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财政
搜索文档
3天后启幕!“衢州故事”:一场重要会议背后的理想资本招商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15:48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博士招商引资小书房 ,作者李泽鹏 李博士招商引资小书房 . 前体制内驻港招商引资官员,现香港中资投行董事,专注资本赋能区域发展研究,躬身政府资本招商方法论探索实践。 人大本+北大硕+澳大博 关于招商引资优等生,我不想再说深圳杭州苏州合肥,今天我想讲讲衢州的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会议详情(含议程) 这个故事,像一部商业大片。主角叫衢州,配角是一家叫新湖中宝的上市公司。舞台是中国最激烈的资本市场。 故事的开头,很低调。 第一幕:2021年,一个被遗忘的信号 2021年11月的那个下午,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一条新闻。 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宣布:迁址。 从浙江嘉兴搬到浙江衢州。 这看起来像什么?像一家公司的日常搬迁,像企业的例行管理调整。 但如果你往前翻翻日历,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暗示"。 就在3个月前——2021年8月,一个名叫高屹的人,成为了衢州市的市长。 在他之前,汤飞帆成为了衢州的市委书记。 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了。 他们上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什么? 2021年10月,衢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 会上,宣布了一个新的战略: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这个会议散开的一个月后,新湖中宝迁址了。 这真的是 ...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30 19:07
最近这几个月,如果你足够的敏锐,应该会发现一个愈发明显的现象: 就连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都在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是 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不断增加。 今年股市 的融资 余额,相比 较2024年底,增加了 2633.96亿元, 而且是一个月的时间,股市里 面的杠杆资金就能增加接近500亿元。 私募的 资金,今年的 管理规模已经达到 5.24万亿元 ,相比2024年底增加 6712.42亿元。 保险的资金,二季度净流入也达到 3773.9亿元。 聊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聊资本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资金正在进行乾坤大挪移,从楼市逐渐转移到资本市场。 数据上,也能佐证这个现象。 一方面,是 地产投资额在不断减少。 去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8898亿元,同比下降了 20%; 从去年924开始,尤其是在今年,你能看到, 热钱正在调转船头,逐渐流入资本市场。 除了市场自发的流入之外,GJ队也在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这其中就有一个信息,是大家一定要留意的。 最近 浙商证券 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公告: 董事会全票通过决议,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原先的400亿元大幅上调 ...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28 19:50
最近这几个月,如果你足够的敏锐,应该会发现一个愈发明显的现象: 聊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聊资本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资金正在进行乾坤大挪移,从楼市逐渐转移到资本市场。 数据上,也能佐证这个现象。 一方面,是 地产投资额在不断减少。 去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8898亿元,同比下降了 20%; 就连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都在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类业务规 模上限。 其中,华林证券就在短短半年内 两度调整 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累计增幅超29%。 另一方面,是 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不断增加。 今年股市 的融资 余额,相比 较2024年底,增加了 2633.96亿元, 而且是一个月的时间,股市里 面的杠杆资金就能增加接近500亿元。 私募的 资金,今年的 管理规模已经达到 5.24万亿元 ,相比2024年底增加 6712.42亿元。 保险的资金,二季度净流入也达到 3773.9亿元。 从去年924开始,尤其是在今年,你能看到, 热钱正在调转船头,逐渐流入资本市场。 除了市场自发的流入之外,GJ队 ...
建筑装饰行业周报:国有“三资”管理深化,建筑国企有哪些投资机会?-20251026
国盛证券· 2025-10-26 16: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8] 报告核心观点 - 多地推动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改革,国资盘活及潜力挖掘有望提速,后续预计更多省份及国资单位将出台相关政策[1][12] - 在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税收增速放缓、债务管控压力持续的背景下,扩大国资盘活范围将有效补充地方财政资金来源[2] - 政策导向“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国有资产证券化有望加速,拥有丰富未上市资产的集团可能利用现有上市平台进行资产注入[2][17] - 股权财政重要性凸显,国有上市公司有望通过改善经营、加大分红、并购、资产注入等方式持续重视并推动估值提升[3] 行业改革动态与范围 - 湖北省提出“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及“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处置方式[1][12][13] - 安徽省出台《安徽省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1][13] - 河南省对河南能源和平煤神马实施战略重组,合并后新集团总资产将超5000亿元,员工总数近30万人[13] - 国资盘活范围聚焦“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六类国有资源,“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五类国有资产,以及“闲置和低效”两类国有资金[2] 重点投资方向与标的 - **地方国企**:重点推荐四川路桥(25年预测PE 9.6X)、隧道股份(25年预测PE 7.4X)、安徽建工(25年预测PE 6.0X)、浙江交科(25年预测PE 8.2X)、山东路桥(25年预测PE 4.2X)等[4][22] - **具备资产注入潜力标的**:集团股东资源丰富的国际工程龙头,如北方国际(25年预测PE 11X)、中材国际(25年预测PE 8.1X)、中钢国际(25年预测PE 11X)、中工国际(25年预测PE 29X)[4][22] - **低估值央企**:重点包括中国中冶(A/H股PB分别为0.75X/0.47X)、中国中铁(A/H股PB分别为0.46X/0.30X)、中国建筑(PB 0.50X)、中国化学(PB 0.73X)、中国交建(A/H股PB分别为0.50X/0.26X)、中国铁建(A/H股PB分别为0.41X/0.20X)、中国能建(A/H股PB分别为0.94X/0.43X)、中国电建(PB 0.69X)、中国核建(25年预测PE 17X)[4][22] - **估值提升关注点**:目前估值显著破净的央国企、经营压力较大且市值偏低具备“保壳”压力的标的、大股东有较强市值考核等诉求的上市公司[3]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24 19:25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而股市融资余额在2024年底后一个月内增加接近500亿元,2025年累计增加2633.96亿元 [1] - 私募资金管理规模在2025年达到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保险资金在二季度净流入也达到3773.9亿元 [1] - 市场自发的资金流入之外,政策层面也在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1] 券商业务与杠杆信号 - 多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例如浙商证券将上限从400亿元大幅上调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 [1][2] - 这一现象被视为监管放松的信号,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提高,而历史表明大牛行情离不开杠杆资金的参与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经济增长模式正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3] - 资本市场通过股价成为体现科技企业价值的关键凭证,资金流向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板块,以支持产业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 [4] 财政转型与投资逻辑 - 财政归属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即地方财政绑定从地产转向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 [5] - 这一波资本市场行情被视为经济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科技板块的行情尚未结束,投资者应顺应趋势参与科技牛市 [5]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20 19:12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去年为78898亿元,同比下降20%,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亦不断下降[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接近500亿元[1] - 私募资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1] 监管引导与杠杆 - 国家队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被上调[1]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越来越高,杠杆资金是A股大牛行情的重要参与因素[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背后的本质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3] - 经济转型是现代化国家的必经过程,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3] - 资本市场成为科技企业价值体现的关键场所,股价是其价值凭证[4] 科技板块表现与财政转型 - 近期A股上涨最猛的板块属于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芯片、PCB、CPO等概念和板块[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性产业[4] - 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财政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即地方财政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5] - 此轮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5] 行业前景与投资策略 - 资本市场行情尚未结束,科技板块行情也肯定没有结束[5] - 普通投资者应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行情,尽可能获取科技牛市的红利[5] - 当前是典型的科技牛行情,顺应国家经济转型方向[4][5]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14 19:58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持续下降 [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 [1] 监管政策与券商动态 - 国家队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并放松监管以鼓励融资 [1][2]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越来越高,历史表明大牛行情离不开杠杆资金参与 [2] 经济模式转型背景 - 资金转移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从地产驱动向科技驱动转换 [3] - 原有地产经济模式饱和,现代化国家均经历此转型阶段 [3] - 政策层面近年对科技产业支持力度最大,但产业崛起仍需社会资金投资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期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 [3] 资本市场定价功能与科技板块表现 - 资本市场通过股价体现科技企业价值,成为其价值凭证 [4] - 近期A股上涨最猛的板块为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概念板块 [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发展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产业 [4] - 当前牛市被定义为科技牛,背后隐线逻辑是财政归属的转变 [4] 财政模式转变与行情持续性 - 财政归属转变指财政资金从依赖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即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 [5] - 当前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 [5] - 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下一阶段及国际竞争主动权,此波行情必然出现且尚未结束 [5] - 科技板块行情肯定尚未结束,普通投资者应顺应趋势积极参与以获取红利 [5]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11 13:38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持续下降 [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 [1] 监管引导与杠杆资金 - 国家队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被上调 [1]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提高,杠杆资金是历次大牛行情的重要参与方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 [3] - 经济转型是现代化国家的必经阶段,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期缺乏业绩,需通过资本市场股价体现价值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3] - 近期股市上涨最猛的板块是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概念板块 [4] 财政模式转变 - 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逻辑是帮助财政从地产财政转向股权财政 [5] - 股权财政意味着地方财政从绑定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的股权 [5] - 当前行情是经济模式从依靠地租转向依靠科技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次转型的需求 [5] - 科技板块的行情尚未结束,普通投资者应顺应趋势参与以获取红利 [5]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10-08 12:32
资金从楼市向资本市场的转移趋势 - 社会资金流向发生显著变化,讨论房地产市场的人减少,而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增多[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78898亿元,同比下降20%,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持续下降[1] - 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1] - 私募资金管理规模达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3773.9亿元[1] 监管政策与券商业务调整 - 浙商证券董事会全票通过决议,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2]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2]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过29%[2] - 监管机构放松监管,赋予券商更高权限以鼓励融资,预示着资本市场杠杆水平可能提升[2]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 经济增长模式正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3] - 现代化国家如美日欧均经历过类似的经济转型过程[3] - 政策层面近年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普遍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3] 资本市场在科技产业定价中的作用 - 股价成为体现科技企业价值的关键凭证[4] - 近期股市中半导体、芯片、PCB、CPO等科技板块上涨最为显著,资金集中流入[4] - 资本市场的发展旨在帮助科技产业获得资金,使其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性产业[4] 财政模式的转变与行情持续性 - 财政模式正从依赖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即所谓“股权财政”[5] - 当前资本市场行情被视为经济模式转型的必然产物,旨在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5] - 基于深层次转型需求,判断资本市场行情尚未结束,科技板块行情也将持续[5] 投资策略与市场参与 - 建议普通投资者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把握科技牛市的机会[5] - 部分投资者存在选择具体板块和标的的困惑,以及资金配置的难题[7]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9-29 18:35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同时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也在下降 [1] - 资本市场资金流入显著增加,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资金管理规模达到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到3773.9亿元 [1] 监管引导与杠杆 - 监管层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表现为多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大幅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过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越来越高,而历史表明大牛行情离不开杠杆资金参与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背后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即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 [3] -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有经济模式饱和,必然出现增长模式转换,美日欧等国家均经历过此过程 [3] - 政策层面最近几年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但产业崛起还需社会资金投资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普遍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 [3] 科技板块的价值体现与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成为科技企业价值体现的关键场所,股价是其价值的重要凭证 [4] - 近期A股市场上涨最猛的板块集中于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芯片、PCB、CPO等概念 [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获得更多发展资金,使其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性产业 [4] - 最近两个月的A股牛市被定义为典型的“科技牛” [4] 财政模式转变与行情持续性 - 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财政从依赖地产转向依赖股权,即“股权财政” [5] - 地方财政将逐渐从绑定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 [5] - 当前行情顺应了从依靠地租到依靠科技的经济模式深层转型,是必然出现的 [5] - 基于深层次转型需求,此波资本市场行情及科技板块行情尚未结束 [5] 投资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思路是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行情,争取获取科技牛市红利 [5] - 投资者需要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以把握当下的入场机会和资产配置逻辑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