5% [39]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5.28 亿元,归母净利率 9.7% [43] - 2024 年上半年新签合同 39.4 亿元,半导体行业新签合同同比增 11.4%,占比 50%;截至 2024H1,在手合同 82.0 亿元,同比增 45.6%,半导体行业占比 52% [44] CAPEX 业务 介质供应系统 - 客户群是泛半导体 FAB 制造厂商,系统将高纯气体、湿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至工艺机台,核心产品满足纯度、工艺、安全控制需求 [46] - 工艺介质供应系统处于产业链中游,业务成本超 60%来自原材料,公司完成部分关键设备制造后在客户现场安装材料部件 [49] - 估算 2023 年国内集成电路领域工艺介质供应系统市场规模约 23 亿美元,海外有东横化学、帆宣科技、法液空等头部企业 [55][57] 工艺设备 - GASBOX 是泛半导体工艺设备模块与子系统业务核心产品,为设备制程精密供气并防泄漏,含多种组件 [66] - 2023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366 亿美元,国产化率 12%左右,GASBOX 在原材料成本占比约 10%,海外制裁或加速零部件国产化 [69] - 公司 Gas Box 产品应用于多种半导体制造核心工艺设备,已向国内头部厂商批量供货,2023 年鸿舸半导体营收 4.73 亿元,净利润 0.68 亿元 [76] OPEX 业务 关键材料 - 电子工业气体分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载气,电子特气应用于多工艺环节,有高附加值和技术壁垒,电子大宗气作环境、保护等气应用于各环节 [79][87] - 全球和中国大陆电子特气市场规模 2020 年分别为 41.85 亿美元和 174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60.23 亿美元和 317 亿元;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 2020 年分别为 16.59 亿美元和 78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20.41 亿美元和 122 亿元 [91] - 公司电子气体业务包括特气、大宗气等,多地建生产基地,部分项目已投产,2023 年收入 4.2 亿元,毛利率 19.2% [103][108] 专业服务 - 专业服务包括 MRO 和 Recycle 业务,现阶段 MRO 贡献主要收入 [110] - MRO 为客户已建成设备提供后续配套服务,公司有综合服务能力,2023 年收入 2.23 亿元,毛利率 40.11% [110][114] - Recycle 为客户开发部分气体和湿化学品工艺介质循环再利用服务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