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装备及自动化产线

搜索文档
华工科技落子3D增材 全球化“智造”布局再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8:51
合资公司成立 -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注册资本2亿元,华工激光出资1.4亿元占比70%,立铠精密出资6000万元占比30% [2] - 合资公司旨在实现技术资源集聚和优势互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推动3D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 [2] - 华工科技在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制后持续拓展新业务增长点,同步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 [2] 3D打印业务布局 - 华工科技布局3D打印业务以打造新业务增长点,其3D打印业务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技术探索 [3] - 公司已建立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技术产业化体系,形成完备的3D打印装备及自动化产线,具备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 [3] - 预计2025年3D打印市场空间1100亿元,2030年达5000亿元,公司将重点拓展3C电子及汽车电子领域 [4] 3D打印技术发展规划 - 在扩展行业领域方面,公司计划强化3C电子领域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精密零部件3D打印技术,同时聚焦5G/6G基站散热模块、天线结构件等通讯零部件 [4] - 在工艺研发方面,公司计划以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为核心,逐步拓展至镍基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 [5] - 公司将结合光路优化打印路径提升效率,研发多材料复合打印实现同一部件多种性能集成 [5] 业务表现与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业务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9.45%,联接业务收入39.75亿元同比增长23.75%,感知业务营收40.95亿元 [6] - 公司已形成国内六大产业基地,北美、澳洲、德国、加拿大四大海外研发中心及海外12家子公司、10家办事处的国际化业务布局 [6]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出口订单增长,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25.57%,目前海外营销占比不足15%,计划提升至30%以上 [7]
多家机构密集调研华工科技 3D打印技术应用成关注焦点
证券日报· 2025-05-21 18:43
公司技术积累与合资公司成立 - 华工科技3D打印业务起源于华中科技大学,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技术探索,2009年自主研制专业化SLM装备,2016年实现"大型金属零件高效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华工激光出资1.4亿元占70%股权,聚焦3D增材SLM制造技术应用 [4] - 合资公司将通过技术资源集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商业化落地,推动3D打印全场景应用,并打造智能化3D车间和数字化载体 [5] 3D打印技术优势与行业应用 - SLM技术通过激光逐层熔化金属粉末成型,材料利用率达90%以上,显著降低资源消耗与废弃物,具有绿色制造特性 [4] -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已形成完备的3D打印装备及自动化产线,掌握材料、光源、粉末处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具备性价比优势 [7] - 钛合金因强度高、抗腐蚀性好,已批量用于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已有3D打印手表表壳、铰链总成等成熟产品 [8] 市场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3D打印市场2024年预计突破219亿美元,2030年或达万亿规模,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630亿元,较过去十年增长30倍 [8] - 公司战略横向拓展3C电子、通讯零部件、汽车电子、医疗等行业,纵向深耕钛、铝、镁合金材料工艺研发以降低成本 [9] - 增材制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优势包括轻量化、结构创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性,有望成为高端电子产品主流技术 [8]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3:2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日期为 2025 年 5 月 20 日,形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地点是线上电话会议 [3][6]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约 89 家基金、资管、保险等机构 [3][4][5][6]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华工科技董事刘含树、熊文等 7 人,接待中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6] 3D 打印业务相关 技术积累 - 3D 打印业务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90 年代开始技术探索,2009 年自主研制 SLM 装备,2016 年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现具备从材料到光源等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 [8] 合资公司背景 - 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 增材 SLM 制造技术优势明显,材料利用率超 90%,契合低碳制造趋势 [9] - 公司与立铠精密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推动 3D 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9][10] 应用前景和趋势 - 材料方面,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快速产品化,未来市场空间大 [11] - 产品应用上,已有手表表壳等成熟产品,未来有望拓展更多产品 [11] - 技术上,除 SLM 技术外,积极拓展新流派,突破效率和精度问题后可制造更精细和更大产品 [11] 业务规划 - 横向扩展行业领域,包括 3C 电子、通讯零部件、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13] - 纵向深耕材料工艺研发,材料上拓展新型材料,工艺上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3] 客户合作情况 - 与全球知名终端品牌和国内头部 3C 品牌客户合作良好,部分产品已验证或进入验证测试环节 [14] 公司优势 - 技术上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 [15] - 品质成本上能提供 3C 行业最具性价比产品 [15] - 交付及服务上深耕 3C 行业,能敏捷响应客户需求 [15] 公司 2025 年业务经营情况 激光 + 智能制造业务 - 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高功率激光装备、精密激光装备组成 [17]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带动高功率激光装备业务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保障其收入和利润,精密激光装备因 3D 打印合作有增长空间 [17] 联接业务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海外业务推进顺利,泰国工厂已投产,6 月达月产 25 万的 800G 模块能力,计划建 4 万平厂房 [17] 感知业务 - 加大与整机整车厂合作,光电类传感器获整车厂定点量产,压力传感器有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业务和海外市场业务增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