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裁

搜索文档
时隔4年,华为新机再度显示麒麟芯片
观察者网· 2025-08-17 16:40
华为麒麟芯片回归 - 部分华为Pura 80系列手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鸿蒙系统升级后可在设置中查看麒麟芯片信息,这是时隔4年之后,麒麟芯片信息再度在华为手机上公开展示 [1] - 网传图片显示处理器为HUAWEl Kirin 9020,运行内存16 GB,存储总容量512 GB,可用空间364.56 GB,屏幕分辨率2848 x 1276 [3] - 上一次华为公开介绍麒麟芯片是在2021年的华为P50系列发布会上,当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因为被美国制裁,华为的麒麟5G芯片只能当4G用 [3] 华为手机出货量变化 - 余承东在央视财经的直播中坦言,华为在被制裁的6年中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过去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一年能达到2.4亿台-2.5亿台,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发货量就能达到3000多万台,而受制裁影响最严重的时候,一年发货量才2000多万台 [3] - 美国制裁之前,华为终端曾经市场份额超越苹果和三星,做到第一,刚做了两个季度,因为制裁,芯片生产的原因,没有发货的问题就下来了 [5] - 近期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为1250万台,以18.1%的份额位列中国手机市场出货第一,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之后,时隔四年,华为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5] 鸿蒙操作系统发展 - 2023年8月,麒麟芯片搭载于Mate60系列重返市场,但华为一直没公开介绍,几乎同一时间,华为宣布鸿蒙操作系统告别双框架,不再兼容安卓生态,进入单框架时代 [5] - 余承东表示曾经保持了两个栈,一个是鸿蒙的体系,同时又支持安卓体系,所以叫双框架,那个时候因为考虑到应用开发迁移工作量很大,所以当时鸿蒙上跑的应用不是鸿蒙应用,而是安卓应用,但鸿蒙5.0跑的应用,今年华为发布所有新手机,全是鸿蒙重新开发的应用 [5] - 余承东认为将来芯片产能上来,生态体系逐步走向完善,有可能鸿蒙不仅成为中国的主力操作系统和生态,也成为全球主力操作系统和生态 [5]
制裁了个寂寞?比尔盖茨预言成真,日媒:美国越封锁,中国越强大
搜狐财经· 2025-08-04 15:12
中国芯片产业崛起 - 美国制裁后中国芯片产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直接反超欧美老厂 [1][3][6] - 中芯国际投入1500亿元新建晶圆厂 成熟制程月产能提升35万片 28nm及以上产能全球第一 [4] - 预计2027年中国成熟芯片全球市占率将达43% 稳居首位 [6] 产业链自主化突破 - 芯片设计软件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已实现14nm以上EDA工具自主 [10] -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量产 中微5nm刻蚀机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10] - 华为、长江存储等企业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打通 [9][10] 企业表现与市场影响 - 华为麒麟芯片回归后挤压高通中国市场 导致后者少卖4000万颗芯片 损失数百亿元 [10] - 长江存储NAND闪存全球市占率达8.1% 价格压低至0.03美元/GB 迫使三星、美光降价50% [10] - 比亚迪、紫光抢占汽车芯片市场 英飞凌、恩智浦利润暴跌60% [10] 出口与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芯片出口额从2014年4372亿元飙升至2024年1.14万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11] - 美国封锁促使中国转向成熟芯片赛道 日媒评价"越封锁越强大" [11]
陈经: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环球网· 2025-06-24 05:39
美国撤销芯片制造商在华技术豁免权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计划撤销台积电、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全面豁免权,包括芯片制造设备运输许可 [1] - 该举措将增加企业在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运营负担,但不会禁止芯片制造商在华运营 [1] - 白宫官员将该举措与中国稀土材料管制相提并论,否认这是"新的贸易争端升级" [1] 芯片制造设备与稀土管制的差异 - 芯片制造设备是典型的工业基础设备,许可证发放对象主要为民用高科技产业,而稀土是军民两用战略资源 [1] - 中国对稀土实施军民两用差异化管理,但对芯片制造设备的管控主要在民用领域 [1] - 美方将两者进行错误类比,混淆了概念本质 [1]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在华业务现状 - 2024年中国大陆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的38% [2] - 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 [2] - 荷兰阿斯麦公司2022年对华出货量占其全球销量的14% [2] - 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30%至40% [2] - SK海力士2024年对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投资较前一年增长10倍,无锡DRAM工厂销售额达90亿美元,增长64.3% [2] 美国芯片设备管制的局限性 - 美国芯片设备公司仅占全球约1/3份额,需要荷兰、日本等国配合推进限制 [3] - 阿斯麦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35%,日本东京电子清洗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22% [3] - 中国本土设备企业替代进程加速,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北方华创14纳米薄膜沉积设备在中芯国际量产 [3] - 2024年中国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6%跃升至28% [3] 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进展 - 北方华创等中国企业成功跻身全球设备商前列 [4] - 英伟达持续推出中国特供版GPU,应用材料、泛林集团通过技术调整维持在华业务 [4] - 中国设备企业技术迭代速度超30%/年,本土晶圆厂28纳米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25% [5]
军用稀土悬而未决?芯片封锁对稀土制裁!中美博弈谁能先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6-16 08:22
中美稀土与芯片谈判进展 - 中美已就普通稀土贸易达成部分协议 中国承诺加快审批非军用美国生产商的稀土出口申请 但未承诺为美国军方提供军用稀土 [3][8] - 美国仍严格控制先进芯片对华出口 理由是可能被用于军事领域 谈判仅使双方关系止于恶化 未回到制裁加码前状态 [3][12] 稀土行业细分与贸易现状 - 轻稀土全球储量分布较广 中国开采量占全球60% 但需在中国加工 无法形成对美制约 [5] - 重稀土中的"稀土磁铁"已放开管制 该材料对半导体 电动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至关重要 美国短期内无替代方案 [5] - 军用特种金属"钐"仍受严格出口管制 其氧化物形态应用于战机雷达 导弹制导系统 核反应堆等国防及高科技领域 [9][11] 贸易管制具体措施 - 中国批准的部分稀土出口许可有效期6个月 且设数量限制 防止欧美囤积削弱制裁效果 [8] - 美国通过控制台积电产能维持芯片领域优势 中国则依靠重稀土和军用稀土元素形成反制 [14][16] 中美博弈格局演变 - 双方在关税等次要矛盾上达成让步 但核心领域(芯片与军用稀土)仍互不妥协 [14] - 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从被动转为可平等谈判 甚至在某些领域占据主动 [19][21]
看到“印度赢学”奏效,特朗普直接效仿,又是美国赢得了关税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42
印度"赢学"现象 - 印度国防参谋长首次承认印军战机损失但拒绝透露具体数量 仅否认"6架军机战损"的说法[5] - 印度官方仍坚持空战"大获全胜"的叙事 认为失利促使印军迅速总结经验并反击巴方[7] - 承认战损的军官遭到印度网民网暴 被指责"羞辱战功" 甚至被认为不配担任军队高层[8][12] - 印度网民普遍认为承认战损与10天胜利日庆祝活动相矛盾 显示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10] 美国对华贸易策略 - 特朗普在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后暂时收敛 但获得中东万亿投资后重启强硬姿态[16] - 美国试图将关税战暂停包装成对中国的"施舍" 实际是美国经济依赖中国制造的被迫让步[18] - 美国采取"边打边谈"策略 通过芯片制裁和留学生限制施压中国在稀土领域让步[24] - 稀土技术是中国核心优势 直接决定电车、战机、雷达、导弹、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速度[34] 中美经济博弈 - 2018年以来的贸易战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 进出口贸易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18] - 中国在稀土领域保持强硬态度 视其为谈判底线 要求美国必须展现绝对诚意才可能放松管制[34] - 中国已适应长期芯片制裁 建立自主发展路径 美国限制措施边际效应递减[32] - 哈佛等美国名校正以自身方式抵制政府对华留学生政策 显示制裁措施内部存在分歧[32]
没按美国的剧本走?比尔盖茨预言或成真:中国不要美国芯片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14:26
美国对华芯片制裁 - 美国利用芯片技术优势对中国实施"卡脖"制裁 试图阻止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和光刻机技术 [1] - 制裁措施包括断供芯片 限制出口光刻机等 旨在迫使中国在科技竞争中妥协 [3] 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对 - 美国制裁激发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的决心 加速了技术突破 [3] - 中国采取举国体制发展半导体产业 提供补贴和政策扶持 将芯片列为国家战略项目 [9] - 华为在制裁下实现麒麟芯片突破 推出搭载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 [7] - 中芯国际在无法获得先进光刻机的情况下 自主实现14nm工艺突破 [7]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成果 - 中国计划5年内将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 [10] - 中国芯片产业链逐步完善 补齐技术短板 [10] -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跃居全球第一 开始与国际厂商竞争 [10] 行业影响 - 美国单边制裁未能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 反而加速了其技术进步 [3][12] - 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5] - 行业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创新 形成完整产业链 [5][10]
俄罗斯自研芯片,夹缝求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2 11:58
公司发展概况 - Baikal Electronics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生产并销售8.5万颗处理器,其中大部分为2022年前获得的低端Baikal-T处理器[1] - 2019年公司交付1.7万颗处理器,当时仅1个办公室和81名员工[1] - 到2024年底芯片产量增长5倍达8.5万台,办公室扩展至4个,员工人数翻倍至200人[1] - 尽管2023年年中破产,但仍保持显著增长[1] 产品与技术参数 - 处理器涵盖三个系列:Baikal-T(双核32位MIPS 1.2GHz/5W/28nm)、Baikal-M(八核Arm 1.5GHz/35W/28nm)、Baikal-S(48核Arm 2.5GHz)[2] - Baikal-T主要面向嵌入式应用,占据大部分出货量[2] - 所有芯片在2022年前由台积电生产并通过中国大陆进口[2] 市场环境与挑战 - 2022年俄乌冲突后,中国台湾/美国/欧洲对俄实施制裁,限制处理器出口[3] - 台湾地区仅允许出口最高25MHz/5GFLOPS的32位CPU,远低于Baikal-T的9.6 FP GFLOPS性能[3] - 15万颗Baikal-M处理器在台湾被查获,1.5万台Baikal-S订单被取消[3] - Baikal-T芯片从拉脱维亚进入白俄罗斯时被没收[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生产用于移动设备的Baikal-L处理器和用于数据中心的Baikal-S CPU[4] - 新产品将由中国大陆生产[4] - 2023年4月开始大规模生产自研微控制器,但未披露技术细节[3] 行业对比数据 - 2024年全球PC处理器出货量2.627亿颗(AMD/苹果/英特尔/高通)[2] - 同期平板电脑处理器出货1.44亿颗(苹果/联发科/高通/紫光展锐/三星/华为)[2] - 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12.39亿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