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出行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出游“旺”、消费“热”、供给“足” 多维数据看国庆中秋假期活力四射
央视网· 2025-10-01 09:30
交通出行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4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2002列[2] - 铁路部门在重点城市群开行夜间高铁,多座车站开启24小时运营模式[2] - 全国民航预计保障航班19207班,运输旅客244万人次[6] - 自10月1日起,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6] - 全国大中城市出城方向车流从9月30日午后开始增加并持续至10月1日凌晨,公路出行以中长途为主[4] 旅游住宿 - 国庆中秋假期酒店民宿和机票迎来集中预订高峰,一线城市中北京酒店预订率稳居榜首,高出深圳和上海6个百分点[10] - 沿海城市整体预订情况火热,今年双节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10] - 预订增速最快的城市包括广西钦州、甘肃陇南等小众城市[10] - 浙江湖州安吉一家主题乐园成为节前热门打卡地,亲子套票开售即被抢订[14] - 辽宁大连景区通过举办音乐节等活动吸引客流[16] 文旅消费促进 - 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各地期间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11] - 2025年浙江省金秋文旅消费季预计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4775万元,联合286家"百县千碗"门店推出福利[12] - 辽宁大连全市面向消费者发放总额1500万元的消费券,其中百货消费券1000万元,餐饮消费券500万元[16] 电影市场 - 国庆中秋8天长假有十余部新片上映,覆盖全年龄段观众[20] - 新片题材涵盖战争、奇幻、喜剧、动画、犯罪等多个类型[22] -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多部暑期档热映影片延长上映时间[22] - "跟着电影做科普"专项行动启动,提供"电影+科普"产品[24] - "跟着电影去旅游"和"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于9月30日同步启动[24] 节日食品与供应保障 - 9月中旬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8亿亩,同比增加160多万亩,辣椒番茄等主要蔬菜日均供应量超10万吨[25] - 京津冀最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为不同果蔬品类设置专属温度,每天上万台物流车辆连接主产和主销城市[27] - 广州深圳等地组织商超及生鲜平台按平日2-5倍充实肉菜及方便食品库存[29] - 商务部已启动节日期间生活必需品日报监测制度,指导各地加强产销衔接[30]
简化入场安检措施、缩短截载时间 民航跟高铁拼了?
央视网· 2025-08-13 06:39
机场安检流程优化 - 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自8月12日起取消航站楼入口人身和行李安检 仅保留防爆检测 旨在提升通行效率和旅客体验[1] - 此前旅客需经历"二次安检" 高峰时段入口安检常导致排队等待时间过长和搬运行李不便等问题[1] 值机截载时间调整 - 南航广州往返北京大兴航班自7月8日起全面取消值机截载时间 旅客仅需在航班计划起飞前15分钟抵达登机口即可乘机 打破国内机场提前30-40分钟停止值机惯例[2]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自6月1日起将国内航班截载时间由起飞前40分钟缩短至38分钟 成为国内6000万及以上量级机场中首个全场航班截载时间低于40分钟的机场[5] - 无锡硕放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等量级较小机场国内航班截载时间普遍缩短5分钟左右[5] 全国机场截载时间缩短案例 -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国内航班截载时间自7月1日起从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 国际航班从40分钟缩短至35分钟[4] -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国内航班自7月1日起从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4] -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国内航班自7月1日起从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 国际航班从45分钟缩短至40分钟[4] -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内航班自7月15日起从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4]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国内航班自7月22日起从40分钟缩短至30分钟[4] - 南通兴东国际机场国内航班自7月28日起从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4] - 海南航空广州-北京首都航班自7月28日起从40分钟缩短至30分钟[4] - 青岛国际机场国内航班8月起从40分钟缩短至35分钟[4] 技术驱动流程优化 - 信息化技术发展使配载速度加快效率提升 为缩短截载时间创造空间[6] - 上海机场简化安检措施得益于科技赋能 包括应用大数据 智能化安保手段 加强巡逻力量及配备嗅爆犬等等效安保措施[6] 旅客等待时间痛点 - 基于2000多名旅客的调研显示 51.77%旅客认为机场候机时间过长 51.63%认为安检等候时间过长 是仅次于航班延误的民航服务关注问题[6] - 等待时间过长直接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 高铁因时间成本优势分流民航客源[7] 高铁与民航竞争格局 - 2024年京沪航线发送旅客861.3万人次 同比增长24.84% 但远低于京沪高铁本线列车5201.6万人次运送量[11] - 民航与高铁形成旅客"对流"趋势:高铁吸引民航高端商务旅客 民航打折票吸引高铁普通旅客[10] - 京沪线整体用时对比显示 算入等候时间后飞机与高铁用时相差无几[11] 行业应对竞争措施 - 虹桥机场联合首都机场 中国东航和中国国航于5月初试行京沪快线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 应对高铁分流竞争[13] - 行业提出"民航向高铁学习"理念 通过服务创新提升竞争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