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C涂料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3C涂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03 18:09
3C涂料行业定义与分类 - 3C涂料指应用于电脑、通信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外壳及零部件表面的功能性与装饰性涂层材料,主要用于提升产品外观质感、耐磨性、抗指纹性能及环境适应性 [1] - 根据应用工艺和性能要求可分为UV涂料、PU涂料等体系,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塑料、金属、玻璃材质表面 [1] 3C涂料行业现状 - 2024年市场规模达9.37亿美元,中国占据62.86%市场份额,是全球核心市场 [3] - 前五大生产商(AkzoNobel、PPG、湖南松井、Musashi Paint和Cashew)占据51.54%市场份额 [12] - 全球制造重心向越南、印度转移,国际涂料企业如AkzoNobel、PPG在东南亚增设产能 [3] - 环保型涂层体系接受度提升,传统溶剂型PU体系加速迭代 [3] 3C涂料发展趋势 - 未来将朝向环保化、功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 [5] - 水性UV、低温固化、高附着力水性PU等环保体系将持续替代传统溶剂型涂层 [5] - 功能性细分市场快速发展,如耐指纹、防眩光、导电、防蓝光等性能的多功能涂料 [5] - 产业链呈现集约化、智能化趋势,国际涂料巨头加速当地化部署 [5] 全球3C涂料市场规模 - 2024年销售额达9.37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12.84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57% [7] - 中国是最大市场占62.86%,东南亚占12.83%,印度占8.97% [10] - 手机是核心下游应用,预计2031年占比达55.51% [11] 3C涂料行业政策 - 国家鼓励发展低VOCs含量的环境友好型涂料,用于电子等重点领域 [17] - 高性能涂料生产被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 [17] - 严格落实涂料等产品的VOCs含量限值标准,大力推进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使用 [17] 3C涂料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中国、北美与欧洲三大区域合计占据全球87.50%的产能 [10] - 国际品牌聚焦高端手机及笔记本业务,本土品牌在中国中高端安卓机型配套领域占据主导 [12] - 越南将成为增长最快生产地区,受益于三星、苹果等品牌设厂及国际涂料巨头布局 [10]
广信材料: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6-18 17:37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12日,2016年8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537 [13] - 公司注册资本200,395,122元,注册地址为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工业集中区华澄路18号 [13] - 公司主要从事感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印刷线路板用及相关产业用抗蚀感光油墨、感光阻焊油墨及光固化涂料的开发生产 [1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股本200,395,122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71.66%,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28.34% [13]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C3985),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的电子化学品细分领域 [15] - 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游为基础化工材料行业,下游为印制线路板、显示面板、半导体、光伏等行业 [17] - 全球光刻胶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91.8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12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 [18] - 中国光刻胶市场增速高于全球,2023年市场规模109.2亿元,预计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 [18]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CB光刻胶、光伏胶、显示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 [18] - PCB光刻胶主要分为干膜光刻胶、湿膜光刻胶和阻焊油墨三类 [20] - 在光伏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BC电池绝缘保护和电镀铜工艺图形化制程 [19] - 显示面板光刻胶主要包括彩色光刻胶、黑色光刻胶和TFT-LCD正性光刻胶 [21] 市场与竞争 - 全球PCB光刻胶市场呈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三足鼎立格局 [20] - 中国PCB光刻胶市场规模从2020年85亿元增长至2023年97.3亿元,预计2025年达106.4亿元 [20] - 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被日本和美国公司垄断,日企全球市占率约80% [22] -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增速达16.5% [22] 发展趋势 - 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微型化发展,对电子化学品精细化程度要求提高 [26] - 终端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推动电子化学品行业同步快速发展 [26] - 环保要求趋严,行业向光固化涂料、水性涂料等低VOCs含量产品转型 [27] - 光伏行业BC化和去银化趋势带来光伏胶新的应用需求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