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ZERO系列跑鞋
搜索文档
羽绒服代工风波中,阿迪达斯创单季最强业绩,中国市场十连增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18:2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至66亿欧元,创下历史单季度最高营收纪录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全球营收达187.35亿欧元,同比增长14% [7] - 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3%至7.36亿欧元,前九个月营业利润率上升至10.1%,超出公司年初设定目标 [4] - 公司上调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预计品牌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营业利润有望增至20亿欧元,此前预期为17亿至18亿欧元 [4]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至9.47亿欧元,连续十个季度实现有质量增长,连续四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2][7] - 大中华区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7.74亿欧元,同比增长12% [7] - 欧洲市场销售额增长12%至23.3亿欧元,北美市场增长8%至13亿欧元,日本与韩国市场同比增长11% [7] - 公司首席执行官将中国定义为品牌的增长引擎与创新试验场,强调中国市场对全球版图战略重塑的重要性 [7] 产品线业务表现 - 鞋类收入同比增长11%至37.5亿欧元,其中跑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以ADIZERO 0系列为代表 [5] - 服饰业务收入增长16%至23.8亿欧元,配饰业务增长1% [5] - ADIZERO系列跑鞋在全球多项马拉松赛事中斩获佳绩,推动该系列全球销量增长,成为中国市场跑步爱好者的新宠 [5] 战略与营销举措 - 公司体育营销集中回归专业场景,通过赞助马拉松赛事、签约中国运动员,在跑步、足球等垂直领域重建专业口碑 [5] - 公司在上海时装周创意呈现时尚大秀,大中华区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推动"中国创造"以共鸣本土消费者 [9] - 大中华区CCS团队已超百人,绝大多数为中国本土员工,致力于深度洞察本土运动与时尚需求,连接更多年轻人 [11] 成本与供应链动态 - 美国上调对越南和印尼商品的关税导致公司下半年成本增加约2亿欧元,第二季度已受到数千万欧元关税影响 [7] - 公司表示一旦关税最终敲定,将重新评估在美国市场的定价,但其他市场价格不会受影响 [7] - 公司部分羽绒服产品由雪中飞、波司登代工生产,有消费者对比发现代工产品在蓬松度和充绒量参数上不及代工厂同价位产品 [11]
阿迪达斯二季度主品牌收入增长12%,大中华区营收连续九季度攀升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5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营收达59.52亿欧元,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8% [1] - 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收达121.05亿欧元 [1] - 公司维持全年营收高个位数增长及营业利润17-18亿欧元的指引 [1][4] - 主品牌收入在第二季度增长12%,上半年按不变汇率计算增长14% [1]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表现亮眼,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营收分别增长11%和13%,连续九个季度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1] - 欧洲市场因2024年欧洲杯高基数效应,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11%(剔除Yeezy影响) [1] - 北美、拉美、新兴市场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在第二季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上半年所有区域剔除Yeezy影响后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拉丁美洲以25%的增速领先 [1] - 大中华区上半年贡献营收18.27亿欧元 [1] 产品品类表现 - 第二季度服装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7%,显著高于鞋类的9%及配饰的7% [2] - 跑步业务成为鞋类增长核心驱动力,以ADIZERO系列为代表的跑鞋收入同比增长超25% [2] - ADIZEROEVOSL单款产品贡献全球跑鞋业务近30%的增量 [2] - 大中华区跑鞋上脚率在无锡、武汉马拉松中较2023年分别提升14.08%和26.15% [2] 销售渠道与策略 - 第二季度批发收入按不变汇率增长14%,自营零售及电商分别增长9% [3] - 公司上半年新开设60-70家门店,并推进门店现代化改造 [3] - 全价销售策略及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是渠道增长的关键 [3] - 上半年各渠道剔除Yeezy影响后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3] 成本管理与战略方向 -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预计下半年成本将增加2亿欧元,第二季度已产生数千万欧元额外支出 [4] - 公司维持全年营业利润指引,若剔除关税影响,目标可上调至少2亿欧元 [4] - 公司将通过优化采购组合、控制折扣率及运费成本对冲部分压力,暂未计划全面提价,但将针对新品重新定价 [4] - 本土化运营被视为全球增长的核心策略,大中华区依托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推出本土化营销活动 [4] - 公司预计2025年主品牌收入将保持双位数增长 [4] 行业竞争与展望 - 除北美市场外,公司目标在其余区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5] - 公司计划在北美实现业务规模翻倍,以巩固全球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