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注册资本翻番,兴银理财跻身“百亿俱乐部”!年内理财公司频频“补血”,增资潮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3:37
增资事件概述 - 兴银理财获批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50亿元,注册资本由50亿元变更为100亿元,增资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1] - 增资后,兴银理财成为唯一一家注册资本达百亿的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其100亿元的注册资本规模在行业中位列第四,仅次于工银理财(160亿元)、建信理财(150亿元)和农银理财(120亿元),与中银理财并列 [1] 增资动因与目的 - 增资旨在为公司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提供更稳固基石,传递长期稳健发展理念,展示深耕资管领域、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需求的决心 [2] - 直接动因是缓解净资本约束,兴银理财近年来规模年复合增速较快,资本消耗较多,亟需补充资本 [2] - 增资为产品规模扩容提供基础支撑,注册资本翻倍可为非标、非上市企业、跨境等高风险系数资产提供更多投资空间,并为混合类、权益类等高风险系数产品线扩容铺路,从而有望提升理财规模,为母行贡献丰厚中间业务收入 [2] - 提升注册资本有利于提升行业竞争地位,更雄厚的资本为风险抵御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背书,在机构合作、代销业务、委外业务中更易获得准入和资源倾斜 [3] 公司经营现状 - 兴银理财管理的产品规模长期稳居市场第一梯队,截至今年6月末,其管理产品规模近2.32万亿元,保持市场第二 [3] - 产品结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规模约2.27万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67.32亿元,混合类产品规模349.32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规模0.41亿元 [3] - 作为以绿色金融见长的理财子公司,其ESG产品合计规模约2297亿元,在公司整体理财余额中占比近10%,产品保有规模位列市场前列 [3] 行业趋势与动态 - 年内理财公司增资并非个例,包括兴银理财在内已有4家理财公司增资获批,合计增加注册资本75.5亿元,且增资后股权结构均保持不变 [1][4] - 具体案例包括:施罗德交银理财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2亿元(2月获批),高盛工银理财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3.5亿元(3月获批),杭银理财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30亿元(7月获批) [4][5] - 更早之前,招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等也进行了增资,其中招银理财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摩根资产管理,成为行业首家增资并引入战投的理财公司 [5] - 当前行业注册资本格局为:国有大行理财子规模居前列,股份行理财子多数在50亿元左右,城商行理财子多数在10亿元至30亿元左右 [5] - 分析认为,理财公司经过数年快速发展,原有资本金正逐渐被消耗并开始影响业务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理财行业将迎来新一波增资潮,这是行业进入深化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趋势 [1][5]
事关财富管理转型,多家券商高管建言!
搜狐财经· 2025-09-25 12:45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分管高管及业务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需进一步加 大制度与产品供给,尤其针对投顾业务,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等基础制度。同时,业内人士还呼吁, 共建行业生态,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将更多资源投入投教、投研及客户服务中。 加大制度供给及产品供给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良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导。受访券商高管建议,进一步加大制度和产品供 给,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在引导长期投资方面,山西证券副总经理韩丽萍谈到,建议针对长期投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 导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兴业证券首席财务官许清春建议,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鼓励长期投资和 配置型服务,例如可考虑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探索投顾服务费抵扣机制。 完善与买方投顾模式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评价体系,是行业共识。许清春认为,如此一来可推动行业 从"卖产品"向"管账户"转型,实现与投资者利益对齐。他还表示,持续丰富以投资者持有体验为核心的 评价维度,推动建立跨机构的统一度量标准,定期公开发布行业白皮书,将"客户盈利比率""平均持有 周期""调仓胜率"等指标纳入考评,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激励,引导机构践行金融向善。 站 ...
事关财富管理转型,多家券商高管建言!
券商中国· 2025-09-25 12:03
站在2024年"9·24"一揽子政策落地一周年的新起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下一步如何夯实制度根基、提升专业 能力、构建健康生态,成为证券行业共同的议题。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分管高管及业务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需进一步加大制度 与产品供给,尤其针对投顾业务,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等基础制度。同时,业内人士还呼吁,共建行业生 态,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将更多资源投入投教、投研及客户服务中。 加大制度供给及产品供给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良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导。受访券商高管建议,进一步加大制度和产品供给,推动 行业良性发展。 在引导长期投资方面,山西证券副总经理韩丽萍谈到,建议针对长期投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 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兴业证券首席财务官许清春建议,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鼓励长期投资和配置型服务, 例如可考虑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探索投顾服务费抵扣机制。 中泰证券首席财富官胡增永也建议,将场内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这或有助于投顾更灵活地使用行业轮 动、风格轮动等策略。 同时,胡增永建议,尽快推动券商证券投顾业务转型、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建立顾问人才统一执业标准 ...
券商建言财富管理转型: 加大供给、做优投顾、拒绝低质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9
行业制度与产品供给建议 - 建议加大制度和产品供给以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2] - 建议针对长期投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引导价值投资理念 [2] - 建议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鼓励长期投资和配置型服务,例如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探索投顾服务费抵扣机制 [2] - 建议完善与买方投顾模式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评价体系,推动行业从“卖产品”向“管账户”转型 [2] - 建议进一步增加REITs、养老目标基金、ESG产品、ETF等产品供给以匹配居民财富配置需求 [3] - 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宽创新金融产品的审批流程,丰富投资标的种类 [3] 投顾业务发展与优化 - 建议鼓励投顾机构积极探索与客户收益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等收费模式创新 [2] - 建议推动建立行业统一的专业认证与持续培训制度,明确执业标准和职业路径 [5] - 建议投顾业务在收费标准、服务边界、责任认定等方面需要更明确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在数字化投顾、AI辅助决策等新兴模式上 [4] - 建议丰富基金投顾业务的底层可投资产,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将ETF等工具纳入投顾组合投资范围 [4] - 建议将场内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以支持投顾更灵活地使用行业轮动、风格轮动等策略 [4] - 建议尽快推动券商证券投顾业务转型、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建立顾问人才统一执业标准及培训体系、投顾业务与养老相结合 [5]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呼吁共建行业生态,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投教、投研和客户服务中 [1][7] - 建议强化行业自律意识,摒弃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7] - 呼吁同业机构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陪伴,提升整体服务品质与行业形象 [7] - 建议同业机构在财富管理转型过程中通过差异化定位、特色化服务来建立各自的竞争优势 [7] - 建议稳步推动券商取得银行理财、保险产品销售牌照,丰富买方投顾业务投资品种和服务范围 [6]
券商建言财富管理转型:加大供给、做优投顾、拒绝低质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6
站在"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一周年的新起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下一步如何夯实制度根基、提升专 业能力、构建健康生态,成为证券行业共同的议题。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分管高管及业务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需进一步加 大制度与产品供给,尤其针对投顾业务,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等基础制度。同时,业内人士还呼吁, 共建行业生态,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将更多资源投入投教、投研及客户服务中。 加大制度供给及产品供给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良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导。受访券商高管建议,进一步加大制度和产品供 给,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在引导长期投资方面,山西证券副总经理韩丽萍谈到,建议针对长期投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 导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兴业证券首席财务官许清春建议,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鼓励长期投资和 配置型服务,例如可考虑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探索投顾服务费抵扣机制。 完善与买方投顾模式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评价体系,是行业共识。许清春认为,如此一来可推动行业 从"卖产品"向"管账户"转型,实现与投资者利益对齐。他还表示,持续丰富以投资者持有体验为核心的 评价维度,推动建立跨机构的统一度量标准, ...
兴银理财贺轶:持续拓展多资产、多策略及权益类ESG产品,不断丰富产品货架
新浪基金· 2025-09-22 14:35
他回顾道,兴业银行早在多年前便在国内率先探索绿色金融业务。19年来,不断健全涵盖多元产品、碳 金融服务及重点行业解决方案的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了独具兴业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目前已在绿 色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兴银理财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兴银理财自成立之初就将ESG理念产品纳入三大特色产品线,并持 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建设。在投研方面,公司坚持投研一体化战略,将ESG评价全面嵌入评 级、投资及风控流程,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绿色领域。 在资产构建方面,兴银理财积极挖掘优质ESG资产,注重融资主体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方面的 表现,研究创设ESG绿色资产指数,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公司已在固收领域搭建起覆盖 短、中、长期,项目与多策略并存,开放与封闭形态兼备的ESG产品体系,并持续拓展多资产、多策略 及权益类ESG产品,不断丰富产品货架。 专题:"投资·向善"——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 9月22日,"投资·向善"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举行,兴银理财党委 委员、总裁助理 贺轶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 贺轶指出,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 ...
A股公司ESG评级持续提升,监管趋严信披也面临新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5-11 16:59
A股公司ESG评级提升 - 2024年约26%的A股公司ESG评级上调,创历史新高,集中在非必须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1][2] - 超2400家A股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超四成 [1] - 2020年以来A股公司ESG评级整体呈上升趋势,上调速度远超下调速度 [2] 监管政策推动ESG披露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ESG信息披露,要求7月1日起施行 [2] - 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提供细化工作指导 [2] - 监管升级导致上市公司ESG披露压力和挑战相应增加 [1][7] 亚太地区ESG评级趋势 - 过去五年亚太地区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ESG评级达AA和AAA的公司占比从9.1%升至17.4%,CCC和B级公司占比从33.2%降至20.9% [3] - 2024年亚太地区约18%的公司评级上调,仅7%被降级,信息技术、工业和金融行业进度领先 [3] - 中国、韩国等新兴市场公司展示强劲评级上升动能,但AA和AAA级公司占比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6.3%) [3][4] 央国企与ESG披露挑战 - 央国企面临更大ESG披露压力,高质量信披可带动中小企业跟进 [8] - 企业需应对数据收集流程、披露质量提升等挑战,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要求同步提高 [8] ESG投资主体与趋势 - ESG投资主体包括主权基金、养老及社保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等 [8] - 主权基金对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偏好推动金融机构构建投研和产品体系 [8] - 险资逐渐加码绿色投资,大型保险集团需从长期角度考量投资端和承保端的可持续性 [9]
法巴农银理财,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09:30
公司业绩与市场定位 - 截至2025年4月底,公司管理产品规模突破400亿元人民币 [1] - 自开业至2025年4月28日,封闭式固定收益类产品兑付收益率全部达到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 [1] - 收益达标率被视为赢得客户信誉的核心指标,强调稳健收益能力是理财公司的生存之本 [1][3] 产品策略与客户需求 - 产品设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主打简洁、低波动性产品,首支产品在农行渠道30小时募集25亿元 [3][6] - 2025年计划推出中低风险产品以应对市场尾部风险,同时扩充QDII产品类型并开发短期限产品 [5][10] - 量化模型用于动态控制风险敞口,提升"T+1"类短期开放式产品供给以满足农行渠道需求 [10] 渠道建设与业务拓展 - 农行为核心渠道,定制化产品在私行渠道2小时销售10亿元,同时拓展南京银行、渣打银行等外部渠道 [6][8] - 计划覆盖城商行/农商行客户,采取线上线下全覆盖策略,未来将扩大销售团队规模 [8] - 探索母行外渠道差异化产品,如复杂型或高风险偏好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7] ESG战略与风险管理 - ESG融入产品设计,设立专门研究团队并与法巴全球团队合作,本月底将推出ESG产品 [11] - ESG被视为中法股东战略共同点,兼具政策支持与风险管理工具的双重价值 [2][11] - 企业客户ESG需求增长,公司同步推进面向企业和纯投资者的双轨策略 [11][12] 企业文化建设与成本控制 - 通过市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培训(如巴黎总部交流)塑造合资企业文化 [14] - 当前目标为实现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与盈亏平衡,强调精简组织结构和全员参与 [15] - 中法股东文化融合被视为驱动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 [15] 中欧经贸合作前景 - 关税背景下,欧洲与中国在贸易治理等领域合作空间可能扩大,ESG成为共同语言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