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AI

搜索文档
Germany tells Apple, Google to block DeepSeek as the Chinese AI app faces rising pressure in Europe
CNBC· 2025-06-27 19:09
数据隐私争议 - 德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指出公司APP非法将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 并建议谷歌和苹果考虑封禁该AI服务 [1] - 柏林数据保护专员明确表示公司对德国用户数据的跨境传输行为"违法" [1] - 目前难以直接联系公司隐私团队 媒体尝试联系未获回应 [1] 技术发展现状 - 公司今年推出低成本AI模型 宣称使用较低端英伟达芯片即实现竞争对手部分功能 [2] - 公司自主开发的全球聊天机器人APP下载量已达数百万次 引发监管关注 [2] 潜在监管风险 - 专家认为若德国诉讼推进 可能导致欧盟范围内全面封禁该应用 [2] - 法律专家指出德国适用的数据规则同样覆盖欧盟及英国地区 但全面禁令需经过多步骤程序 [3]
SoftBank, OpenAI's $100B investment delayed due to tariffs: report
New York Post· 2025-05-13 01:25
投资计划与进展 - 软银与OpenAI计划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作为Stargate项目的一部分 但数月来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成本上升而延迟 [1] - 软银CEO孙正义与OpenAI联合创始人Altman在特朗普就职次日承诺初期投入1000亿美元 并计划四年内追加至5000亿美元 [2] - 两家公司与数十家金融机构进行早期谈判 包括瑞穗、摩根大通、阿波罗全球管理和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 [2] - 软银已组建20至30人团队加速Stargate项目推进 并获甲骨文和MGX支持 [4] 项目挑战与成本影响 - 高额关税和经济衰退警告导致投资者回避数据中心项目 目前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3] - TD Cowen分析显示 进口关税可能使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增加5%至15% [3] - 中国DeepSeek AI模型以较低成本快速崛起 引发华尔街对高价数据中心项目价值的质疑 [5] 项目最新动态 - Stargate首个数据中心选址得克萨斯州阿比林 由甲骨文开发 将成为"全球最大AI训练设施" [9][10] - 软银介入前项目已有进展 Altman向国会听证会提及该站点考察情况 [9] OpenAI公司动态 - OpenAI面临马斯克法律挑战 其试图阻止公司从非营利转向营利性结构的计划 [10] - 马斯克曾提出974亿美元收购要约 但被Altman拒绝 [14] - OpenAI上周宣布放弃转为营利性实体的计划 [14]
Microsoft to report earnings as AI financial boom shows no sign of slowing
The Guardian· 2025-05-01 03: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将在周三股市收盘后公布本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预测营收同比增长10.6%至684亿美元,同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其业绩受关注,此外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不确定性,行业多家公司本周公布财报 [1][2][8] 分组1:微软财报预测 - 分析师预测公司第三财季营收同比增长10.6%至684亿美元,每股收益3.22美元,此前三个季度财报均超华尔街预期 [1] 分组2:微软人工智能业务 - 分析师将财报视为对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的评估,公司本财年计划投资约800亿美元,近年对OpenAI投资数十亿,还与其他公司达成交易 [2][3] - 公司高管大力宣扬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纳德拉称20% - 30%的代码由人工智能编写,首席技术官预测未来五年95%的代码将由人工智能生成 [4] - 上季度公司营收增长12%,人工智能业务同比增长175% [5] 分组3:微软Azure云服务 - 投资者关注Azure云服务表现,上季度营收下降,公司计划在欧洲扩展,总裁承诺未来两年将欧洲数据中心扩展40% [5] 分组4: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贸易政策加剧美欧紧张关系,公司总裁表示将起诉任何要求其停止在欧盟运营的命令 [6][7] - 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面临重大财务风险,公司因产品和服务对贸易依赖较小相对受影响小 [9] 分组5:行业动态 - 亚马逊、Meta、苹果等本周公布季度财报,特斯拉上周公布的财报利润同比下降71% [8] 分组6:微软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自1月以来整体下跌约7%,部分原因是经济不稳定和中国开发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缩小差距,1月DeepSeek AI应用发布引发股价抛售,公司已将其技术集成到部分产品中 [10]
对话中科闻歌王磊:DeepSeek给创业者带来的震撼与启示
中国经济网· 2025-02-27 07: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DeepSeek AI智能助手在2025年春节前夕同时登顶中美iOS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一,因其技术优化、成本压缩及开源模式优势在全球AI大模型圈引发冲击波 [2] - 资本对大模型创业公司态度从技术信仰转向务实落地,金沙江创始合伙人朱啸虎从认为"大模型六小虎最佳命运是被大厂收购"转变为"今年最佳投资主题是China AI" [4] - 2024年12月美国AI数据分析公司Databricks获得100亿美元融资,创当年风险投资纪录,反映数据+AI市场前景广阔 [5] - 2025年预计成为AI+Agent元年,行业AI渗透率将迅速突破临界点,各领域AI应用将类似移动应用般爆发 [2][29]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DeepSeek-R1采用MoE+RL(混合专家模型结合强化学习)技术路线,在仅有极少标注数据情况下显著提升模型推理能力,训练成本仅为ChatGPT的1/10-1/20 [6] - DeepSeek预训练Token规模达14.8万亿,验证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在预训练阶段的关键作用 [11] - 中科闻歌自研雅意大模型训练历时6-9个月,算力成本达数千万,最终使其基础模型进入全球主流榜单前十 [24][25] -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降维Scaling Law、强化学习创新、端侧算力芯片发展,可能孵化出下一个英伟达级别的企业 [29] 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 - 中科闻歌采用"底层大模型+上层行业应用"双轨战略,2024年数亿级收入中超一半与雅意大模型直接相关,80%以上收入受益于其技术支撑 [3][5] - 公司智川X-Agent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全系大模型,通过多模型支持帮助客户快速构建AI搜索、翻译、客服等应用,将复杂项目交付周期从6-9个月缩短至3个月 [2][14] - 商业模式核心在于数据与AI结合,认为二者分离如同"拿锤子盲目找钉子",参考Databricks和Palantir(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成功案例 [17] - 头部客户续约率近100%,连续签约5年客户占比高,但C端产品仍需等待时机推出 [17] 技术生态与产业影响 - DeepSeek通过开源技术论文、允许R1模型用于数据蒸馏训练,极大促进国内AI生态发展,缩小中美AI技术差距 [6] - 开源与闭源之争将持续存在,闭源模型在前沿探索中投入大量资源,应保护其知识产权成果,逐步开源是行业螺旋上升过程 [7] - 构建自主统一计算框架将推动国内GPU芯片生态建设,需AI开发公司与研发公司共同突破底层硬件优化 [8] - 决策智能化时代到来,需突破动态实时感知、长程规划等能力,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28] 公司发展历程 - 中科闻歌2017年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团队创立,初期专注AI+媒体领域,创始人王磊2018年飞行174次拓展业务 [3] - 2022年ChatGPT问世后果断投入大模型研发,虽面临财务压力但最终提升客户竞争力,2024年收入验证战略正确性 [24][25] - 经历AI 1.0(经典人工智能)、2.0(数据驱动深度学习)、3.0(生成式AI)三个阶段,成为少数跨越三个技术周期的企业 [16] - 早期抓住国家融媒体建设机遇,从县级市场切入,逐步拓展至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形成"技术立得住+业务接地气"的发展路径 [21][22]
灰犀牛,黑天鹅,都不及它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14 01:18
行业变革与竞争格局 - DeepSeek AI的崛起引发美股科技巨头市值单日蒸发近1万亿美元,并推动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等加速AI大模型合作,聚焦智能驾驶算法和车载系统生态构建[5] - 2025年智驾技术进入关键拐点,L3级自动驾驶或成"iPhone 4时刻",行业预计2025-2027年为技术分水岭[7] - 中国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49.8%,新能源车市场达55%,城区NOA功能已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8] 智能化技术渗透现状 - 智能座舱功能普及率显著:OTA升级75.9%、导航路况显示82%、语音控制88%,低端车型无语音功能将面临销售困境[8] - 远程启动技术渗透率68%,车内氛围灯50.8%,蓝牙钥匙43.5%,体现智能化配置快速普及[10] - 95后消费者对L4自动驾驶舒适度认可度高达94%(47%非常舒适+47%较舒适),远超德美消费者[15] 消费者结构与需求特征 - 95后购车群体占比将达40%(2032年90后31.6%+00后23.5%),其消费能力受父母资助(48%)和贷款支撑[19][22] - 中国消费者对拥堵自动驾驶偏好度90%,显著高于德美(53%/52%),数据应用文化差异是核心原因[15][17] - 95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智能化接受度高,推动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高价车型转型[22] 产业链动态与技术发展 - 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小米)以智能化差异化竞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子品牌如极氪、岚图等[24][27] - 上游供应商快速成长:华为软硬件实力接近特斯拉,大疆以50%成本实现90%性能,地平线专注智驾芯片[25] - 技术平权使20万元车型智能化配置趋同,未来车型分化为"智能化100分"和"产品化100分"两类[27] 政策支持与技术挑战 - L3/L4试点已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落地,奔驰、比亚迪等获测试牌照,武汉开放3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区[29][31] - 芯片卡脖子风险突出,国产芯片研发进度决定自动驾驶技术突破速度[33] - 中国智能化技术应用规模领先(需求端100分),但核心技术仍落后美国(90分 vs 100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