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luo‑02

搜索文档
不差钱的大模型公司才敢IPO
投中网· 2025-08-01 14:38
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公司从两年前的资本追捧转向业务收缩和联创出走阶段,行业热度明显下滑[5] - DeepSeek爆火后进一步挤压其他大模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连其R2发布进度也落后预期[5] - 当前行业焦点转向"大模型第一股"争夺战,主要竞争者包括MiniMax和智谱两家头部企业[6][12] MiniMax近期动态 - 7月28日WAIC大会上被投资人预测可能成为"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上市第一股"[6] - 创始人闫俊杰在WAIC主论坛作为唯二演讲嘉宾亮相,并与黄仁勋单独会面两小时引发关注[7] - 最新一轮融资近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40亿美元(约287亿元人民币)[8] - 6月初被曝赴港上市计划,同期密集发布开源模型MiniMax-M1等系列产品[8] - 2024年先后发布abab 6/6.5系列模型、视频生成大模型abab-video-1和音乐模型abab-music-1[25] 上市竞争态势 - 智谱4月已在北京证监局备案,计划2025年10月完成A股上市辅导[12] - MiniMax内部上市准备工作进度与智谱相当,但信息披露策略更保守[13] - 两家公司上市地点选择存在"烟雾弹":智谱从A股转向港股传闻,MiniMax从港股转向A股传闻[14] - 行业普遍认为港股将成为两家公司首选上市地,时间点可能非常接近[14] 上市动机分析 - 头部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智谱累计融资超160亿人民币,MiniMax账上有超四年现金储备[14][15] - 二级市场"第一股"标签可带来高溢价和市场地位,如上纬新材15交易日获10倍涨幅案例[17] - 参考AI芯片领域寒武纪案例,先发上市企业可获得显著竞争优势[19] - 行业窗口期有限,投资人预判"国内大模型只能上一两家,绝大部分都要死的"[19] 公司背景与业务 - MiniMax成立于2021年底,创始人闫俊杰曾任商汤集团副总裁,技术路线为"模应一体"[22][24] - C端产品包括星野/Talkie、海螺AI等,覆盖内容创作、智能助手及娱乐应用领域[25] - 2024年技术发布密集:开源文本模型MiniMax-01系列、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等[26] - 与智谱形成差异化定位:MiniMax侧重C端市场,被看作中国版xAI;智谱对标OpenAI主攻B端[27] 行业发展趋势 - 百川智能设2025年10亿营收上市目标,阶跃星辰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0亿,Kimi也筹备上市[20] - 行业进入快速去泡沫阶段,估值普遍下降,上市成为确立市场地位关键手段[17] - 参考AI 1.0时代CV四小龙竞争史,商汤通过"流血上市"夺得"AI第一股"头衔[18]
消息称MiniMax将完成近3亿美元新融资,继智谱后考虑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7:13
融资与估值 - MiniMax接近完成近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融资完成后估值将超40亿美元(约300亿元)[1] - 2024年3月公司获6亿美元A轮融资 投后估值25亿美元 由阿里巴巴领投 此前投资方包括腾讯、明势资本、米哈游等[1] - 去年年底完成一轮估值30亿美元的融资 目前正在初步筹备赴港上市[1] 技术突破 - 6月发布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 支持100万上下文输入 是DeepSeek R1的8倍 8万Token推理输出[2] - M1在生成10万tokens场景下计算量仅为DeepSeek R1的25% 长文本处理任务具备显著优势[2] - 8万Token深度推理时算力需求为DeepSeek R1的30% 强化学习阶段仅用3周时间 512块H800 GPU 租赁成本53.74万美元[3] - 同期发布支持原生1080p的视频模型Hailuo-02、通用智能体MiniMax Agent、视频创作Hailuo Agent及音色设计工具Voice Design[3] 行业动态 - "AI六小虎"中智谱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 计划2025年10月完成A股上市准备 成为首家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4] - 智谱正同时准备港股和A股上市 A股概率较高 可能寻求融资约3亿美元 累计融资超160亿元 最新估值400亿元[4] - 行业分化明显 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已放弃基座大模型 分别聚焦中规模性价比模型和医疗垂类大模型[4] - 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4家坚守基座大模型 月之暗面推出万亿参数模型Kimi K2 阶跃星辰聚焦智能终端Agent方向[5] - 智谱与MiniMax估值在大模型公司中处于领先位置[5]
晚点独家丨MiniMax 即将完成近 3 亿美元新融资,估值超 40 亿美元
晚点LatePost· 2025-07-14 21:20
公司融资与估值 - MiniMax接近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40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3][4] - 目前国内达到40亿美元估值的大模型公司仅有MiniMax和智谱[4] - MiniMax曾在2023年底完成一轮估值30亿美元的融资[4] - 智谱在2024年上半年估值也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范围[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MiniMax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于2021年底创立,创立之初就专注于AGI领域[6] - 公司从创立起就将多模态能力作为核心方向同步推进,而非先做语言模型再拓展[6] - 2024年上半年战略是产品和模型双轮驱动,2024年下半年转向"加速技术迭代"[7][8] - 公司认为用户数量与模型能力提升无直接关系,模型能力提升主要依赖研发人才[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已发布大语言模型、语音生成模型、视频生成模型和图文理解模型等多模态产品[6] - 2022年推出AI角色扮演产品Glow,之后推出国内版星野和海外版Talkie[7] - Talkie加星野总日活约300万,远超字节类似产品猫箱的30-40万日活[7] - 视频生成模型Hailuo网页端用户数近1500万(5月数据),仅次于快手可灵[7] - 2024年6月发布多项技术成果,包括开源模型、视频模型、智能体等[9]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备受关注的"大模型六小龙"中仅剩4家仍在推进通用大模型[9] - 月之暗面发布开源K2模型,阶跃星辰探索场景化Agent产品[9] - 硅谷大模型公司估值远超国内,如OpenAI估值超3000亿美元,Anthropic估值615亿美元[10] - 应用层公司如Cursor估值从25亿升至99亿美元,Perplexity估值从30亿升至140亿美元[10]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外媒报道称MiniMax 2024年营收将突破7000万美元[8] - 公司已启动上市进程,此前传出赴港股上市消息[2][9] - 智谱已在2024年4月启动IPO进程[9]