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8L
icon
搜索文档
广汽集团携手阿里云加速出海,东风公司4名管理层人员被查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06:16
广汽集团与阿里云合作 - 广汽集团与阿里云达成多项合作,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主要解决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和智能化产品力三大挑战 [1] - 采用阿里云"区域中心+国家站"混合架构应对海外监管要求,海外车联网系统已完成部署 [1] - 合作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优化智能化产品服务,推动智能车联网发展 [1] 理想汽车成立建设公司 - 理想汽车关联公司成立常州车之湖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工程施工、物业管理等 [2] - 新公司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支持市场扩展和智能出行发展 [2] 东风公司管理层被查 - 东风公司4名管理层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涉及采购、事业计划、证券与法务等部门 [3] - 2025年累计已有9起高层被查事件,反映内部治理问题,可能影响公司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3] 一汽-大众召回奥迪车型 - 一汽-大众召回国产A6L汽车100899辆,进口A6、A7等车型33024辆,合计超13万辆 [4]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软件问题,可能导致关键信息无法显示,存在安全隐患 [4] - 事件凸显产品安全重视,但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和品牌形象 [4] 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技术 - 小鹏MONA M03 Max全球首发无感知"人机共驾",用户打方向盘不会退出智驾 [5] - 系统支持用户主动调整车辆轨迹,操作转弯、避让等动作时更灵活安全 [6] - 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6]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召回超13万辆国产和进口奥迪汽车
快讯· 2025-05-23 15:42
一汽-大众奥迪汽车召回事件 - 公司备案召回计划涉及国产和进口奥迪汽车总计133,923辆 [1] - 国产车型召回100,899辆A6L汽车 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15日至2021年12月9日 [1] - 进口车型召回33,024辆 涵盖A6、A7、A8L、Q7、Q8、S6、S7、S8等多款车型 生产日期为2020年7月2日至2021年5月10日 [1] 技术缺陷详情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软件缺陷 可能导致显示屏关闭 [1] - 故障发生时将无法显示发动机转速、车速和挡位等关键行车信息 [1] - 该缺陷被官方认定为存在安全隐患 [1] 处理措施 - 召回行动自备案之日起立即实施 [1] - 两项召回分别对应备案编号S2025M0078I(国产车型)和S2025M0079I(进口车型) [1]
全网吐槽的反人类设计,车企这回听劝了
36氪· 2025-05-09 09:18
行业趋势转变 - 车企开始重新引入实体按键,逆转过去全触控设计的风潮,包括大众、小米、保时捷等品牌在2024年新款车型中恢复机械旋钮和按键[1][3][22] - 行业从"全触控座舱"营销转向强调"保留必要实体键更人性化",现代汽车承认过度集成触控功能是错误决策[1][3] -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2026年新规要求关键功能必须配备实体按键,否则降低安全评级[20] 触控屏的缺陷与用户反馈 - 触控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大众ID系列后视镜调节需22秒完成,方向盘触控板误触率42%,紧急情况延迟1.5秒[3] - 瑞典测试显示全实体键操作仅需10秒(车辆前行306米),触控屏操作导致分心且效率低下[13] - 英国研究指出触屏操作使驾驶员反应时间增加53%-57%,远超酒驾(12%)和大麻(21%)的影响[16] 技术成本驱动因素 - 触控屏普及背后是成本考量:屏幕采购价可低于50美元,比实体按键布局节省物料成本[8] - 特斯拉通过功能集成降低物料成本,Model 3比同行节省1000-2000元[8] - 电子控制单元(ECU)数量从1993年奥迪A8的5个增至2010年100多个,导致线束复杂和成本上升[6] 车企战略调整案例 - 大众设计总监公开承认过度依赖触控屏是"重大失误",承诺实体按键将永久保留[17][22] - 保时捷2024款卡宴重启实体键,宝马iDrive新增触控板,小米SU7明确保留实体键[22] - 奔驰EQS采用56英寸联屏,奥迪A8L推行多屏战略,但均面临操作便利性质疑[6][22] 人机交互优化方向 - 同济大学研究指出封闭性操作(如空调调节)适合实体键,开放性功能(如语音呼叫)适合触控/语音[24] - 行业共识转向"软硬兼施",实体键与触屏根据功能特性差异化配置[22][24] - 特斯拉Model S开创的17英寸全触控屏模式引发十年行业跟风,现被证明需改良[4][22] 系统可靠性问题 - 哪吒汽车出现车机系统崩溃案例,导致钥匙解锁失效、关键信息丢失等故障[16] - 特斯拉因触控雨刮器延迟问题在美国召回13.6万辆Model S/X[19] - NHTSA统计显示18.7%分心驾驶事故与触控系统相关,73%涉及多级菜单操作[19]
告别BBA
投资界· 2025-03-16 15:19
行业趋势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显著下滑 2024年奔驰中国交付68万辆同比下滑7% 奥迪交付64 9万辆同比下滑10 9% 宝马交付71 45万辆同比下滑13 4% [7][9]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47 6%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下半年连续5个月突破50% [15] - 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收缩 新能源车崛起导致BBA价格体系崩盘 宝马M4从加价10万到降价20万仅用两年 [12] 市场表现 - BBA采取大幅降价策略 奥迪长期折扣超20% 奔驰E级/GLC终端优惠6万 宝马5系降价幅度约20% [10] - 经销商亏损严重 2024年上半年全国经销商亏损比例达50 8% 宝马全球首家5S店因资金压力停业 [25] - 传统4S店模式受冲击 40家以上BBA经销商门店翻牌为蔚来直营店 部分转为问界等新能源品牌 [26] 竞争格局 - 技术优势转移 电车时代国产车在混合动力 智能驾驶等领域形成统治 BBA机械素质优势过时 [18][19] - 用户需求变化 新生代车主更关注科技配置 蔚来ET5零百加速4秒且标配激光雷达 宝马需加价选装自适应巡航 [21][22] - 销售模式迭代 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实现价格透明 BBA仍依赖传统4S店导致高库存风险 [23] 消费者行为 - 豪车用户转向新能源 案例显示AMG S Coupe车主试驾蔚来EC6后立即置换 并带动朋友购买5台蔚来 [32][33] - 决策因素变化 律师客户更关注换电站和智能驾驶辅助而非传统马力参数 [34] - 消费观念升级 高净值用户接受"一油一电"配置 年轻人将电车作为首选 [36][37] 企业财务 - BBA利润大幅下跌 奔驰2024年净利润104 1亿欧元同比降28 4% 宝马奥迪三季度利润分别下滑83 8%和91% [9][25] - 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奔驰中国区降幅为全球单一市场之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