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pper芯片

搜索文档
美国如何给芯片安“后门”
是说芯语· 2025-08-10 15:00
英伟达H20芯片安全风险分析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3] - 英伟达声明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6] - 美国政府曾通过"Clipper芯片"事件要求AT&T植入加密后门[6][7] 芯片后门技术实现方式 - 硬件后门通过在芯片设计或制造时植入具有特定功能的逻辑电路实现[11][12] - 软件后门通过在软件中植入具有破坏或窃密功能的指令实现[12] - H20芯片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实现定时关闭功能[14][15] - 修改固件引导程序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限制芯片启动或性能[16] 片上治理机制功能 - 许可锁定功能可使违规芯片因无法更新而失效[20] - 追踪定位功能通过地标服务器交互反映芯片位置[20] - 使用监测功能记录芯片状态和计算量等关键信息[20] - 使用限制功能控制芯片在大型计算机中的使用[20] H20芯片性能问题 - H20整体算力只有H100的20%[27] - GPU核心数量比H100减少41%[27] - 性能降低28%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27] - 能效比仅0.37 TFLOPS/W未达0.5的节能标准[28] 美国政策动向 - 美国众议员提出法案要求强制在出口管制芯片中加入后门[8] - 报告显示英伟达AI芯片已广泛部署片上治理所需功能[21][23] - 美国可能通过放宽对"中国低风险客户"出口来激励企业配合[23]
玉渊谭天独家观察:美国如何给芯片安“后门”
新浪财经· 2025-08-10 12:26
英伟达芯片后门争议 - 英伟达声明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 [3] - 公司提及1992年"Clipper芯片"事件作为历史参照 [1][3] - 美国政府近期推动法案要求芯片企业加入后门功能 [3] 芯片后门技术实现方式 - 硬件后门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 [6] - 固件引导程序修改可实现地理位置限制功能 [8] - 软件后门通过CUDA生态系统更新植入指令 [8][9] - 片上治理机制已部署多项控制功能但未完全激活 [12] H20芯片性能分析 - 算力仅为H100的20% [17] - GPU核心数量比H100减少41% [17] - 能效比0.37TFLOPS/W低于节能标准0.5TFLOPS/W [18][19] - 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17] 美国政府管控措施 - 法案要求芯片加入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6] - 通过预先市场承诺激励企业配合后门设置 [14] - 协调盟友控制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 [14] 行业生态影响 - CUDA生态系统覆盖全球90%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8] - 美国通过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塑造AI霸权 [11] - 建设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系统成为替代关键 [11]
美国如何给芯片安“后门”
虎嗅· 2025-08-10 12:15
芯片安全争议 - 英伟达声明其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1][2] - 美国政府要求芯片企业加入"后门"功能,包括"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8][10] - 硬件"后门"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或固件引导程序实现定向控制[13][14] 技术实现路径 - 硬件"后门"通过物理电路实现,如切断电源或限制性能[13][14] - 软件"后门"利用CUDA生态系统更新时植入指令,可实现信息收集[16][18][19] - 片上治理机制已部署在主流芯片中,具备许可锁定、使用监测等功能[25][27] 产品性能分析 - H20芯片算力仅为H100的20%,GPU核心减少41%,性能降低28%[33] - H20能效比0.37TFLOPS/W,未达到0.5TFLOPS/W的节能标准[36][37] - 芯片不符合中国绿色转型要求,无法满足大模型训练需求[35][38][39] 行业生态影响 - CUDA覆盖全球90%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形成400万开发者生态[17] - 美国通过协调产业链企业实现芯片控制,可能放宽对特定客户出口限制[30] - 建设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是应对霸权的关键路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