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纳米刻蚀机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技术竞赛升级!稀土与芯片战略拐点揭示未来产业方向之争
搜狐财经· 2025-10-10 01:47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2019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的92%集中在中国[3] - 2018年中国稀土出口总量达5.3万吨,其中80%流向美国[5] - 2025年4月MP Materials宣布中止对华稀土出口,凸显原矿价值低而加工环节话语权大的现实[3] 美国稀土产业进展与挑战 - 2025年8月15日美洲稀土公司从840公斤矿石中提取出精矿,轻稀土纯度96.4%,重稀土纯度97.1%,但距离稳定工业化生产仍有间距[8] - 美国稀土产业呈现"项目化、孤立化"特征,缺乏完整的分离、冶炼、材料化、下游应用产业化链条[18] - 美国实现稀土产业自主化估计还需五年左右系统性建设,难点在于化工-材料-装备三重体系的同步搭建[20][24]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源于几十年积累的化学分离工艺路径、污染治理工程化方案及成本控制细节[8] - 稀土价值链陡峭:一吨稀土原矿价值约3万元,制成永磁材料价值80万元,下游精密部件价值可达1200万元,中国已打通全环节[10] - 中国稀土环保标准和成本模型是长期实践形成的"算得过账"的产业真实,并非补贴幻象[22] 中国芯片产业技术突破 - 2024年10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推出T150A光刻胶系列,分辨率达120纳米并完成量产验证[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现13.5纳米EUV光源技术完全自主化,中国科学院DUV光源指标可支撑3纳米制程[12] - 2025年8月璞璘科技发布PL-SR系列纳米压印设备,支持小于10纳米线宽,产能提高三倍,成本降六成,能耗仅为传统光刻机十分之一[14] 芯片产业系统化进展 - 中国芯片产业采取"多点突破、整体替代"路径:长江存储232层NAND追平三星,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供应台积电,EDA、硅片、光刻胶多赛道补齐[16] - 纳米压印技术超越日本佳能14纳米水平,将工艺竞争焦点从"写更细的线"转化为"更快、更省、更稳定地写"[14] - 芯片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构建了产业"多路径鲁棒性",降低单点被封锁风险[25] 战略路径比较 - 中国在芯片上走"多点开花"工程路径,1到3年内具备较完整自立能力并非遥不可及[20] - 芯片自主直接决定终端产品出厂与升级迭代,而稀土价值需通过下游转化释放[20] - 技术累积具复利效应,中国系统性"织网"策略比美国从资源端逆转制造业空心化更具可持续性[26] 产业经济性对比 - F-35战机制造需约400公斤稀土,宙斯盾雷达系统需两吨以上,凸显稀土在尖端制造业的"维生素"作用[8] - 纳米压印设备性能指标直接超越日本佳能,标志着中国在替代工艺路径上取得领先[14] - 工艺门槛不仅在于"配方",更在于设备、人员、管理、供应链的日常磨合工程能力[18]
陈经: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环球网· 2025-06-24 05:39
美国撤销芯片制造商在华技术豁免权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计划撤销台积电、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全面豁免权,包括芯片制造设备运输许可 [1] - 该举措将增加企业在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运营负担,但不会禁止芯片制造商在华运营 [1] - 白宫官员将该举措与中国稀土材料管制相提并论,否认这是"新的贸易争端升级" [1] 芯片制造设备与稀土管制的差异 - 芯片制造设备是典型的工业基础设备,许可证发放对象主要为民用高科技产业,而稀土是军民两用战略资源 [1] - 中国对稀土实施军民两用差异化管理,但对芯片制造设备的管控主要在民用领域 [1] - 美方将两者进行错误类比,混淆了概念本质 [1]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在华业务现状 - 2024年中国大陆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的38% [2] - 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 [2] - 荷兰阿斯麦公司2022年对华出货量占其全球销量的14% [2] - 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30%至40% [2] - SK海力士2024年对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投资较前一年增长10倍,无锡DRAM工厂销售额达90亿美元,增长64.3% [2] 美国芯片设备管制的局限性 - 美国芯片设备公司仅占全球约1/3份额,需要荷兰、日本等国配合推进限制 [3] - 阿斯麦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35%,日本东京电子清洗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22% [3] - 中国本土设备企业替代进程加速,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北方华创14纳米薄膜沉积设备在中芯国际量产 [3] - 2024年中国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6%跃升至28% [3] 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进展 - 北方华创等中国企业成功跻身全球设备商前列 [4] - 英伟达持续推出中国特供版GPU,应用材料、泛林集团通过技术调整维持在华业务 [4] - 中国设备企业技术迭代速度超30%/年,本土晶圆厂28纳米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25% [5]
美国商务部长炮轰中国芯片:天天说制造先进芯片,但中国根本没有
新浪财经· 2025-06-12 18:24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指责中国芯片企业虚张声势,声称中国AI训练芯片年产量仅20万枚,远低于150万枚的市场需求[1][5] - 美国自2019年起持续升级对华芯片封锁,包括高端芯片禁运、制造设备限制出口、核心技术保密壁垒和关键耗材管制[3] - 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和吸引建厂提升本土芯片制造份额,但面临供应链断裂、成本高昂、政策复杂和人才短缺等挑战[9][11] 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变化 - 1990年以来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占比从37%降至11%,中国从7%提升至24%[7] - 10nm及以下逻辑芯片市场被台积电(69%)和三星(31%)垄断[7] - 荷兰拒绝完全听从美国对华DUV光刻机断供指令,需评估本土企业损失[25] 中国芯片产业突破 - 中国企业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在刻蚀、薄膜沉积等后端设备取得重大突破,中微5纳米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生产线[14][16] - 中国12英寸晶圆产能年增30%,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进步显著[16] - 华为昇腾AI芯片推理性能达英伟达H100的60%,训练成本降低40%,已应用于欧洲气象局项目[18] 中国反制措施与国际合作 - 中国对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影响福特汽车等美国企业[22] - 中国联合东盟、非洲签署2800亿芯片订单,分散对美国市场依赖[24] - 三星、SK海力士游说白宫称限制中国将瘫痪全球汽车业,英特尔因市场流失裁员万人[27] 国际企业反应与中美博弈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无法放弃全球最大AI市场[27] - 美国内部出现分歧,前任商务部长雷蒙多称制裁"枉费心机",特朗普派威胁废除芯片法案[27] - 中美高层通过电话会谈试图缓解矛盾,特朗普称达成"友好合作"[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