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nvertible Bonds
icon
搜索文档
债市日报:6月26日
新华财经· 2025-06-26 18:02
行情跟踪 -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多数持平,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0%报120.72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2%报108.950,5年期和2年期主力合约均持平 [2]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下行1.5BP报1.849%,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10"收益率下行1BP报1.7175%,10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下行0.85BP报1.645% [2] - 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06%报441.18点,成交金额589.28亿元,部分转债跌幅超16%,部分涨幅超11% [2] 海外债市 - 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4.02BPs报3.7786%,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59BP报4.2906%,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31BP报4.8311% [3] - 欧元区债市收益率多数上涨,10年期德债收益率涨2.2BPs报2.563%,10年期意债收益率涨1.5BP报3.474% [3] 一级市场 - 黑龙江省8期地方债中标倍数均超19倍,其中5年期"龙江2515"全场倍数22.85,30年期"龙江2521"全场倍数20.8 [4] 资金面 - 央行单日净投放305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量5093亿元,利率1.40% [5] - 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微幅下行至1.37%附近,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行约1BP [5] 机构观点 - 超长期限信用债需求走强,债券ETF类产品扩容可能改善流动性 [6] - 债市短期关键变量缺位,箱体震荡格局或延续,曲线可能边际陡峭而中枢走低 [6]
转债市场走牛背后的逻辑与挑战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5:41
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攀升至44149点,刷新2015年6月25日以来新高 [1] -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中证转债指数累计上涨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阶段 [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供需失衡与资金配置需求共同推动转债市场走牛 [1] - 资本市场定位提升与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为转债市场注入强心剂 [1] - 转债作为"股债双栖"品种,既可分享权益市场上涨收益,又能通过债底属性提供安全垫 [1] - 2024年下半年以来,转债市场存量规模由8700亿元以上缩减至6800亿元以下 [1] - 险资、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配置需求激增,"资产荒"背景下,转债稀缺性价值显现 [1] - 2024年转债市场迎来"下修潮",下修转股价提升转股价值并加速强赎进程 [1] 转债估值现状 - 可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中位数接近30%,部分转债转股溢价率超过100% [2] - 高估值状态源于供需失衡与资金驱动,但稀缺性并非决定性因素 [2] - 存量规模锐减短期内刺激估值和价格抬升,但权益极度弱势阶段可能抑制配置需求 [2] - 中证转债指数走高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已通过转债ETF"落袋为安" [2] 市场风险提示 - 转债市场持续走牛使得强赎条款更易触发,投资者可能面临强制转股或低价赎回风险 [2] - 转债价格与转股价值偏离度较大时,强赎可能引发价格大跌 [2] - 机构资金增配与供给收缩背景下,转债估值压缩空间有限 [3] - 投资者需关注强赎条款触发进度并做好仓位管理 [3] - 优选信用资质良好标的,规避评级下调风险 [3] - 弱资质转债仍需谨慎看待,尽管今年以来退市数量较少 [3]
洞见全球财富未来——第十八届HED中国峰会·上海圆满落幕
新浪基金· 2025-06-12 11:38
AI驱动的全球资产配置 - AI技术正深度重塑投资范式 中国在AI领域优势显著 庞大用户基础 丰富应用场景及顶尖人才储备推动其全球AI生态关键角色[4][6] - AI在量化投资领域应用差异化 提升决策效率 优化模型构建及数据价值挖掘潜力巨大[6] - 算力与人才竞争成为AI量化策略核心壁垒 另类数据挖掘及高频交易策略可抵御市场波动[15] 中国资产战略价值重估 - 中国科技产业突破与人民币国际化吸引外资重估 但长线资金仍在观望[8] - 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美国财政赤字及债务成本高企削弱美元霸权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8] - 港股因政策稳定性及IPO活跃度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焦点[20] ESG投资与多元资产配置 - ESG理念通过整合环境 社会 治理维度优化风险收益比 中国政策连贯性为ESG发展提供确定性框架[10] - 亚洲市场被视为ESG重要试验田 多元资产配置可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收益[10] 海外基金设立与全球化布局 - 中国资本出海推动海外基金设立加速 开曼 香港 新加坡因税收优惠及监管成熟成主流选择[10] - 离岸架构需综合考量税务成本 监管适配性 投资者偏好及市场准入效率四大维度[10] ETF市场变革与竞争格局 - 中国ETF市场以权益类产品为主导 产品细分深入二级行业 跨境产品受额度限制[12] - ETF成为地缘政治波动下快速调整区域/行业敞口核心工具 银行与第三方渠道加速入局推动场外向场内渗透[12] 可转债与CTA策略创新 - 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特性使其成为震荡市重要工具 美国市场金融创新活跃 新兴市场需关注信用风险[13] - CTA策略通过捕捉大宗商品 利率 外汇趋势展现危机阿尔法属性 但表现依赖市场波动率[17] - AI机器学习提升CTA高频数据处理能力 但人类经验在极端行情中仍不可替代[18] 股票多头策略与政策红利 - 中国资本市场迎政策红利期 支持消费及优化公募ETF生态举措注入长期流动性[20] - 全球资金配置再平衡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市场吸引力提升 需兼顾宏观研判与选股策略[20] 行业生态与平台建设 - 财视中国服务超300家持牌金融机构及1500余家私募基金 HED峰会连接上海 香港 新加坡 中东等全球资管中心[4] - 峰会通过跨地域 跨策略对话助力把握AI机遇 推动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双向合作[4]
事件点评:债市将出现2025年第二次“自我校正”
开源证券· 2025-05-08 17: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可转债2025年上涨行情,预计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部门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提振内需,对冲美国对等关税对出口的潜在影响,且有利于中美经贸会谈,增强自主性 [4][5] - 政策延续“宽财政、宽信用”思路,推动经济信用扩张和现金流量表向上,后续社融存款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有望上升 [6] - 央行下调OMO利率后资金利率走向不确定,需密切跟踪;债市隐含降息预期,后续经济改善或引发收益率上行 [7] - 债市有望在经济预期和信心提升下“自我校正”,回归政策利率对应合理水平 [8] - 看好可转债2025年上涨行情,二、三季度看好内需,四季度看好外需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背景及影响 - 2025年4月3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市场担忧中国出口,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提出相关政策,三部门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提振内需 [4] - 政策出台有利于中美经贸会谈,表明中国政策能应对关税冲击,增强自主性 [5] 政策思路及影响 - 2024年9月24日至今政策重心是“宽财政、宽信用”,此次政策是延续,包括下调政策降息、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推动经济信用扩张和现金流量表向上 [6] - 后续降准降息落地及加快债券发行使用,社融存款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有望上升 [6] 资金利率与债市情况 - 2025年以来资金利率持续高于OMO利率,央行下调OMO利率后资金利率走向不确定,需密切跟踪 [7] - 降息10BP后债市隐含20 - 50bp降息预期,后续经济改善债市或因止盈收益率上行 [7] - 此前债市提前定价降息预期,当前或是全年经济低点,后续经济改善央行再次降息概率低,债市有望“自我校正”回归合理水平 [8] 可转债行情 - 一揽子政策出台后经济预期有望改善,看好可转债2025年上涨行情 [9] - 二、三季度看好内需,因政策主要提振内需;四季度看好外需,因中国产业链趋势被确认且中欧谈判进展利于出口改善 [9]
债市晴雨表 | 终于放晴!债市出现企稳信号?
天天基金网· 2025-02-26 18:59
债市行情分析 - 利率债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短端利率表现强势 长端利率波动较大 多数投资者可获利[1] - 信用债市场全线回暖 短端品种领涨 市场整体表现积极[1] - 债市整体企稳反弹 流动性边际改善和政策预期支撑市场回暖 主要品种多数上涨[2] 市场影响因素 - 市场多空博弈激烈 主要受资金松紧程度、政策出台预期和投资者情绪三大因素影响[3][4] - 临近月底需重点关注2月官方PMI数据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这些数据将影响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3]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 平衡短端防御与长端弹性[3] - 可关注可转债的结构性机会和政策催化窗口[3] 债市投资工具 - 推出债市实时行情功能 包含资金面、情绪面和行情走势图[6] - 提供债市热点解读、热门基金推荐和实时加仓榜单[6] - 新增债市同路人社区 包含入门课程和资深投资人访谈[6] - 上线涨跌预测投票功能 可查看用户、机构和大V的不同观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