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OPET膜
icon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BOPET膜国内产需高增 行业自律有望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7-10 16:03
BOPET膜:国内产需高增,看好行业自律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性能优良,广泛应用包装印刷、光学显示、电力电气、光伏新能源等领域。 2014-2024年期间,国内BOPET行业产能、产能、表观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但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 产量增速,行业呈现"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行业供需失衡导致BOPET价格自 2022年震荡下跌,行业上市公司2022-2023年盈利下行,2024年由盈转亏。 《中国BOPET行业自律倡议书》倡导强化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有望助力行业供给优 化、盈利改善,2025Q1行业多数上市公司减亏。中长期来看,市场资源向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 逐步集中,该行看好国内高端聚酯薄膜产品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替代进口产品不断涌现,BOPET行业 向高端化、绿色化不断发展。 智通财经APP获悉,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2022年以来BOPET行业盈利持续承压,或导致规划产能进度 放缓或实际落地可能性降低,行业自律助力格局优化,企业盈利有望改善;中长期来看,市场资源向具 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逐步集中,该行看好国内高端聚酯薄膜产品研发能力快速 ...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9
开源证券· 2025-07-09 22:45
核心观点 - 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PPI同比或已见底,预计7月CPI环比在0%左右、同比或在-0.5%左右,PPI同比、环比均有回升,2025年全年CPI平均同比或在-1%-0%区间,PPI平均同比或在-2%--3%区间 [3][8][13] - BOPET行业自律有望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中长期看好行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4][16][18] - 低空经济已迎来纵向落地,建议关注后续板块行情 [5][20][22] - 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阶段向量产验证阶段发展,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建议关注后续行情表现 [6][25] 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 - 6月CPI同比+0.1%、预期0%、前值-0.1%,环比降幅收窄;PPI同比-3.6%、预期-3.2%、前值-3.3% [3][8] - 鲜果、肉类价格回落致食品CPI环比降幅扩大,鲜菜价格或随降雨量增加回升,猪肉价格预计随供给收缩回升 [10] - 6月核心CPI环比连续三个月超季节性,拉动因素或主要来自家用器具与金饰品,服务CPI弱于季节性 [11] - 6月PPI同比回落,黑色、煤炭价格延续回落,石油链产品价格环比由负转正,有色价格震荡回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环比降幅扩大 [12] 行业公司 化工 - BOPET膜性能优良,应用广泛,2014-2024年国内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高速增长,但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产量增速,行业呈“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矛盾 [16][17] - 供给端产能扩张、集中度低且小产能多,新增产能预计2025-2027年投放;需求端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及产量增速,市场供应过剩加剧;进出口显示我国对高端产品仍有进口依赖;价格自2022年下跌,行业毛利持续为负;上市公司盈利承压 [17] - 推荐标的东材科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受益标的双星新材、裕兴股份、和顺科技、大东南等 [4][18]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低空经济 - 顶层设计强化,中国民航局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设立专项工作组;地方持续推进,多地出台政策、成立基金、签约项目 [20][21] - eVTOL整机方面,亿航智能获订单、沃飞长空启动生产许可审定、广汽集团首飞成功 [22] - 推荐标的卧龙电驱、绿能慧充,受益标的包括低空制造、基建、运营等领域相关企业 [5][22] - 6月30日-7月4日低空经济A股相关标的平均涨跌幅为+0.0%,美股部分公司有涨有跌 [23] 固态电池 - 上海洗霸拟参竞拍硫化锂相关资产,多家公司固态电池铜箔产品实现供应或获订单 [25] - 固态电池研发推进,多家企业取得进展 [25] - 推荐标的宁德时代,受益标的涵盖设备、电池、正极及电解质等多个领域 [6][25] - 6月30日-7月4日固态电池指数-0.8%,2025年累计+18.2%,相对沪深300指数+17.0%,相关标的有涨有跌 [26][27] 市场表现 - 昨日涨跌幅前五行业为传媒、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医药生物、社会服务,后五行业为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电子、国防军工、家用电器 [1][2] - 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近1年走势展示 [1]
化工“反内卷”系列报告(一):BOPET膜:性能优良、国内产需高增,行业自律有望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
开源证券· 2025-07-09 18: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2 - 2023年BOPET行业上市公司盈利下行,2024年由盈转亏,行业盈利承压或使在建产能进度放缓或落地可能性降低,资本开支缩减 [5][6][76] - 《中国BOPET行业自律倡议书》有望优化行业格局,短期行业自律助力企业盈利改善;中长期市场资源向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国内高端聚酯薄膜研发能力提升,行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5][19][77] 各部分总结 BOPET膜:性能优良,国内产需高增,目前价格低位、盈利承压 - BOPET膜性能优良,分为通用类和功能类,有切片法与直熔法两种工艺,切片法成本略高但可产差异化产品多、质量稳定,直熔法成本低但可生产产品种类有限,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光学显示等领域 [13][14] - 国内BOPET行业产需高速增长,但呈现“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中国BOPET行业自律倡议书》有望优化行业格局 [5][16][18] - 2014 - 2024年国内BOPET行业产能从247万吨扩张至695万吨,CAGR达10.9%;产量从161万吨增长至459万吨,CAGR达11.0%;目前产能648.2万吨/年,前10大企业产能占比63.0%,5万吨/年以下产能占比14.4%,规划在建产能87.2万吨/年,预计2025 - 2027年投放 [20] - 2014 - 2024年国内BOPET表观消费量从171万吨增长至415万吨,CAGR达9.3%,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及产量增速,2024年包装印刷、离保膜、太阳能背板、光学膜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45.8%、14.7%、4.9%、10.2% [5][27][28] - 我国是BOPET净出口国,但每年仍有20 - 30万吨进口量,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2倍以上,表明对高端产品存在进口依赖,主要出口至越南、印尼等,主要进口自日本、韩国等 [5][32] - BOPET价格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2022年开始价格下跌,2024年低位运行,全年价格承压,2024年上半年整体负毛利,下半年直熔法部分时间转正,切片法仅9月正值 [40] - 2025年一季度价格震荡上行,2025Q1市场均价8,091元/吨,同比+0.4%、环比-1.8%;1 - 6月产量246.0万吨,同比+13.2%;截至7月8日,市场均价7,640元/吨,同比-6.1%、较年初-5.3%,处于2020年以来2.9%的历史低位 [41] BOPET板块上市公司:2022 - 2023年盈利同比下行,2024年由盈转亏,2025Q1同比减亏,行业资本开支有所缩减 - 选取8家以BOPET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测算,2024年营收196.5亿元,同比+9.6%;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5Q1营收46.1亿元,同比+3.4%、环比-11.5%;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减亏0.9亿元、环比减亏2.1亿元 [54] - 2024年板块销售毛利率8.96%,同比-3.58pcts;归母净利率-3.30%,同比-5.13pcts;2025Q1销售毛利率11.25%,同比+3.04pcts、环比+2.53pcts;归母净利率-0.26%,同比+2.03pcts、环比+8.28pcts [55] - 2024年板块期间费用22.5亿元,同比+10.2%;期间费用率11.44%,同比+0.06pcts;2025Q1期间费用5.4亿元,同比+9.1%、环比-11.5%;期间费用率11.61%,同比+0.6pcts、环比+0.01pcts [55] - 2024年行业资本性支出24.1亿元,同比-25.5%;截至2024年末,在建工程40.7亿元,同比-30.9%;固定资产209.7亿元,同比+15.2% [56] - 多数公司2019 - 2021年营收增长,2023年起营收同比下降或增幅收窄;2022年起盈利下行,2023 - 2024年由盈转亏,2025Q1除和顺科技外多数公司减亏、扭亏或盈利同比增长;2024年多数公司资本性开支同比下降,年末在建工程同比下降或增幅收窄 [62] - 双星新材薄膜产品种类丰富,BOPET膜材销量、营收规模领先;裕兴股份聚酯薄膜以光伏用为主,2019 - 2023年光伏用聚酯薄膜营收占比超60%;多数企业光伏用聚酯薄膜业务2021年毛利率达高点,2022 - 2024年毛利率下跌、销量和营收规模缩减;2022 - 2024年多数企业光学膜业务营收、销量总体增长,航天彩虹、东材科技光学膜盈利能力较强 [63]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短期BOPET膜行业自律助力格局优化,企业盈利有望改善;中长期市场资源向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看好国内高端聚酯薄膜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行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77] - 推荐标的为东材科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受益标的为双星新材、裕兴股份、和顺科技、大东南等 [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